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鋼:妙手巧治設備“病”
來源:攀鋼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今天的主要任務是檢修3號壓榨水泵,焊接冷卻窯出口篩網,檢查雷蒙機……請大家注意安全。2月10日9時,攀鋼鈦白粉廠鈦二車間檢修班班長趙燕宏一上班,就對當天的工作進行了布置。 簡短的…
簡短的班前會后,除3名休假職工外,檢修班其余12名職工兵分5路,帶上扳手、焊槍等,來到“候診”的設備前,開始為它們“把脈治病”。
檢查雷蒙機是檢修班每天雷打不動的工作,因為這臺從德國引進的精密設備是鈦白粉生產的核心設備,它的“健康”程度直接決定著鈦白粉的產量。
9時40分,記者跟隨趙燕宏來到雷蒙機所在廠房時,只見承擔檢查任務的趙玉國爬上梯子,嫻熟地打開檢查門。“主要目的是通過檢查及時發現和消除設備隱患,防止突發故障和事故。一天下來,雷蒙機運行中的震動非常大,磨輥上的螺帽容易松動,甚至滑落。”趙玉國說完后,拿起錘子在第一根磨輥上敲敲打打,仔細檢查螺帽是否出現松動跡象。“雷蒙機里的5個磨輥要逐個檢查,上面的每個螺帽要依次緊固,最快也得半個小時。”
說話間,趙玉國把套管套在螺帽上,一只腳踩在套管手柄上,用手扶住檢查門框,另一只腳抬起后踩在手柄上,借助自身的重量,一點一點緊固起來。
“就這樣,一天后還得繼續檢查并緊固。”趙燕宏邊說邊爬上梯子,一起檢查起來。
幾個磨輥的螺帽緊固下來,細細的汗珠不知不覺間爬滿了趙玉國的額頭。他說現在的天氣還不是最熱的時候,等到了夏天,這會兒早就汗流浹背了。經過兩個人的努力,10時27分,雷蒙機檢查完畢。
伴隨著雷蒙機“轟隆隆”的聲音,記者與趙燕宏來到另一個工作點——3號壓榨水泵。此時,唐忠波和陳才林已經對水泵快做完“手術”了。
在鈦二車間生產線上,檢修班負責的設備不僅有大型設備雷蒙機、回轉窯、表面處理罐等,還有攪拌機、減速機和各類管線等。趙燕宏說,僅各類泵一項就多達130余臺。
由于檢修區域長、設備多,為了最大限度減少設備故障對生產的影響,匯集了鉗工、防腐工、焊工等工種的“清一色”男職工檢修班,人人練就了一專多能的本領,無論什么時候,只要設備有了“頭疼感冒”,他們就會出現在那里。
10時50分,趙燕宏的手機響起。“喂……嗯,我馬上就到!”
“4號表面處理罐隔膜閥壞了,得馬上去處理!”正在回班組休息室路上的趙燕宏,隨即轉向設備工具室,打開設備箱,拿起一套檢修設備后,直奔4號表面處理罐。通過檢查,發現是隔膜閥閥片破了。趙燕宏召集剛剛檢修完3號壓榨水泵的唐忠波、陳才林兩人,著手進行閥片更換。
唐忠波、陳才林二話沒說,拿起扳手就開始卸隔膜閥上的螺絲。他們調侃這種情況屬于“急診病人”,時間耽誤不起,否則會影響生產。
由于隔膜閥重量達幾百斤,單靠人工力量是抬不下來的。12個螺帽還沒卸完,趙燕宏已經把專門用于成品搬運的叉車開了過來。
唐忠波將一段纜繩穿在隔膜閥螺栓上,趙燕宏輕踩油門,把叉車的叉穿進纜繩,陳才林雙手扶住閥體,在漸漸變強的馬達聲中,隔膜閥被緩緩吊起,把損壞的閥片取了出來。
由于設備備件里沒有與隔膜閥相配套的閥片,只有一個與之相似的舊閥片。
趙燕宏、唐忠波、陳才林隨即決定,推遲吃飯時間,著手對舊閥片進行小技改。他們把損壞閥片的卡扣切割下來焊接在舊閥片上,再把兩個閥片重疊在一起,對準螺孔用電鉆在舊閥片上鉆出相應的螺孔。
經過努力,12時30分,一個合身的閥片終于“降生”了。有了閥片,安裝就駕輕就熟了。隔膜閥安裝到位后,陳才林啟動了隔膜閥,“沒有任何問題,可交付崗位繼續生產了。”
“今天食堂的燒白可是被錯過了。”唐忠波笑著說,但是看著恢復正常的設備,心里甭提有多高興了。
下午,檢修班職工有的在修理工具,有的在繼續焊接篩網,有的在整理備品備件……不時還彼此調侃一下,他們笑稱,“我們閑著才是正常的,因為這說明設備正在‘健康’地運行著呢!”
班組長感言
趙燕宏說,由于檢修活又苦又累又臟,很多人不愿意從事這份工作。但是,檢修班的職工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大家就無怨無悔,盡情苦中作樂。因為長時間和設備摸爬滾打,對這份工作我們充滿感情,也充滿激情,哪里需要我們,我們就出現在哪里。更重要的是,降低設備故障,確保生產順行,是我們檢修班義不容辭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