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對國內商業銀行經營影響及對策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在國內經濟增速逐步趨緩,產業正在進行結構化調整的周期中,貿易摩擦為整體經濟運行增添了很大 的不確定性。本文在研究相關貿易理論和歷…
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在國內經濟增速逐步趨緩,產業正在進行結構化調整的周期中,貿易摩擦為整體經濟運行增添了很大 的不確定性。本文在研究相關貿易理論和歷史事件基礎上,立足商業銀行經營,系統預測貿易摩擦可能通過貿易進出口、相關產業發展、銀行業競爭和金融市場價格 等路徑對商業銀行經營產生的影響,并提出戰略性應對策略。
中美貿易摩擦現狀及趨勢分析
1、中美貿易摩擦表現出全面性、戰略性和持續性特征
本輪中美貿易摩擦體現出明顯的全面性、戰略性和持續性特征。從全面性角度看,截至2018年8月底,美國對中國征稅涉及機械及零件類、化學品類和金屬 類,中國對美國征稅主要涉及農產品(5.060, 0.00, 0.00%)類、機械類、汽車類和化學品類,某些細分種類的商品征稅比重高達100%。從戰略性角度看,中美貿易摩擦表面上是雙方就貿易逆差展開的關稅博 弈,但從征稅品類分析,美國對中國征稅主要戰略是抑制“中國制造2025”,手段不僅包括針對精密制造業和軍工類機械提高進口關稅,而且還通過抑制相關產 業并購、針對性調查等手段對中國制造業發展進行全面抑制。從持續性特征看,中美貿易摩擦從今年3月起開始發酵,發展速度較快,在6個月時間內升級為覆蓋中 美貿易額十分之一的貿易摩擦,且大部分學者和研究機構對貿易摩擦將會持續較長時間達成共識。
2、中美貿易摩擦根本原因是經濟競爭下的利益再分配,中長期影響更大
自由貿易理論和貿易保護理論始終是一對相生理論,都有其適用性和局限性。國際貿易會顯著影響國內的收入分配,一方面,資源會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間再次分 配,另一方面,產業的競爭會使利益在不同的工人和資本所有者之間再次分配,進而影響利益格局,這也是美國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核心根源。布雷頓森林體 系時期,美國經濟全球獨大,其與貿易伙伴的關系大多是“大國”對“小國”的關系,自由貿易的作用更多體現在促進其本國經濟效用提高。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其他各國在某些行業的競爭力開始提升,這使得國際貿易對美國行業的影響日益顯現,貿易爭端逐步增加,美日貿易摩擦 就是典型的例子。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先后針對日本的紡織業、鋼鐵業、家電業、汽車業、電信業、半導體業和金融業開展貿易摩擦,持續了超過三十年,橫跨 大半個日本經濟繁榮期。貿易摩擦對日本國內各大產業的出口影響巨大,對產業發展的影響逐步擴散,逐步導致日本進入“失落”的二十年。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快 速崛起,使其在一些領域已經開始對美國的產業發展造成顯著影響,比如“中國制造2025”中規劃的高端制造業的崛起必然會導致美國國內行業的利益分配產生 變化,進而影響相關資本的利益,最終反映在美國的貿易政策上。
綜合分析,美國的貿易赤字主因是其本國經濟發展下自主選擇的貿易模式, 即通過貿易、貨幣擴張和國內的低儲蓄率提升了本國福利水平,同時輸出美元,進行資本的全球性投資與布局。美日貿易摩擦期間,美國雖然短期內通過金融和貿易 保護減少了貿易赤字,但隨后又快速擴大。中國的貿易順差是通過出口低成本制造產品而快速發展制造業,這與美國的貿易模式表面上看是對立,其實是互補的。兩 國貿易發展模式不會輕易改變,貿易周期還會持續,貿易摩擦的基礎因素短期內不會消除。而且根據日本的例子,貿易摩擦對產業的影響會逐步顯現,對實體經濟和 金融業或將產生較大影響。
中美貿易摩擦對國內商業銀行的影響分析
回顧美日貿易摩擦,一方面讓我們認識到貿易摩擦 的本質是國際產業的競爭,另一方面讓我們清楚看到貿易摩擦初期和后期產業影響的不同。根據經濟和貿易相關理論,參考美日貿易摩擦對日本經濟的影響,預計貿 易摩擦的影響會通過直接貿易、商品、金融市場和產業政策逐步影響國內經濟,最終影響商業銀行的經營和利潤(見圖1)。
從商業銀行經營 角度來看,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可以分成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直接影響主要是貿易摩擦對產業的影響直接傳導至國內商業銀行的相關業務與資產;間接影響主要是 通過對實際貿易和金融商品市場的影響,間接作用于國內商業銀行的相關信貸資產質量,影響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政策。
直接影響:開放進程 加速帶來的影響。根據中國目前應對貿易摩擦“邊戰邊變”的策略,我們已經看到,國內對相關產業對外開放進程加速,尤其是金融行業。主席在博鰲論壇上 宣布中國要加快金融對外開放進程,之后外資商業銀行在國內的經營范圍、持股比例、參與設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權限充分放開,促進外資商業銀行在國內市場競爭 平等化。值得關注的是,外資商業銀行經營歷史悠久,在全球布局和服務上優于國內商業銀行,并且經過在國內一段時間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市場競爭力。開放 進程加快,會促進整體銀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對國內商業銀行經營形成巨大挑戰。
直接影響:金融資產價格變動的直接影響。貿易摩擦形成 的悲觀和恐慌預期快速影響國內外金融和商品市場,直接作用商業銀行相關資產與業務,形成短期的不確定性。貿易摩擦以來,人民幣對美元貶值預期加大,匯率價 格波動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結售匯和國際貿易業務,對銀行產生經營風險;貿易摩擦產生的悲觀預期對國內股票市場的影響劇烈,證券價格波動會直接影響商業銀行自 身估值,產生市值波動風險。
間接影響:對貿易摩擦行業和相關產業鏈產生持續影響。具體來看,貿易摩擦會通過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手段對 中美貿易摩擦行業和行業產業鏈產生經營影響,進而間接影響到商業銀行相關的信貸業務和貿易業務。以中國對外出口交貨值變動來看(見圖2),貿易摩擦開始 后,各行業總體交貨值變動趨勢向下,影響較明顯的行業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這些行業對外出口 額的下降會影響到相關業務關聯的商業銀行,造成貿易融資業務和相關信貸業務的風險。
間接影響:對資產估值產生影響。資產價格波動加大 能夠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的相關業務,間接影響也會非常明顯。貿易摩擦開始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快速下跌,如果這一狀態持續,會間接引起資本外流,一個主要的 風險是影響國內房地產市場估值,進而對較為倚重房地產業務的商業銀行產生沖擊,此外,資本流動對香港證券和資產市場的沖擊較為明顯。前車之鑒是,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中,國際資本的流動對香港匯市、股市和樓市產生嚴重沖擊。部分商業銀行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股價的大幅波動會影響其社會聲譽、資產估值和 再融資成本。
商業銀行應對策略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較為清晰地判斷中美貿易摩擦并不是某個敏感時點的偶然事 件,貿易摩擦的爆發具有深刻的經濟基礎,是世界經濟格局發生變革的歷史必然。雖然中美貿易摩擦產生的短期影響似乎并不明顯,但以美日貿易摩擦的發展過程為 鑒,我們應該高度重視貿易摩擦對國內經濟產生的持續性影響。從商業銀行經營角度看,貿易摩擦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銀行經營和業務,而且間接影響持續時間更 久,影響范圍和程度可能更大。我們應從戰略角度考慮中美貿易摩擦對銀行經營產生的影響,制定針對性對策。
1、重點關注貿易摩擦直接影響業務
通過分析可見,貿易摩擦直接促進我國金融領域的對外開放,增加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同時,貿易摩擦會直接影響商業銀行外匯業務和跨界貿易業務。為應對競 爭,商業銀行需要繼續堅決貫徹“提質增效”的轉型發展理念,降低經營成本,提高自身競爭效率;對外匯業務和跨界貿易業務需要重點關注匯率波動風險,從目前 客戶角度考慮短期的沖擊是否會派生出新業務需求,同時嚴密關注客戶流動性狀況,控制現有業務的信用風險。
2、保持對貿易摩擦涉及行業的持續關注,提前做好調整準備
目前看,貿易摩擦直接涉及的行業為設備制造業、農業、化工、鋼和鋁等資源行業;間接影響以上行業的上下游行業,以及需要重點關注的房地產行業。商業銀行 應持續關注相關行業的信貸業務,定期考查相關企業的流動性風險。同時應密切關注相關行業的調整動向,適時調整銀行的信貸投向。
3、調整資產結構以適應宏觀結構調整
從美日貿易摩擦發展情況看,貿易摩擦后續會對產業結構產生顯著影響,而中美貿易摩擦正值國內產業結構調整期,兩個因素疊加,則會提高對宏觀經濟結構調整 速度和力度的要求。商業銀行應順應國內經濟結構調整趨勢,嚴格控制資源類高耗能產業和落后產業的信貸投放,積極尋找綠色行業、擁有自主科研能力的高端制造 業,并將其作為未來信貸投放的重點。
4、關注資產價格波動,做好風險隔離準備
貿易摩擦引起的資產價格波動不容忽 視,風險的傳染過程會使風險疊加。商業銀行一方面要充分考慮資產價格波動對自身的沖擊,將相關因素納入銀行壓力測試模型。另一方面應較為主動地進行資產價 格波動管理,有條件的銀行應適時進行市值管理,保證公司估值穩定;針對匯率波動主動進行風險對沖,控制風險頭寸;針對質押股權進行嚴格測算,保證質押額度 充足;針對房地產及相關業務進行穿透測算;對可能出現的突發價格波動進行風險隔離準備,防止風險傳染擴散。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