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投資盛宴,民企你加磅嗎?
來源:投資時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一現在,展現在民營企業面前的投資機會再次變得像那片APEC藍,一望無際,容納百川。 2014年11月26日,中國國務院印發《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
一
現在,展現在民營企業面前的投資機會再次變得像那片APEC藍,一望無際,容納百川。
2014年11月26日,中國國務院印發《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幾乎以全面開放的姿態,歡迎中國民間資本投資農田水利、市政工程、鐵路交通、油氣管網、醫療養老等7大基礎設施領域。
這就是此前被國家發改委內部傳為“7大投資工程”的新一輪投資計劃。當天,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基礎司、投資司、環資司、地區司等6位司長干部出席。《意見》是在國家發改委主導下起草的,他們覺得有必要向外界詳細推介一下這7大投資機會,以及他們醞釀了整整8個多月的“重大工程投資包”。
在解釋推出如此大規模投資計劃的原因時,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毫不諱言政府穩增長的意圖。他說,要選擇具備一定工作基礎、能夠盡早推進見效的重大工程,促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當然,李首先強調的是,這些投資工程“有利于調結構、補短板,加強薄弱環節建設”。
但是在外界看來,這是一場再清晰不過的GDP保衛計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秘書長陳永杰說,在目前經濟持續低迷甚至出現下滑的情況下,出臺這樣的政策,中央意圖是很清晰的。中國民間資本潛在的投資實力非常巨大,但核心問題是,怎樣把實力巨大的民間資本引導到國家推出的這些公益性或者半公益性行業中來。
國家發改委為什么要選擇農田水利、鐵路交通、油氣管網、醫療養老等這些公益或者半公益性的領域來向民營企業放開呢?
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巡視員歐鴻說,這些領域的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發展還不夠充分,進入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和障礙,社會呼聲比較高。其次,這些領域大多是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也是黨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加快推進的重點建設任務。
還有一個原因,就多少有點“巧合”了。實際上,這7大重點投資領域是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一直在力推的投資計劃。歐鴻說,國務院發布的《意見》中所選擇的領域與國家發改委一直在力推的重大工程基本對應。
事實上確乎如此。如果回頭去對比此前一段時間的政策操作,人們會發現,其實自今年10月下旬以來,盡管國務院的《意見》尚未發布,發改委也已經明顯加大了投資批復力度。這在11月表現得尤為明顯。有統計顯示,從11月6日到11月25日,短短20天時間里,國家發改委就批復了總投資規模高達7000億元的基建項目,涉及16條新建擴建鐵路、5個機場。這比2014年1至10月份中國鐵路投資實際完成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還多出1000億元。
在11月2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希望這些重大工程投資項目盡快落地的急切心情展現無遺。
據介紹,為了加快這些重大工程的建設,國家發改委已經召開了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和重大工程專題協調會議進行專門部署,并建立了重大工程進展情況按月調度的工作機制。李樸民說,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加快項目前期工作和建設進度,保障重大工程建設資金,強化重大工程后續項目儲備管理,切實推進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順利實施。
這些重大工程,每一個都是巨大的投資體量。如果打開這些重大工程投資包,你會發現每一個“包”中的投資規模,都會讓那些最有野心的民營企業家也望塵莫及。
以“交通工程包”為例,到目前為止,這個投資包包括:中西部鐵路項目45個、公路項目71個、內河高等級航道項目43個、機場項目19個、城際鐵路項目25個,總計203個項目。其中2014年計劃開工93個,截止到11月初,有38個項目已經開工,24個正在進行施工的招標,21個正在開展初步設計。
二
盡管離2014年結束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但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司長費志榮說,這些項目今年內都可以開工。同時,已經有10個項目正在開展可行性研究,具備條件后即可進行審批核準。
為了讓這些鐵路項目盡快開工,自今年5月起,國家發改委同中國鐵路總公司、國務院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建立了鐵路投融資改革和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協商會議制度。發改委每個月召開一次會議,全力推進這些重大項目開工。而國土部、環保部等部門則專門建立了這些重大項目前置審批的“綠色通道”。費志榮說,這提高了項目的審批、核準效率。
在國家發改委2014年計劃開工的64個鐵路項目中,需要國家發改委負責審批或核準的國家干線鐵路項目有32個,另外32個項目則屬于鐵路改造等配套項目,由鐵路總公司和相關省進行審批。費志榮說,“這些項目目前也都完成了前期工作的手續,可以在年內開工建設。除了這64個項目外,發改委還在繼續推進一批國家干線鐵路項目的前期工作。”
根據計劃,2014年全國完成鐵路投資總規模為8000億元,截止到10月底,實際完成約5900億元;按計劃,今年全年需完成鐵路投產新線里程7000公里,截止到10月底,實際投產2226公里。若要這兩個目標全部完成,將意味著中國在2014年的最后兩個月時間里,需要實現2100億元的鐵路實際投資以及4774公里的鐵路里程。時間之緊迫、投資量之大、投產里程之長,除了驚嘆無以為表。
但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司長費志榮卻對按時完成這一任務目標充滿信心。他說,從目前的進展來看,全年可以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投產的目標任務。下一步,發改委將按照國務院領導關于“早作計劃、早作部署、早落實責任”的要求,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研究2015年計劃擬開工的鐵路建設項目,加快推進重大鐵路項目的前期工作。
如此密集、如此大規模的重點基礎設施投資工程短時間內集中開工,在中國投資歷史上也不多見。這似乎讓人想起了五年前的那場充滿爭議的“四萬億投資計劃”。為了避免經濟的直線滑落,中國在2008年年底臨時啟動了針對交通、農田水利、環保等領域聲勢浩大的基礎設施投資行動。在這場政府主導的投資行動中,中央出資1.18萬億元,加上地方政府配套和吸引社會投資的2.82萬億元,從2008年四季度開始實施,到2012年結束,每年投入約1萬億元。
幾乎同樣的領域、幾乎同樣的投資節奏、幾乎同樣的想撬動民間投資的政策愿望,時隔幾年之后,在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重現了。只不過,面對眼下的這場投資盛宴,不少地方政府和民營企業,似乎有點難以下手。一位陜西省發改委的官員說,這一輪投資計劃的下達,還是重點傾向于中西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但是對于大部分北方省來說,現在已經不太具備馬上開工、對經濟增長形成拉動效應的條件。東北和西北的一些地方,現在已經天寒地凍,很多工地已經停工了。
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冬季的開工條件還不是最重要的,它們更為關注的,是用誰的資金來填滿這些規模浩大的投資包。
這些領域的絕大部分項目,都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動輒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在2008年,中央財政資金,加上銀行貸款,構成了四萬億的投資拼圖。但這一次,在新一屆政府“新常態”、“不搞大規模強刺激”的宏觀調控思路下,財政和貨幣的大規模“放水”并不現實。人們期望社會資本能夠成為這一輪投資發展的生力軍。
此前,中國眾多民營企業家屢屢抱怨中國的投資體制和環境,他們感到投資無門,對鐵路、市政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壟斷行為深惡痛絕。現在,這樣的機會似乎來了。
三
11月26日,國務院發布的《意見》說,為充分調動社會投資積極性,切實發揮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要進一步打破行業壟斷和市場壁壘,切實降低準入門檻,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營造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投資環境。
陳永杰對這樣的場景已經頗為熟悉。他說:“又是這樣,當經濟增長遇到問題時,當大央企和國企遭遇困境時,就想到了民間資本;而當經濟過熱時,民營資本就有可能被調控了。”
這其實并不是政府第一次邀請民營企業參與投資。2005年的“非公經濟36條”(《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2010年的“新36條”(《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都是專門邀請民間資本參與投資的政策,至今歷歷在目。
陳永杰曾是“非公經濟36條”起草組的副組長,他還參與了“新36條”的研究起草工作,當時尚在擔任全國工商聯政策研究室主任的他,對這兩份文件的出臺曾報以很大期望。但沒過幾年,他就感到了挫敗和沮喪。
2006年,曾被很多人視為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機遇之年。國務院此前發布的“非公經濟36條”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當中,整個中國民營企業家群體都沉浸在一種未曾有過的美妙感覺中。但當年12月,正在籌備中國第一大民營石油集團的龔家龍涉嫌經濟犯罪被抓入獄。此前一年,格林柯爾集團創始人顧雛軍被捕,后以虛假注冊、挪用資金等罪獲刑十年。2009年3月,中國民營資本在航空領域的代表東星航空有限公司被強制停航,當年9月,“中國民營航空第一人”蘭世立被捕入獄。
顧雛軍、龔家龍、蘭世立等一批民營企業家成為一個個頗具意味的符號。這些案件,以及此間不斷遭遇的“玻璃門”和“彈簧門”,讓屢屢看到破門希望的中國民營企業家一次次重回現實。石油、民航等壟斷行業,自2005年以來,一直都是政府希望民間資本進入的領域,但是那些最先進去的先驅,最終都成了“先烈”。那些充滿身份焦慮的民營企業家們,在政策召喚面前望而卻步。有了前車之鑒,他們對此后類似政策的態度顯然冷靜和理性了很多。
陳永杰說,未來民間投資和民營企業發展,還將受制于與國有資本的力量博弈,最終取決于中國對發展民營經濟觀念和意識的轉變,“依靠簡單的政策召喚,尤其是在經濟需要刺激時的召喚,是很難喚起民營企業的投資決心的。”
陳一直堅信,中國民間資本體量巨大,潛力無限。這些年不斷涌現的、讓監管機構頭疼不已的金融理財產品就是明證。事實上大量過剩產能行業的投資,有很多民營企業都是靠自籌資金做起來的。他說,這一方面說明民間資本充裕,但同時也說明,政府一直沒能給民間資本找到更好的投資通道。
四
這條更好的投資通道,需要有穩定的政策預期、明確的投資回報,以及身份認同感。
這在慈銘體檢集團總裁韓小紅的經歷中體現得尤為明顯。慈銘體檢所在的行業,被政府文件稱為“健康醫療產業”,在過去幾年間,隨著國家財政投入日漸吃緊,政府開始明確鼓勵民間資本投資。2013年10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對民營企業放寬市場準入,放寬對營利性醫院配置大型設備的限制。韓小紅說,“我們已經等待這樣的政策很多年了。”
但即便看到這樣的政策文件,慈銘體檢還不敢輕舉妄動。韓小紅比誰都希望投資擴張她的體檢連鎖門店,但作為中國最大的健康體檢企業,她卻根本沒辦法做具體投資計劃。慈銘體檢集團投資一個普通體檢醫院的花費大約在1000萬元,為這樣的一個普通體檢醫院投資布點需要先購買設備,但購買和進口醫療設備,需要獲得國家相關政府部門的批準。韓小紅曾為進口一套設備,足足等了四年。
此外,能否在地方開連鎖體檢店,基本上完全取決于當地政府,為了一家店落地,韓小紅往往需要在地方政府那里磨上一兩年。韓小紅說,“我能知道我們的投資計劃什么時候開始,但卻不知道什么時候結束。所以企業根本沒有辦法做規劃。”
國務院在11月26日發布的《意見》中說,鼓勵社會資本加大社會事業投資力度,加快社會事業公立機構分類改革。當天,在國家發改委發布的7大重點投資項目工程包中,健康養老服務重大工程包,主要包括健康服務體系建設、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以及體育健身建設,共涉及15類鼓勵社會投資項目。
發改委社會司司長王威稱,政策將要求新增健康與養老服務項目優先考慮社會資本的進入,鼓勵社會資本采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方式,參與項目建設,將符合要求的社會辦非營利性的醫療機構建設,納入到中央投資補助的范圍。他表示,這些重大工程項目,最終要實現“三贏”,讓群眾受益,讓社會資本有投資渠道,同時促進國家發展。
若從內容看,國務院的《意見》已經為這種美好的政策設想提供了相對明確和具體的操作指南。比如,針對7大投資工程包中不少項目都偏公益性質的特點,《意見》在呼吁民營企業進門投資的同時,還稱,要完善交通領域的投融資機制,理順油氣管網等領域的價格機制,以及完善社會事業價格和稅費政策等。
陳永杰評價說,這次國務院發布的《意見》其實跟過去兩個“36條”的精神原則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意見》發布的同時,國家發改委還推出了更為具體的投資項目,而不再只是一些原則的、含糊的開放,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因為這些項目可以直接促進《意見》政策的落地和實施。政府把這些大項目逐個擺出來,向民營企業發出邀請,會讓他們看得明白。而以往的政策,是沒有具體項目配套的。
為了解決重大公益性項目投資巨大、回報周期長的問題,《意見》還明確提出,將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創新投資運營機制,積極擴大社會資本投資途徑。目前,國家發改委研究起草的推進PPP的指導意見已經接近尾聲,將于近期發布。
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巡視員歐鴻稱,在這一輪7大重點投資工程包的實施過程中,將優化政府投資使用方向和方式,有利于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方向,更好地發揮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帶動作用。政府投資主要投向公益性和基礎性建設,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引入社會資本的項目。根據項目情況,通過投資補助、基金注資、擔保補貼、貸款貼息等多種方式,支持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領域建設。
發生在2014年11月的這輪7大重點工程投資計劃,無論政策的內容、政府的意圖,還是官員們的解讀,都與5年前的那場大規模刺激計劃非常相似。在那一輪“四萬億”投資計劃中,政府和國企成了投資的主力軍,財政與銀行為它們的投資保駕護航。當時,政府也對民間資本發出了邀請,但不少民營企業家發現,他們最終被靠邊站了。
這一次,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中國經濟再次對民營企業發出了召喚。一位民企老板說,5年前的那一幕,該不會重演了吧。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