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舊件煥發“新春”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3月6日8時10分,河北鋼鐵集團邯鋼三煉鋼廠板坯車間當日的第一個澆次按計劃停了下來,扇形段上的冷卻水、二冷水、壓縮空氣、高壓氮氣等介質依次關閉,響徹一夜的轟鳴聲逐漸消失。 該車間…
3月6日8時10分,河北鋼鐵集團邯鋼三煉鋼廠板坯車間當日的第一個澆次按計劃停了下來,扇形段上的冷卻水、二冷水、壓縮空氣、高壓氮氣等介質依次關閉,響徹一夜的轟鳴聲逐漸消失。
該車間電氣組長張軍站在5號扇形段電機旁,一手拿著對講機,另一手舉著手電,彎腰仔細查看著電機情況。
“山鷹,停電吧!”張軍與對講機另一頭的李山鷹說道。
“好,稍等……停了!請確認。”
“已確認,電機電已停。現在我們開始測試一下編碼器的運行趨勢。”
接下來,張軍用手攥住電機輸出軸,時而正轉、時而反轉,帶動安裝在輸出軸另一側的編碼器跟著運轉。李山鷹則在電氣室內的電腦上,隨時向他報告編碼器采集的運行數據。
“沒有問題,趨勢正常。”大約5分鐘,李山鷹在對講機里興奮地說。
“今天測試的這個編碼器是我們修理的舊件,”張軍驕傲的說,“試驗看來,使用效果和新的一樣。”
該編碼器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將位移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的精密測量元件,主要用于長度測量。該車間使用的進口編碼器一個就價值3000余元,長期在線使用的編碼器達到10余個。由于這些編碼器都處于高溫、潮濕的環境,所以使用壽命較短。此前編碼器出現了故障,張軍他們就直接更換新的,因此采購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自去年以來,張軍帶領他的班組,主動將延長編碼器等精密元件使用壽命作為日常工作重點,在班組內部建立跟蹤記錄,實時分析編碼器下線原因,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修舊利廢技術,積極開展修復工作。
在電氣值班室內的一個貨架上,擺滿了變頻器、扇形段壓力傳感器、壓力變送器、定尺攝像儀、工控機、航空插頭、照明燈具等電氣元件,李山鷹自豪地告訴筆者:“這些設備都是我們自己修復的,一共降低成本2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