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雙反”折射制造業“圍城”
來源:科學時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年來鋼鐵等行業頻頻遭遇“雙反”調查,折射出中國制造業當前的困境。圖片來源:百度圖庫近日,中國出口美國的鋼鐵產品再次遭遇“雙反”阻擊。美國商務部2月21日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碳素及…

近年來鋼鐵等行業頻頻遭遇“雙反”調查,折射出中國制造業當前的困境。
圖片來源:百度圖庫
美方稱,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碳素及合金鋼盤條的傾銷幅度為99.32%~110.25%,中國出口商受到的政府資金補貼也超過允許范圍。根據程序,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于3月17日前后初裁。
事實上,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和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摩擦不斷,比較典型的是此前歐美對中國光伏和風電行業的“雙反”,直接導致這兩個行業遭到重創。而作為產量位居世界第一的中國鋼鐵業,也在近年來頻頻遭遇“雙反”調查。
頻頻發生的貿易摩擦,也引發了業界關于中國制造業未來的思考。
貿易摩擦普遍
3月1日,商務部網站發布消息稱,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秘書處初步統計數據,2013年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2013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為4.16萬億美元,其中出口額2.21萬億美元,進口額1.95萬億美元。
與此同時,中國與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摩擦也頻頻發生。“這種貿易摩擦給國內出口企業帶來較大的壓力,尤其是當企業同一時間需要應對"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的時候,往往難以招架,出口受阻,銷量減少,這對一些市場在外的企業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中投顧問咨詢總監丁偉奇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
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琳告訴記者,2013年我國鋼材出口量為6244萬噸,其中線材出口量800萬噸,占鋼材出口總量的12.8%。碳素及合金鋼盤條則占線材出口總量的98%。“雖然是小品種,但所占比例還是很高的。”張琳說。
“而從2014年的發展趨勢來看,美國等其他國家正鼓勵復蘇本國國內的工業,所以這種摩擦還會更加普遍。”張琳認為。
應對國際規則
對于鋼鐵等領域的貿易摩擦,有不少專家提出,應主動熟悉和適應國際規則。而在對外經貿大學教授、國際商務研究中心主任王健看來,中國還應該作更多的反思。
王健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那些在國外傾銷的產品,不僅損害了國外市場的公平環境,也對中國市場的公平環境有不良影響。比如,個別企業的不規范行為,導致整個行業被課以重稅。這對于那些沒有進行傾銷的企業而言,顯然是不公平的。
而對于WTO規則對中國不公平的觀點,王健也有不同看法。他告訴記者,國際規則的制定和形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比如WTO規則,已經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并得到了很多國家的認同。
在王健看來,所謂WTO規則不公平,其實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國和歐美國家的發展水平不同。
王健告訴記者,歐美國家提出的國際規則,是建立在其發展水平之上的。比如知識產權保護,美國肯定走在前面,而中國這方面的制度規范和思想意識則比較落后。因此,美國倡導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顯然對中國是不利的。
但從長遠來看,當中國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工業布局已經比較完善,開始強調品牌和創新,如果不重視知識產權,就沒法向前發展。
“因此,對于中國來說,應該學會在現有規則下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在一些自己有條件、有經驗和有實踐的領域,積極參與規則的制定,這樣才能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王健說。
中國制造的未來
相關專家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鋼鐵等行業遭遇“雙反”調查,折射出中國制造業當前的困境。我們在積極應訴、熟悉和適應國際規則的同時,還應繼續調整產業結構,堅持市場化改革,從更長遠的角度解決制造業所面臨的問題。
張琳告訴記者,以往中國制造的產品往往以低價取勝。現在隨著節能環保壓力的增大,以及人力成本的上升,中國的成本優勢已經被削弱,因此要想改變當前的被動局面,還是應該提升產品質量。
在近年來發生的貿易摩擦中,由美國發起的“雙反”調查影響更大,且更具示范性。在丁偉奇看來,中美貿易摩擦的升級是兩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必然趨勢。而中國作為后來者,對前者有較大的沖擊和威脅。
“中國制造業應該改變之前以低價取勝的思想,更多地向高附加值產業進發,增加研發、設計、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投入,讓產品的質量和營銷的市場范圍更強、更大。政府也不應該一味地為促進出口而給予企業補貼,而是更多發揮服務功能,減少出口程序、渠道方面的障礙。”丁偉奇說。
王健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作為制造大國,其實也付出了不少的代價—我們把產品出口到了世界各地,把污染留給了自己。
在王健看來,要從根本上解決當前的被動局面,還是需要調整產業結構。目前,我們在人才、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與歐美國家相比仍有差距,但必須正視現狀,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加快釩鈦資源高值利用進程 下一篇:馬鋼10月份以前將關停合肥冶煉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