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業(yè)2011年度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兩技術獲得2011年度機械工業(yè)科技進步特等獎2011年11月16日,2011年度中國機械工業(yè)科技獎勵大會在武漢召開。兩個項目榮獲2011年度機械工業(yè)科技進步特等獎。 一個是±800kV特高壓直…
1.兩技術獲得2011年度機械工業(yè)科技進步特等獎2011年11月16日,2011年度中國機械工業(yè)科技獎勵大會在武漢召開。兩個項目榮獲2011年度機械工業(yè)科技進步特等獎。
一個是“±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關鍵成套技術裝備研制及產業(yè)化”項目。該項目由西安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與西電公司等單位聯(lián)合研制。該項目的成功使我國特高壓直流輸電成套裝備的研發(fā)能力和制造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為確保“十二五”國民經濟發(fā)展對電力裝備的需求奠定堅實的基礎。另一個是山東重工濰柴集團申報的“WP10/WP12系列重型高速發(fā)動機及關鍵技術”獲得特等獎。
2.我國自主研發(fā)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首次通過鑒定2011年1月24日,由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自主研發(fā)的QAY800和QAY1000全地面起重機通過了由中國機械工業(yè)聯(lián)合會在江蘇省徐州市組織召開的產品鑒定會。這是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首次通過鑒定,也是最早投入市場的國內產品。
此舉標志著繼德國和美國之后,我國成為第三個能研發(fā)并生產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的國家。專家鑒定認為,QAY800和QAY1000全地面起重機均為國內首創(chuàng),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起重機超起技術、重載車輛多軸多模式轉向控制技術、大型多軸車輛制動綜合管理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3.我國自主設計世界先進超深水海洋鉆探平臺建造成功2011年11月3日,我國自主設計的世界先進圓筒型超深水海洋鉆探平臺“SEVAN650Ⅱ”在中遠船務集團所屬南通中遠船務成功建造,并命名為“SE鄄VANBRAZIL”。“SEVAN650Ⅱ”是南通中遠船務為挪威SEVANMARINE(塞旺海事)公司建造的第六代系列半潛式鉆井平臺中的第二座,造價6億美元,屬于當今世界海洋石油鉆探平臺中技術水平最高、作業(yè)能力最強的高端領先產品。
4.我國首臺6兆瓦風電機組出產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5月30日正式對外宣布,由其自主研發(fā)的中國首臺6兆瓦風電機組SL6000已于日前在其江蘇鹽城綜合產業(yè)基地正式出產。這是目前中國單機容量最大的風電機組。標志著中國風電機組大型化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該機組葉輪直徑長達128米,增加了掃風面積,提升了捕風能力,大大提高了風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同時可適應零下45攝氏度的極限溫度,并通過了62.5米每秒的極限風速測試。
5.我國自主研制的86米世界最長臂架泵車下線2011年9月19日,由三一重工自主研制的世界最長86米臂架泵車在長沙成功下線,再次刷新其在2009年創(chuàng)造的72米世界最長臂架泵車的世界紀錄。據(jù)介紹,這臺86米泵車采用世界首創(chuàng)7節(jié)臂設計,施工范圍較5節(jié)、6節(jié)臂更廣更靈活。同時為解決臂架高強鋼板形變大和沖擊韌性低的難題,三一集團還創(chuàng)新熱處理工藝,自主研制出1200MPa高強鋼板,形成了獨有的競爭力。
6.我國首套20兆瓦級電驅壓縮機組研制成功2011年12月,我國天然氣長輸管道的關鍵設備——國內首套20兆瓦級電驅壓縮機組,在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國家組織的專家組驗收,起運出廠,用于我國西氣東輸工程建設。這一關鍵設備實現(xiàn)國產化,是我國大型離心壓縮機設計制造技術的重大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同類產品十幾年來的國外壟斷,標志著我國在該領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據(jù)了解,大型長輸管線電驅壓縮機組是天然氣輸氣管道的“心臟設備”,是我國重大裝備國產化領域突破重點之一。多年來,國際上僅有美國GE、英國羅羅、德國西門子3家企業(yè)能夠設計制造這種機組。
7.國內首套AP1000第三代核電蒸發(fā)器支撐研制成功2011年11月25日,東方電氣集團為三門1250MW核電站研制的國內首套、也是世界上首套AP1000第三代核電蒸汽發(fā)生器垂直支撐,在業(yè)主及建造代表的見證下,從重容車間核電工段正式運往三門核電站。該項目的成功制造,為國家1250MW級核電第三代技術依托項目按期建成投產奠定了良好基礎,標志著東方電氣已成為國內同行業(yè)同時掌握AP1000第三代以及二代加核電重型支撐制造技術的供應商。
來源:中國工業(yè)報
一個是“±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關鍵成套技術裝備研制及產業(yè)化”項目。該項目由西安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與西電公司等單位聯(lián)合研制。該項目的成功使我國特高壓直流輸電成套裝備的研發(fā)能力和制造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為確保“十二五”國民經濟發(fā)展對電力裝備的需求奠定堅實的基礎。另一個是山東重工濰柴集團申報的“WP10/WP12系列重型高速發(fā)動機及關鍵技術”獲得特等獎。
2.我國自主研發(fā)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首次通過鑒定2011年1月24日,由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自主研發(fā)的QAY800和QAY1000全地面起重機通過了由中國機械工業(yè)聯(lián)合會在江蘇省徐州市組織召開的產品鑒定會。這是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首次通過鑒定,也是最早投入市場的國內產品。
此舉標志著繼德國和美國之后,我國成為第三個能研發(fā)并生產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的國家。專家鑒定認為,QAY800和QAY1000全地面起重機均為國內首創(chuàng),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起重機超起技術、重載車輛多軸多模式轉向控制技術、大型多軸車輛制動綜合管理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3.我國自主設計世界先進超深水海洋鉆探平臺建造成功2011年11月3日,我國自主設計的世界先進圓筒型超深水海洋鉆探平臺“SEVAN650Ⅱ”在中遠船務集團所屬南通中遠船務成功建造,并命名為“SE鄄VANBRAZIL”。“SEVAN650Ⅱ”是南通中遠船務為挪威SEVANMARINE(塞旺海事)公司建造的第六代系列半潛式鉆井平臺中的第二座,造價6億美元,屬于當今世界海洋石油鉆探平臺中技術水平最高、作業(yè)能力最強的高端領先產品。
4.我國首臺6兆瓦風電機組出產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5月30日正式對外宣布,由其自主研發(fā)的中國首臺6兆瓦風電機組SL6000已于日前在其江蘇鹽城綜合產業(yè)基地正式出產。這是目前中國單機容量最大的風電機組。標志著中國風電機組大型化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該機組葉輪直徑長達128米,增加了掃風面積,提升了捕風能力,大大提高了風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同時可適應零下45攝氏度的極限溫度,并通過了62.5米每秒的極限風速測試。
5.我國自主研制的86米世界最長臂架泵車下線2011年9月19日,由三一重工自主研制的世界最長86米臂架泵車在長沙成功下線,再次刷新其在2009年創(chuàng)造的72米世界最長臂架泵車的世界紀錄。據(jù)介紹,這臺86米泵車采用世界首創(chuàng)7節(jié)臂設計,施工范圍較5節(jié)、6節(jié)臂更廣更靈活。同時為解決臂架高強鋼板形變大和沖擊韌性低的難題,三一集團還創(chuàng)新熱處理工藝,自主研制出1200MPa高強鋼板,形成了獨有的競爭力。
6.我國首套20兆瓦級電驅壓縮機組研制成功2011年12月,我國天然氣長輸管道的關鍵設備——國內首套20兆瓦級電驅壓縮機組,在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國家組織的專家組驗收,起運出廠,用于我國西氣東輸工程建設。這一關鍵設備實現(xiàn)國產化,是我國大型離心壓縮機設計制造技術的重大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同類產品十幾年來的國外壟斷,標志著我國在該領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據(jù)了解,大型長輸管線電驅壓縮機組是天然氣輸氣管道的“心臟設備”,是我國重大裝備國產化領域突破重點之一。多年來,國際上僅有美國GE、英國羅羅、德國西門子3家企業(yè)能夠設計制造這種機組。
7.國內首套AP1000第三代核電蒸發(fā)器支撐研制成功2011年11月25日,東方電氣集團為三門1250MW核電站研制的國內首套、也是世界上首套AP1000第三代核電蒸汽發(fā)生器垂直支撐,在業(yè)主及建造代表的見證下,從重容車間核電工段正式運往三門核電站。該項目的成功制造,為國家1250MW級核電第三代技術依托項目按期建成投產奠定了良好基礎,標志著東方電氣已成為國內同行業(yè)同時掌握AP1000第三代以及二代加核電重型支撐制造技術的供應商。
來源:中國工業(y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