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壓力重重,供應增加偏逢中國限制鋼鐵產量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鐵礦石價格創出近18個月來最糟糕的周度表現。有跡象表明,市場持續修正所需的兩個因素可能正在發揮作用--中國限制鋼鐵產量和礦石供應回升。 中國國內主要的鐵礦石價格基準--大連商品交易所…
中國國內主要的鐵礦石價格基準--大連商品交易所合約在截至7月23日的一周內下跌了約10%,是自去年2月以來最差的一周表現。
該合約當周收于每噸1,126元(173.77美元),目前已從5月份的紀錄高點下滑了約17%。
據大宗商品報價機構阿格斯(Argus)評估,交付給中國北方的指標現貨62%鐵礦石上周下挫8.8%,收于每噸201.35美元,低于5月12日創下的235.55美元的紀錄高點。
鐵礦石價格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中國采取行動限制其龐大的鋼鐵行業。中國購買了全球海運鐵礦石的約70%。
市場的問題是,隨著中國限制鋼鐵產量而鐵礦石生產商開始增加出貨的情況下,現貨價格會下降到什么程度。
答案可能仍然是仍需觀望:早期信號會變成一種趨勢,抑或只是一個小插曲。
北京當局希望將2021年的鋼鐵產量限制在不超過2020年的創紀錄水平,這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但現在似乎有所變化的是,當局正采取更堅定的行動來實現這一目標。
中國江蘇、福建和云南的一些鋼鐵生產商被政府要求減產,有報道稱,在有關部門會對過度生產進行懲罰的警告下,主要鋼材產地唐山的一些鋼廠已經減少了產量。
雖然現在還是減產初期,但作為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中國的產出有了一些減緩的跡象。
根據7月15日發布的官方數據,6月份的粗鋼產量從5月創紀錄的9,945萬噸下降到9,388萬噸,下降了5.6%。
今年上半年的鋼鐵產量仍比2020年同期增長11.8%,達到5.6333億噸。
如果中國真的要把2021年的鋼鐵產量限制在2020年的10.65億噸以內,這意味著下半年的產量必須控制在5.02億噸左右,比上半年的水平低近11%。
最終減產可能沒有這么嚴重,特別是如果中國政府堅持其過去的做法,將經濟增長的優先級置于污染問題之上。
然而,如果中國在下半年確實成功地限制了鋼鐵生產,這很可能發生在供應開始恢復到接近潛在水平的時候,因為前三大出口國--澳洲、巴西和南非--似乎將增加出口。
中國7月鐵礦石進口有望強勁增長,大宗商品分析機構Kpler和其他機構均預測規模將遠超1億噸。
Kpler預計中國7月進口量約為1.074億噸,為去年10月以來最高,而一些機構更加樂觀,稱月度進口可能高達1.125億噸,不過這其中包括預計在7月31日到港的15艘船,意味著可能無法計入7月的海關數據。
出口復蘇?
根據市場的數據,頭號鐵礦石出口國澳洲的7月出口預計較為溫和,不過此前的6月出口達到7,804萬噸,是12月以來的最高值。
許多6月裝船的貨物將在7月份到達亞洲目的港。
隨著西澳州一個主要港口的維護工作已經結束,而且天氣方面的影響也有所減少,澳洲鐵礦石出口可能在未來幾周內恢復,不過另一個港口計劃進入維護期,可能限制出口量。
鐵礦石第二大出口國巴西將在7月份取得輝煌成績,市場估計出口量達3,492萬噸,為2020年8月以來最高,較6月的3,095萬噸大幅增長。
排名第三的出口國南非也有望在7月錄得810萬噸左右的出口量,這將是市場自2015年1月開始跟蹤船貨運輸以來的最高值,較6月的440萬噸幾乎翻了一倍。
鐵礦石供應增加,同時中國又限制鋼鐵生產,推升了中國港口的庫存,截至7月23日當周庫存已連續第四周上升,達到1.295億噸,高于2020年同期的1.15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