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消費創新高 鋼鐵業多措并舉保平穩運行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月27日,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從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信息發布會獲悉,2021年,中鋼協將繼續鞏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多措并舉保持鋼鐵行業平穩運行,堅定不移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接受本報記者采訪…
產量消費雙雙創歷史新高
中鋼協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粗鋼產量達10.53億噸,同比增長5.2%。據中鋼協測算,2020年,我國粗鋼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9%。有關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指出,這兩項指標均創下歷史新高。
中鋼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屈秀麗在會上表示,2021年,我國將不斷鞏固疫情防控和經濟穩定恢復發展態勢,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將為鋼鐵需求提供有力保障,預計今年我國鋼材需求將保持小幅增長。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對本報記者表示,2021年,國家將進一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基建、房地產投資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整體回升。同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將明顯提高,其中新投資、新消費將成為經濟穩增長的重要力量。在建筑、機械、汽車、五金制品等下游行業的拉動下,鋼材需求量將小幅增長,預計全年我國鋼材需求量為9.91億噸,同比增長1.0%。
行業壓產降碳重組任務艱巨
李新創認為,當前有關各方要冷靜看待鋼材消費高增長可能給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帶來的影響,包括鋼鐵行業投資過熱、新一輪供需失衡、實現碳減排目標的難度增大、鐵礦石等資源保障難度加大。
中鋼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屈秀麗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鐵礦石、煤炭、焦炭和廢鋼價格均處于高位,有的呈上漲態勢,企業生產成本面臨上升壓力。在鋼材價格難以大幅上漲的情況下,鋼鐵企業降本增效任務艱巨。
“工信部之所以提出壓減粗鋼產量,是在綜合考慮環境容量、碳中和、碳達峰、資源保障、市場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給出的發展目標,目的是促進鋼鐵行業能夠產業結構優化,高質量發展。”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對本報記者說。
王國清說,2020年由于鋼鐵產量增長明顯,帶動鐵礦石需求增長,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高的情況下價格被動大漲,導致鋼企利潤空間被擠壓。但是要想壓減鋼鐵產量也不是很容易,從企業層面落實還需要進一步看有哪些政策配套。可以通過兼并重組企業產品結構協同優化去除企業同質化產能,后續在產能置換以及超低排放改造和符合生產經營規范標準實施方面加強落實。
鋼鐵企業需要全面提升競爭力
中鋼協在2021年工作安排中提出,推動和鼓勵更多大型鋼鐵企業牽頭實施重組,處理好集中和市場的關系,形成不同區域有影響力的鋼鐵企業集團和專業化一流企業,提高產業聚集化發展水平。
中鋼協副會長駱鐵軍在會上表示,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超過了鋼鐵企業預期,充分暴露了鐵礦石定價機制非常不合理,鋼鐵行業打破這種不合理定價機制呼聲比較高,正在研究改革鐵礦石定價機制。怎么把粗鋼產量壓下來?應該采用市場化、法制化的手段。在鋼鐵行業兼并重組方面,國家已設計了“三步走”戰略,同時發揮市場和政府的作用并加以推進。在他看來,國內市場可以容納幾個上億噸的鋼鐵企業,但是目前在推進重組方面遇到了一些難題,牽頭企業比較少。
駱鐵軍告訴本報記者,鋼鐵企業重組難主要原因之一是利益問題,前些年國內出現了一批“僵尸企業”,在有關部門的推動下,處于困境中的企業重組起來相對容易,不少困難企業得以重生。目前由于鋼鐵企業日子還算比較好過,跨區域重組也遭遇利益問題,所以推進起來有一定難度。盡管如此,推進鋼鐵企業重組仍勢在必行。
李新創認為,國內鋼鐵企業需要全面提升競爭力,理性安排投資和生產,提前謀劃布局降碳和碳交易,創造并引領市場需求,共同促進鋼材市場供需平衡、維護鋼材市場經營穩定,確保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