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盛重工業績增速存疑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盡管熔盛重工2011年的營業收入同比上漲了25.6%,但這家以造船為核心業務的重工企業如今卻面臨著兩難境地。 在剛剛發布的2011年財報中,熔盛重工由于獲得了12億元的財政補貼,使其當年的…
在剛剛發布的2011年財報中,熔盛重工由于獲得了12億元的財政補貼,使其當年的凈利潤沒有出現同比大幅下滑。這也被業內人士指稱有粉飾財務之嫌。
由于在資金方面比較緊張,熔盛重工一再推遲對全柴動力的要約收購。一年前,熔盛重工發起了以每股16.62元的價格對全柴動力流通股的要約收購。
深圳市資橋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陸瑋稱,不排除熔盛重工主動拖延履行收購要約,坐等全柴動力股價上漲。3月23日,全柴動力收盤股價為每股15.39元。
業績存疑
2011年熔盛重工錄得營業收入約人民幣159億元,同比上升25.6%,凈利潤為17.2億元。
其中,核心造船業務營收為153.7億元,同比增長29.8%;海洋工程板塊的收入約為3129.5萬元;動力工程板塊的收入約為人民幣11.3億元;工程機械板塊的收入約為6.8億元。
2011年內新增訂單為39艘,合同總額達18.1億美元。截至2011年12月31日,熔盛重工的訂單簿包括111艘船舶合約總值約66.2億美元。
熔盛重工是當地重點企業,每年都有金額不小的政府補貼。3月20日,熔盛重工首席財務官王少劍稱,去年政府大概有12億,有關補貼數額按照稅收來定。
根據該公司公告,2011年已收到江蘇省政府下發的因造船工藝的研發、設計及有關人員培訓產生成本的補助金,已于綜合損益內確認并已扣除相關成本。
但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本報,其實公司財報里補貼部分看不出來,而是直接沖減了支出,若將其扣減,再考慮到利息資本化以及稅務寬免部分,其盈利增長情況并不符合實際,熔盛有粉飾財務報表之嫌。“他們今年末期派息減少,也顯示財務周轉比較緊張。”該人士說。他還表示,該公司在會計處理上用補貼抵扣開支。不過,目前該公司的資金比較緊張的確是關鍵問題。
熔盛重工總裁陳強回應稱,會計上處理是在合理范圍內。
海通國際證券集團中國業務部主管潘鐵珊告訴本報,上市公司很多如此,若把政府補貼去除后其盈利也就降低很多。“其實投資者看的時候,還是會把其中的補貼剔除掉,看公司實際盈利情況。”一位同行業的香港上市公司高管表示。
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主管合伙人歐振興稱,上市公司財報里需要注明政府補貼部分,并不是所有的補貼都可以沖減支出,要看其性質是什么。“公司資金雖然緊張,但至少在這么惡劣的環境下還能有大訂單,而且其客戶都是比較有保證的,不太可能說撤單就撤單,所以相對來說,公司問題不大。”上述分析員指出,加上公司本身有政府支持,如果銀行愿意借錢,還是能夠度過目前緊張的階段。
履約爭議
除了業績之外,熔盛重工受關注的還有去年就已經公告的收購事項。近期,安徽證監局收到了部分股民的投訴,稱熔盛重工有意拖延對全柴動力的要約收購。
由于在資金方面比較緊張,熔盛重工對全柴動力的要約收購一直拖延。
2011年4月26日,熔盛重工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與安徽省全椒縣人民政府訂立協議,同意以總代價人民幣約21.49億元購買安徽全柴集團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
安徽省全椒縣人民政府持有全柴集團100%股權。收購完成后,全柴集團也將成為江蘇熔盛重工的全資附屬公司。當時,王少劍稱,收購全柴集團是公司戰略發展的需要。
由于全柴集團持有其核心控股企業全柴動力44.39%的股權,根據相關中國法律及法規,熔盛重工也觸發了對全柴動力其他流通股權的要約收購義務。
2011年4月28日,江蘇熔盛重工對全柴動力其他股東發出要約收購書,擬以16.62元/股的價格向全柴動力的流通股東發出要約收購,收購其他股東持有的55.61%的流通股份,總收購金額為26.19億元。收購期限為證監會批準后30個自然日。
目前,熔盛重工已經獲得了國資委、商務部反壟斷局的相關批復,就等證監會批復公告。“我們大股東(全柴集團)在簽收購協議的時候就表示雙方已經同意,全柴動力作為上市公司并無權提出異議,目前我們了解的情況就是他們還在提交材料。”全柴動力內部人士稱。
但目前看來,16.62元的收購價對熔盛重工來說顯然不合適。
由于當初簽訂協議時全柴動力股價并不低,有很多股民買入股票希望借機套利。如今,距離公告已近一年,全柴動力股價也跌至收購價之下,熔盛重工卻始終未履約。
上述分析員稱,從戰略上看熔盛重工不太可能放棄收購,收購資金絕對不是問題,不會影響財務狀況。該分析員指出,當市場價高于收購價的時候,要約收購并無所謂,二級市場的小股東不可能賣,但若現在履約,就要收購二級市場上其他股東的股票,熔盛重工只是想控制企業,沒必要100%持股。
對此,陳強稱,國家有專項并購基金,并不影響營運資金情況,而且適當情況政府也會有補貼。而對財報中的預付賬款是否是熔盛為收購所準備款項的詢問,陳強則表示:“公司有專門負責這個事情的小組,資金應該已經有所準備,不知道具體報表中哪一筆。”
不過,王少劍依然沒有給出時間表,只是表示目前材料已經提交,還在等待監管部門的審批。陳強則補充,涉及到國有資產審批可能比較復雜,所以時間相對較長。“要約收購發出是一回事,是為了防止控股股東損害小股民利益,但是發不發生是另外一個概念,別人賣不賣要看公司的成長機會,比如如果股價漲到更多,別人也能賺得更多,就不會愿意賣。”陳強說。
陸瑋介紹,涉及到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審核可能要走上市部和重組委兩個環節,審批遲緩這么久,估計還是有些事項沒有處理完畢,也有可能審批不通過。不過已披露出來的收購價格不能因為自身二級市場表現和股價變化而修改,否則會觸發新的審批程序。“現在收購價格高于目標公司股價,目前也未得到監管層的同意和批復,不排除也有主動拖延的原因;單就披露的信息來看,多半只有價格不劃算這一個原因。”陸瑋說。
更多市場人士則認為其實是公司有意在拖延。上述香港上市公司高管指出,這種收購除非是價格不合適不想現在做,現在收購價大于市場價,公司肯定不愿意去做了,證監會審批也只是法律上的程序,一般是不會有問題的。“只能等股價漲了。而且不能漲太多,漲太多了就有國有資產賤賣之嫌。”上述分析員表示,估計是會等到漲到17元或者18元的時候。
但3月23日,全柴動力的股價收盤價為15.39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