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爐殼:完美書寫“超越自我”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包鋼高爐檢修項目中,包鋼自制的高爐爐殼全新亮相。高爐身披這身鎧甲一搏疆場,而研發、軋制、加工等一系列制甲過程,也將寫就包鋼高爐爐殼的制造歷史…… 位于張家營的包鋼西創工業園區…
位于張家營的包鋼西創工業園區平日里大門緊閉,院內幾幢嶄新高大的廠房肅靜整潔,與對面一大片舊棚戶區凜然相對。然而,就在其中的包鋼西創建設公司大型特種鋼結構制作基地內,高爐爐殼正加緊制作,包鋼自制高爐爐殼的歷史也正被一筆筆寫就。
8月初,記者走進這幢廠房,鋼結構嶄新的漆面告訴人們——這里投用時間不久。廠房東側,3臺數控火焰切割機一字排開,一名操作工人在操作盤上輸入數據,長長的控制臂“抓著”噴吐藍色乙炔氣焰的切割槍,在厚厚的鋼板上切割出近乎完美的圓弧,切割“刀口”平整光滑,與人工切割相比堪稱完美。
廠房北側,一臺巨大的卷板機沉寂無語,但四周擺放的“作品”——眾多弧形鋼板,能讓人想象出其作業時的雷霆萬鈞。隨行的建設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包鋼目前最大的一臺卷板機,能將140毫米厚的鋼板卷成弧形。廠房內,多名職工在一塊塊弧形鋼板上,用砂輪清理一個個水冷孔坡口,記者在多塊鋼板上看到了包鋼“日月同輝”的標識。
在廠房西北角,已經拼裝成型的高爐三帶爐殼如同一個巨大的“鳥巢”,職工們像鳥兒一樣在“鳥巢”上忙碌著。據了解,一塊塊卷成弧形的鋼板要預先拼裝,十幾塊弧形鋼板最終圍成圓形,成為高爐的一帶爐殼。預拼的目的就是要消除對接中的缺陷,最后還要將鋼板一塊塊拆卸下來,運往工地組裝焊接。
據了解,現場預拼裝的爐殼,其中風口位置的第6帶爐殼最為重要,38個風口遍布爐殼一圈,風口法蘭與爐殼間隙尺寸是消缺的關鍵。
建設公司技術質量部部長趙玉博告訴記者,高爐各類切割口多達1萬多個,且角度各異,22帶爐殼總重1380多噸,僅切割下的尾料就達9噸。直徑大、開口多、精度高是其最大特點。
高爐爐殼制造從今年4月全面開工,建設公司將其提升至保證包鋼結構調整項目如期實現和自身能力全面提升的“希望工程”的高度另眼相待。趙玉博指著印有“日月同輝”標識的鋼板對記者說,是包鋼自產的“爐殼鋼”鼓足了建設者的信心。而這種爐殼鋼就出自于薄板廠寬厚板生產線。
包鋼爐殼鋼早在今年2月進行的1號高爐中修中,就已牛刀小試。去年年底,薄板廠承接1號高爐中修生產爐殼鋼任務。雖然薄板廠此前并未涉足此類鋼種,但經過細致分析,技術人員發現高爐爐殼鋼所要求的沖擊韌性好、內部質量高等特點,與薄板廠成熟的Q345r容器板十分相似。薄板廠在此基礎上繼續延伸探索腳步,冶煉、連鑄、軋鋼、熱處理各項工序密切配合、反復試驗,加之包鋼鋼中天然含稀土的優勢,最終生產出的15塊爐殼鋼板技術指標均優于行業技術規范。
高爐爐殼用鋼,就此在包鋼問世。包鋼也因此躋身全國屈指可數的幾家能夠生產高爐用鋼的企業之一。價格不菲的爐殼鋼,為公司項目建設節省了巨額開支。
一項企業內需,帶動包鋼多家單位技術研發和制造能力水漲船高,在當前景氣指數不斷下滑的經濟環境下,包鋼不出廠門即實現多項技術的協同進步,其經驗可鑒、精神可貴。不論是在檢修項目,還是在結構調整項目中,傳承“堅韌不拔,超越自我”包鋼企業精神的高爐雄姿,更值得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