周寧幫的命運過山車
來源:時代周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上海鋼貿圈,以肖家守為代表的大多數鋼貿商都來自福建省周寧縣。 滬上鋼貿商顧志偉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周寧人就開始陸續前往上海從事鋼貿生意。周寧人“一帶一,…
在上海鋼貿圈,以肖家守為代表的大多數鋼貿商都來自福建省周寧縣。
滬上鋼貿商顧志偉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周寧人就開始陸續前往上海從事鋼貿生意。周寧人“一帶一,一幫一”,逐漸形成了滬上鋼貿行業最大的一個群體,為此還成立了一個上海首家縣級商會—周寧上海商會。
周寧鋼貿商一度輝煌至極。2001-2010年間,“只要有膽量,敢拿貨敢做,就一定能掙錢”。根據公開資料,截至2013年,上海鋼貿市場80%左右的市場份額均由福建籍企業占據,而其中又以周寧籍企業為最,達到6成之多。
曾幾何時,開豪車、住黃浦江邊豪宅、牛氣沖天是周寧鋼貿商們的“專利”。“我們周寧人在銀行那里,沒有一分錢壞賬。”周寧上海商會前會長周培建曾經如此說道。
而今,繁華散盡。
頭羊失蹄
現年45歲的福建周寧人肖家守于1994年前后踏入鋼鐵貿易行業,2003年和2004年先后在上海松江和江蘇蘇州成立了松江和蘇州長三角兩個鋼鐵交易市場。2009年,肖家守成立江西新日置業,控股50%,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
“肖家守之所以在周寧人中如此有說服力,最主要的還是其2010年以5.6億元現金買殼,打造新股權投資平臺。鼎盛時期的周寧人盡管動輒就是億萬富翁,但是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的不多。在這一點上,他甚至超越了周培建、周華瑞等人。”上海鋼貿圈一位不愿吐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自此之后,肖家守逐漸成為福建周寧人在上海經營鋼貿事業的領軍人物。而在全國鋼材營銷企業榜單上,肖家守控制的兩個交易市場以年50億元銷售額名列前茅。
但在緊逼的銀行面前,昔日的“鋼貿大佬”轟然倒下。
已難自救
在今年1月14日召開的周寧上海商會七屆三次會員大會上,第一鋼市市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鋼鐵服務業協會會長、周寧上海商會會長周華瑞回顧了一年來周寧上海商會的工作,稱有“兩多一少”的特點。其中兩多是:商會牽頭召開的會議特別多,數不清的協調會、協商會、調解會、溝通會、研討會等。同時接到有關部門的通知也特別多。
而在此前的2013年6月6日,周寧上海商會還在請示周寧縣政府之后,成立了周寧縣在外鋼貿行業問題協調和維穩工作領導小組。
成立于1996年2月的周寧上海商會,位于上海市真南路1228弄康建商務廣場1號樓11層,是福建省縣一級地區中首家在上海成立的異地商會,其前身為周寧在滬企業互助會。商會正式成立時,會員有56人。
“經過15年的發展,現已擁有22個分會(其中江蘇省1個、浙江省1個),1673家會員企業,比創建時增長了10倍;會員創建大型鋼(木)材市場60多個,遍布上海及周邊省市,解決了近30萬人的就業問題;成立擔保公司26個 。會員主要是由從事鋼材、木材、 金融擔保、倉儲物流、房地產開發等行業的企業人士組成。”周寧上海商會的宣傳手冊上如此寫道。
原來,盡管周寧不過是福建一個只有20萬人口的小縣,卻有約8萬人聚集在上海從事鋼材貿易生意。“我們周寧人曾占據上海鋼材貿易零售領域的90%、現貨領域的90%、批發領域的70%。鋼貿產業對上海生產總值的貢獻度曾接近3%,松江鋼貿城、大柏樹地區是中國最集中的鋼鐵貿易圈,年交易規模都超過好幾千億元。”顧志偉介紹道。
昔日,在外人眼里,周寧上海商會實力非比尋常。有媒體曾統計,周寧上海商會22個分會會長,基本上都是億萬身家。“只要一張周寧縣的身份證,就可以從銀行貸出至少500萬。今天很多人不信,但幾年前就是這樣的。”一位周寧商會內部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我們周寧人在銀行那里,沒有一分錢壞賬。”周寧上海商會前會長周培建曾經如此說道。而為了維護周寧人的口碑,一旦有會員出了問題,周寧商會就會將壞賬攤派下去,集體解決,幫助落難的企業填平資金漏洞。這樣的內部“滅火”曾出現過數次。
周寧人抱團由此可見一斑。然而,作為上海鋼貿圈帶頭大哥的周華瑞如今卻深刻體會到,抱團,并非只有好的一面。導致上海鋼貿業崩盤的互保模式,恰恰因此愈演愈烈,最終變味。
這一次,面對滬上鋼貿業全線崩盤、鋼貿商人人自危的困局,周寧人此前屢試不爽的內部“滅火”,已然無法再完成自我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