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產業發展理念轉變刻不容緩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今后依靠大規模擴產能獲取效益很難行得通。面向新時代的新需求,煤炭產業應堅持差異化發展、精益化發展、數字化發展,以問題為導向,重點從創新煤炭經濟高質量發展模式、切實推進多領域煤炭供…
今后依靠大規模擴產能獲取效益很難行得通。面向新時代的新需求,煤炭產業應堅持差異化發展、精益化發展、數字化發展,以問題為導向,重點從創新煤炭經濟高質量發展模式、切實推進多領域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進煤炭安全生產監管方式、提升政府煤炭治理水平四個方面著手,開創新時期我國煤炭經濟新局面。
目前,我國煤炭市場保持了穩中略進的發展態勢,煤炭消費市場仍是一個基數龐大的弱增長型市場。但我國煤炭產業發展進中存憂:
一是煤炭高質量發展模式尚不清晰。煤炭產業對于無法再延續原有的規模效益發展模式已經達成共識,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仍在摸索中。二是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還未完成。例如,衰老礦井關停并不代表低效資產也隨之退出,人員安置、債務處置、礦區發展難題尚未破解;煤炭企業集團對煤炭業務及煤炭產業鏈延伸業務的依賴度依然很高。三是煤炭治理水平有待提升。市場治理以禁為主,認為不燒煤、不燒散煤最省事。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我國煤炭產業在2020年有利好一面,但也面臨非常大的較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轉型壓力。2020年的經濟穩字當頭,要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在給出的重點工作中,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有序推進“僵尸”企業處置、加快國資國企改革等,有利于煤炭產業向改革要效益。此外,中美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也有利于煤炭等能源市場穩需求。然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到了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大”,一再指出要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也意味著2020年中央不會出臺大水漫灌式的刺激性政策。會議沒有提及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但重申了要打贏三大攻堅戰,其一即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利好因素的釋放需要改革和創新,改革和創新的動力取決于轉型發展的外部壓力有多大。煤炭經濟發展的外部壓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首先,2020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復雜的內部、外部環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世界大變局加速演變的特征更趨明顯”。經濟增速由中高速向中低速轉變,煤炭等大宗生產資料市場的需求也會隨之轉弱。
其次,在數字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全球能源變革的新時代已經開啟,會對占煤炭市場大頭的電煤市場需求產生直接影響。新能源技術依托數字技術快速發展,主要是指太陽能發電、風能發電以及氫、鋰等儲能技術。新能源不再受資源稟賦的限制,具有生產消費者優勢,可以分布式利用,讓分散的消費者可以同時成為能源的生產者。
再次,煤炭新增產能將很快進入新一輪集中釋放期。由于煤炭價格處于中上游,帶動了曾經停滯不前的煤炭固定資產投資。今年前10個月,我國煤炭采選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為26.9%。新產能具有規模更大、技術更先進等特征,也會讓煤炭供應能力更強。新投資產能將會在2020年開始集中釋放。
綜合以上三個外部因素判斷,煤炭企業在2020年的轉型發展壓力將有增無減。目前,煤價仍可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煤炭企業應抓住市場較好的有利時期,通過改革和創新加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20年改革和創新的決心,將為煤炭產業的轉型創造更好的制度環境。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工作部署,“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是各項重點工作之首,這也為我國煤炭產業較快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落實穩發展,關鍵要做好經濟大文章。我國煤炭市場規模大,但今后依靠大規模擴產能獲取效益很難行得通。少增甚至不增規模,提升效益才是王道。各地、各企不妨將喊了多年的發展煤炭產業轉化為發展煤炭經濟,面向新時代的新需求,堅持差異化發展、精益化發展、數字化發展,以問題為導向,重點從創新煤炭經濟高質量發展模式、切實推進多領域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進煤炭安全生產監管方式、提升政府煤炭治理水平四個方面著手,開創新時期我國煤炭經濟新局面。不論是煤炭主產區政府,還是煤炭企業,都要下決心改革,積極創新。創新,不僅僅是技術創新,還要同步探索新技術成果轉化后的經濟發展新模式。否則,新技術的應用很可能后勁不足,難以支撐煤炭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