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如何防范最嚴環保法下的法律風險?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新《環保法》的實施,對鋼鐵行業來說,既是一場‘生死劫’,也是提升的機遇,其影響是全方位的、革命性的。”8月20日~21日,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主辦的首期鋼鐵企業法定代表人新《環保法》研…
“新《環保法》的實施,對鋼鐵行業來說,既是一場‘生死劫’,也是提升的機遇,其影響是全方位的、革命性的。”8月20日~21日,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主辦的首期鋼鐵企業法定代表人新《環保法》研修班上,鋼協黨委書記兼副會長劉振江指出,新《環保法》賦予了各類主體更加艱巨的法律責任和義務,加大了政府、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各方面的法律責任和處罰力度,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的環保法律。新《環保法》更加清晰地界定了環保問題是法律問題,不僅是企業不可逾越的“紅線”,也是企業法定代表人的“紅線”。要促進新《環保法》在鋼鐵行業的貫徹落實,按照新《環保法》的要求依法治廠,依法進行清潔生產,實現綠色制造、轉型升級,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鋼鐵企業。
學習新《環保法》須關注的要點
劉振江認為,學習新《環保法》時,要重點關注幾個要點:
一是新《環保法》加強了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加強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能確保公眾更大的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同時,由于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環境糾紛和環境公益訴訟也將增多。一方面,這能真正體現“全民治污”的環保理念;另一方面,也使得環保事務的工作量加大,社會責任加大,法律監督、法律追究的風險加大。“要規避和防范環保法律風險,就要學習好新《環保法》,老老實實地按照新《環保法》的要求,加強和做好我們的環保工作。”劉振江表示。
二是新《環保法》確立了環保優先原則。新《環保法》將產業優先改為環境優先,產業發展再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這是發展理念的重大轉變。這將大大促進全社會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過程都要把環境放在第一位,也是對我們經濟轉型和綠色發展的法律要求。
三是新《環保法》明確了生態保護的補償機制。新《環保法》要求根據生態功能價值、生態保護成本、發展的機會和成本等多種因素進行核算,綜合運用經濟的、市場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調整利益關系。通過有獎有懲,平衡發展權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關系。通過多管齊下,保證新《環保法》的實施。我們要利用好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不能得不償失。
四是新《環保法》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我國首次將生態保護紅線寫進法律之中。生態保護紅線實質上就是生態環境保護紅線,是經濟發展的環境承載底線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底線。我們的底線意識要警鐘長鳴,不可掉以輕心。
五是新《環保法》加大了獎懲力度。“按日連續懲罰”的規定,加大了污染企業違法成本,有利于消除污染成本過低的弊端,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并倒逼企業加大環保投入。企業環保違規,不但面臨經濟損失,對法定代表人的追究,也面臨企業和個人社會聲譽的損失。
環保形勢仍然嚴峻
“中國鋼鐵工業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行業清潔生產、環境友好型示范企業,有了以太鋼、河北鋼鐵集團唐鋼公司為代表的與城市和諧發展的花園式工廠,有了以首鋼京唐公司為代表的循環經濟生態園區。”劉振江強調,“鋼鐵工業是傳統的資源能源高消耗、排放量大的行業,歷史形成的鋼鐵企業大多數又位于城市周邊或城市副中心地帶。因此,鋼鐵企業的能耗、環保和綠色發展問題一直是重要問題,中國鋼鐵工業的環保在不斷進步中仍然形勢嚴峻。”
劉振江認為,中國鋼鐵工業在環保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4個方面:
一是排放總量大,超標排放仍然存在。部分地區已經超過環境承載能力。近兩年的霧霾天氣已使人們難以忍受,盡管霧霾成因于多方面,但在社會輿論中鋼鐵仍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二是不少企業的環保意識、法治思維還基本處于被動狀態。由于過去法律不嚴、執法不嚴,對企業環保投入沒有形成正相關激勵機制,形成不少企業在污染物排放上存在僥幸心理。應該說,企業的環保意識在不斷加強,但仍有不少企業在履行環保責任上基本處于被動應付狀態。
三是環保技術和裝備投入參差不齊。正規大企業和重視環保的中小企業相對還好,確有不少企業舍不得環保投入或投入不足,存在欠賬問題。對照國家新標準,許多企業就當前的排放水平進行預評估,相當部分企業的環保裝備水平或過程控制不能達標。
四是新《環保法》對鋼鐵企業針對性強,落實難度大。《環保法》的修訂,標志著我國開始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向污染宣戰。這對鋼鐵企業來說,將面臨更加嚴厲的法制約束和空前巨大的法律風險。環保要達標,投資額度也很大。初步測算,除礦山外,鋼鐵生產全流程全系統的污染治理技改工程投資,包括燒結煙氣全面凈化、高爐系統全面達標、煉鋼系統全面升級、焦化系統全面達標、軋鋼系統完善,總計需500億元以上。在產能過剩矛盾突出、全行業整體微利、部分企業連年虧損的復雜情況下,企業再出巨資投入治污技改確有難言之苦。但難也不可不為,等著被罰的代價也不小,還得千方百計解決。
防范法律風險
劉振江指出,新《環保法》的實施,使節能環保上升為鋼鐵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中之重。企業決策層尤其是企業法定代表人,必須牢固樹立環保優先、法律至上的治廠理念,時刻把環保法律風險放在突出位置,痛下決心根治和解決環保問題。
第一,要系統認真地學習國家環保法律法規。新《環保法》許多條款都與鋼鐵企業密切相關,要抓好對新《環保法》的深入系統學習,進行廣泛普及和有效遵循。要把新《環保法》的法律條文和立法用意吃透、弄懂,要在企業開展不同層次、務實有效的學習宣貫活動,牢固樹立“全民治污”意識和環保法治理念。
第二,要清醒認識企業環保面臨的法律風險。新《環保法》強化了各方主體的法律責任,加大了違法處罰力度,從而使企業和企業法定代表人面臨更大的法律風險,對違法違規帶來的風險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新《環保法》中有3條比較具體:一是企業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污,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而拒不改正的,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處罰,上不封頂,直至破產,這將極大地提高企業違法成本;二是對“未批先建”拒不改正等違法行為,可給予治安拘留處罰,這將極大地震懾違法行為人;三是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環境監測機構以及從事環境監測設備和防治污染設施維護、運營的機構,在有關環境服務活動中弄虛作假、對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負有責任的,將與其他責任者承擔連帶責任。“這些法規將制止‘屢禁不止’的頑癥,我們不能頂風上。”劉振江提出警示。
第三,要立即著手開展環保對標和排查整治活動。要對標新《環保法》和相關規范要求,開展全面檢查,具體到各個流程、環節、設備、技術、管理等,全方位列出本企業環保問題的詳細清單。能馬上解決的立即整改,到明年1月1日還有4個月左右的時間,時間緊,任務重,要果斷進行立整立改。需要從長計議的要列出計劃和規劃,限期整改落實。
第四,要加大環保投入。企業與環境友好,決定于工藝,技術、裝備、節能環保措施、管理水平集成,很多企業環保是短板,需要加大對環保設備、技術、資金、人才和管理的投入。企業過去重視節能投入,因為有直接效益,環保設備和技術相對滯后,需要加大環保自主研發投入,包括設備、技術創新、工藝流程改造,改進污染減排方法等;設備不完善的要盡快完善到位,已有的設備要全面運行起來;引進先進的環保技術和設備,取長補短;加強企業環保管理,制定管理細則,健全監測、考核、責任追究、獎懲體系;環保不能達標的生產、加工流程和單位要下決心逐步停產、轉型。
第五,要推進企業經營理念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從法律角度看,企業污染環境將受到法律制裁,或被淘汰出局。從實際效果看,環保執法一方面在迫使企業依法生產,另一方面又迫使企業進行轉型升級。因此,對企業來說,學習貫徹新《環保法》,要進行生產經營理念的轉變,從被動地服從法律轉到積極主動地進行轉型升級上來。以新《環保法》為動力,規范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改進和提升工藝裝備技術,培養高職業素質的職工,試行創新驅動,加快企業現代化步伐。
鋼鐵企業的環保工作,不要只把眼睛盯在后續治理上,要從源頭抓起。比如,鐵礦石含硫低些,粉塵小些,脫硫就比較容易。原料越差,環保治理代價越大。“我們的成本觀念,也要轉變,我們的環保工作也要從原料采購優化抓起。”劉振江表示。
劉振江指出:“新《環保法》將使鋼鐵環保進入系統集成、集中作戰的時代,將進一步向縱深化、系統化發展,實現深度優化。最終,將集成清潔生產、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功能,實現鋼鐵業開發綠色產品、開展綠色制造、打造綠色產業的新型產業目標。鋼鐵企業通過認真學習貫徹新《環保法》,將充分發揮其產品制造功能、能源轉化功能、廢棄物利用功能,進一步體現其人們賴以生存、與人類社會和環境和諧共融的價值。”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