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場環境下鋼貿商的出路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訪上海鋼貿商會副會長、上海五波鋼結構公司董事長任慶平 時下,鋼貿企業面臨的困境日趨嚴重,日子越來越不好過,這在鋼貿業中已成為一個共識。那么,鋼貿企業遇到的困難究竟有哪…
———訪上海鋼貿商會副會長、上海五波鋼結構公司董事長任慶平
時下,鋼貿企業面臨的困境日趨嚴重,日子越來越不好過,這在鋼貿業中已成為一個共識。那么,鋼貿企業遇到的困難究竟有哪些?如何破解困局?出路何在?就這一系列熱點問題,日前記者采訪上海市鋼貿商會副會長、上海五波鋼結構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慶平。
任慶平對記者表示:“目前我國鋼鐵貿易行業從總體來看,還只能算是處于發展初級階段,不那么成熟,鋼貿業是在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發展,迄今為止也只有20多年,這個行業屬于什么樣性質的行業,將形成什么規模、什么樣的盈利模式、怎樣的企業文化等等,還都在探索和實踐之中,缺乏完善、成熟的經驗。”
粗放型高速發展
他認為,我國鋼貿行業經歷了一個“粗放型的高速發展期”。任慶平對20多年來我國鋼貿行業發展演變過程進行了概述,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民營鋼貿企業的出現打破了由各地國企的金屬材料公司所壟斷的經營格局。之后,國企金屬材料公司及物資供應部門,隨著計劃經濟體制的解體而改制,逐漸步入市場經濟。此時,民營鋼貿企業則快速崛起。這是由于當時國內鋼材資源比較緊缺,屬于“賣方市場”,鋼貿商只要擁有鋼材資源就能賺錢,且盈利空間較大;加上當時的鋼廠直銷、直供意識不強,鋼材大多都通過流通渠道實現銷售。在這樣的背景和環境下,民營鋼貿企業猶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一度在全國各地出現了“千軍萬馬賣鋼材”的熱潮,鋼貿業形成了“粗放型高速發展”。其中積累了一些弊病,如參與鋼材貿易的人員文化水平較低,對鋼鐵基本知識及營銷理論十分缺乏,企業資金短缺、規模很小,一般都是幾個人的小公司。因而至今國內鋼貿行業依然存在“小、弱、散、亂”狀態,行業集中度低,先天不足。
任慶平說,在我國鋼貿業發展初期,一批國企、央企等大型鋼貿企業憑借他們的雄厚資金優勢和物流優勢,發展很快。諸如中鐵、五礦、中鋼、浙江金屬、微商等這些央企和國企,取得銀行的貸款支持,擁有鐵路運輸等優勢,可以大批量向鋼廠訂貨,有時一次訂貨量就是80萬噸或上百萬噸,然后利用自己掌握的鐵路運輸線,進行大批量的批發,他們充當鋼材批發商,取得了相當可觀的經營效益。
市場下跌周期長 上漲周期短 國有和民營鋼貿企業均承壓
在談到當前鋼貿企業面臨的困境時,任慶平說,如今即便是一批大型的國企、央企的鋼貿企業同樣面臨重重困難,一般性的民營鋼貿企業所遇到的困難則更大。就拿那些大型國企、央企的貿易企業來說,批發商的角色遇到種種挑戰和壓力。這是因為目前的鋼鐵產能嚴重過剩,鋼材再不是當年的緊缺商品,不再是鋼廠和鋼貿商說了算,而如今的鋼材進入供大于求的“買方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甚至達到“白熱化”程度,因而鋼材市場呈現疲軟、低迷的態勢,且持續時間較長,形成跌價周期長,漲價周期短。如今年自4月中旬到9月初為止,鋼材價格持續震蕩下跌了5個月之久,可價格上漲行情卻瞬間即逝,這給大型貿易企業帶了來新的問題和挑戰,再運用以往的靠批發盈利的模式,顯然很難行得通。如果從鋼廠大批訂貨,放在倉庫里,兩三個月賣不出去,鋼材價格持續往下跌,必然造成巨額虧損。以往的搞批發、當批發商的盈利模式越來越不適應如今鋼材市場出現“下跌周期長,上漲周期短”的特征,批發的路子算是走到盡頭了。這就是在鋼材處于“買方市場”環境下,那些大型國企、央企的鋼貿商所面臨的困境。
而對于那些中小型民營鋼貿企業來說,所遇到的困境更為嚴重,形勢更趨嚴峻。任慶平表示,用形象化的比喻,現在民營鋼貿商如同“風箱的老鼠,兩頭受氣”。首先是自來上游的鋼廠擠壓。由于近十年來,鋼鐵行業加大投入,擴大產能,目前的產能已經嚴重過剩,尤其是扁平材產能過剩情況更是嚴重。如目前國內的普通中板的產能達到1.2億噸~1.3億噸,導致中厚板市場供大于求矛盾加劇,鋼廠銷售不暢,庫存示大,效益滑坡,甚至虧損。在這種情況下,諸多鋼企加大直銷、直供力度,開拓銷售渠道,與鋼貿企業爭奪市場。目前鋼廠在各地到處布點,設立銷售公司,與下游用戶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使直供、直銷比大幅遞增,原本屬于鋼貿企業的市場份額被鋼廠占有,對鋼貿企業的經營帶來極大影響,可以說是一大重傷。
其次是來自下游終端用戶的擠壓。任慶平表示,進入網絡化的信息時代,加上鋼材期貨市場的出現,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市場透明度越來越高,鋼材價格越來越透明,已經不存在不對稱的信息,所以下游終端用戶對市場行情了如指掌,而且盡可能降低采購價格。此外,鋼材處于“買方市場”,下游用戶在采購時“貨比三家”,再加上資金緊缺,用戶一般不會考慮鋼材經銷商的利益,往往要求拖欠貨款,有的客戶表示“不拖欠,不買貨”;若為建設工程提供鋼材,對方還要求墊資,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數百萬,而且這筆資金將始終沉淀在建設工程方,否則鋼貿商就沒有資格為工程提供鋼材。然而,由于用戶的拖欠貨款,使原本微利的鋼材貿易,基本無利可圖,連支付利息都不夠,甚至虧本經營。這也是當前鋼貿企業所面臨的最大困境之一。
任慶平還談到時下鋼貿企業遇到的困難,這就是融資難,成本高,風險大。特別在上海地區,因為一些鋼貿企業以重復質押騙取銀行貸款,再有個別鋼貿商在擔保、連保中發生資金鏈斷裂而“跑路”事件,迫使銀行收緊對鋼貿行業的融資貸款,目前基本暫停鋼材質押等貸款業務,鋼貿商的融資貸款的難度更大。此外,融資成本高,風險大,有的鋼貿企業在得不到銀行貸款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民間渠道進行融資,有的則是借高利貸,融資成本大幅提升,鋼貿商的壓力非常大。有的下游終端用戶是國企或央企,他們的貸款融資享受諸多優惠政策,而這類用戶根據他們的融資成本,要求鋼貿企業提供鋼材,使貿易商的盈利空間進一步縮小。
任慶平還談到人力成本、財務成本上升以及稅收等的沉重壓力,這也是鋼貿企業的一個“致命傷”。在鋼鐵業進入微利時代,鋼貿商無利可圖,甚至虧本經營,然而繳稅額不降反增,稅負不降反增。除了增值稅外,還有營業稅等,盡管鋼貿企業沒有盈利,可以不交納營業稅,但增值稅必須交納,現在鋼貿企業扣除各種稅費和支出,總體上能保持不賠不賺就算很不錯了,盈利已經相當困難了。
實事求是 自救為先
確實,時下的鋼貿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日趨惡化,遇到的困境不斷增大,那么鋼貿企業的出路在哪里?當記者問及鋼貿企業是否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撐時,任慶平以十分堅定的口吻對記者說:“鋼貿商只能靠自救來找出路,不能指望國家的政策來實現鋼貿企業的生存發展,照章納稅是鋼貿企業的職責。鋼貿企業要渡難關,實現自救,必須不斷創新經營理念,練好企業內功,強化企業管理,降低經營成本,增強核心競爭能力,創新盈利模式,適應‘買方市場’下的經營環境,實現效益最大化。”
任慶平認為,鋼貿企業應充分認清目前面臨的困境,要根據自身的實際,不能盲目追求規模,該縮小規模就該收縮,該減員的就減員,降低經營成本,盡可能減少虧損點,增長效益增長點,開拓具有經濟效益的終端市場,使每一筆生意都能實現盈利,來渡過眼前的難關。
鋼貿企業要探索出適應自身發展的經營模式,打造出自己的核心能力;制定公司的經營戰略,圍繞企業的發展戰略進行布局,切實貫徹實施,真正落實到實處;要實現從經營商品向經營客戶轉變,對客戶的經營規模、誠信狀況、現有合作情況、未來發展規劃等進行綜合評介,發展優質客戶,擁有一批素質較高、信譽較好、抗風險能力較強的客戶群;在終端用戶的維護、服務、管理上,堅持“合作共贏”的經營理念和信譽第一的經營原則,以品種多、質量優、服務好、反應速度快等優勢,吸引大批終端客戶,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占有一席之地。
任慶平說,當前鋼貿企業要力求能夠生存下來,剩者就是強者,剩者就有希望。我國經濟要持續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要繼續進行,鋼材需求必不可少,鋼貿行業還將繼續發展。因此,未來的鋼貿企業將進一步壯大,集中度將得以提升。
時下,鋼貿企業面臨的困境日趨嚴重,日子越來越不好過,這在鋼貿業中已成為一個共識。那么,鋼貿企業遇到的困難究竟有哪些?如何破解困局?出路何在?就這一系列熱點問題,日前記者采訪上海市鋼貿商會副會長、上海五波鋼結構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慶平。
任慶平對記者表示:“目前我國鋼鐵貿易行業從總體來看,還只能算是處于發展初級階段,不那么成熟,鋼貿業是在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發展,迄今為止也只有20多年,這個行業屬于什么樣性質的行業,將形成什么規模、什么樣的盈利模式、怎樣的企業文化等等,還都在探索和實踐之中,缺乏完善、成熟的經驗。”
粗放型高速發展
他認為,我國鋼貿行業經歷了一個“粗放型的高速發展期”。任慶平對20多年來我國鋼貿行業發展演變過程進行了概述,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民營鋼貿企業的出現打破了由各地國企的金屬材料公司所壟斷的經營格局。之后,國企金屬材料公司及物資供應部門,隨著計劃經濟體制的解體而改制,逐漸步入市場經濟。此時,民營鋼貿企業則快速崛起。這是由于當時國內鋼材資源比較緊缺,屬于“賣方市場”,鋼貿商只要擁有鋼材資源就能賺錢,且盈利空間較大;加上當時的鋼廠直銷、直供意識不強,鋼材大多都通過流通渠道實現銷售。在這樣的背景和環境下,民營鋼貿企業猶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一度在全國各地出現了“千軍萬馬賣鋼材”的熱潮,鋼貿業形成了“粗放型高速發展”。其中積累了一些弊病,如參與鋼材貿易的人員文化水平較低,對鋼鐵基本知識及營銷理論十分缺乏,企業資金短缺、規模很小,一般都是幾個人的小公司。因而至今國內鋼貿行業依然存在“小、弱、散、亂”狀態,行業集中度低,先天不足。
任慶平說,在我國鋼貿業發展初期,一批國企、央企等大型鋼貿企業憑借他們的雄厚資金優勢和物流優勢,發展很快。諸如中鐵、五礦、中鋼、浙江金屬、微商等這些央企和國企,取得銀行的貸款支持,擁有鐵路運輸等優勢,可以大批量向鋼廠訂貨,有時一次訂貨量就是80萬噸或上百萬噸,然后利用自己掌握的鐵路運輸線,進行大批量的批發,他們充當鋼材批發商,取得了相當可觀的經營效益。
市場下跌周期長 上漲周期短 國有和民營鋼貿企業均承壓
在談到當前鋼貿企業面臨的困境時,任慶平說,如今即便是一批大型的國企、央企的鋼貿企業同樣面臨重重困難,一般性的民營鋼貿企業所遇到的困難則更大。就拿那些大型國企、央企的貿易企業來說,批發商的角色遇到種種挑戰和壓力。這是因為目前的鋼鐵產能嚴重過剩,鋼材再不是當年的緊缺商品,不再是鋼廠和鋼貿商說了算,而如今的鋼材進入供大于求的“買方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甚至達到“白熱化”程度,因而鋼材市場呈現疲軟、低迷的態勢,且持續時間較長,形成跌價周期長,漲價周期短。如今年自4月中旬到9月初為止,鋼材價格持續震蕩下跌了5個月之久,可價格上漲行情卻瞬間即逝,這給大型貿易企業帶了來新的問題和挑戰,再運用以往的靠批發盈利的模式,顯然很難行得通。如果從鋼廠大批訂貨,放在倉庫里,兩三個月賣不出去,鋼材價格持續往下跌,必然造成巨額虧損。以往的搞批發、當批發商的盈利模式越來越不適應如今鋼材市場出現“下跌周期長,上漲周期短”的特征,批發的路子算是走到盡頭了。這就是在鋼材處于“買方市場”環境下,那些大型國企、央企的鋼貿商所面臨的困境。
而對于那些中小型民營鋼貿企業來說,所遇到的困境更為嚴重,形勢更趨嚴峻。任慶平表示,用形象化的比喻,現在民營鋼貿商如同“風箱的老鼠,兩頭受氣”。首先是自來上游的鋼廠擠壓。由于近十年來,鋼鐵行業加大投入,擴大產能,目前的產能已經嚴重過剩,尤其是扁平材產能過剩情況更是嚴重。如目前國內的普通中板的產能達到1.2億噸~1.3億噸,導致中厚板市場供大于求矛盾加劇,鋼廠銷售不暢,庫存示大,效益滑坡,甚至虧損。在這種情況下,諸多鋼企加大直銷、直供力度,開拓銷售渠道,與鋼貿企業爭奪市場。目前鋼廠在各地到處布點,設立銷售公司,與下游用戶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使直供、直銷比大幅遞增,原本屬于鋼貿企業的市場份額被鋼廠占有,對鋼貿企業的經營帶來極大影響,可以說是一大重傷。
其次是來自下游終端用戶的擠壓。任慶平表示,進入網絡化的信息時代,加上鋼材期貨市場的出現,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市場透明度越來越高,鋼材價格越來越透明,已經不存在不對稱的信息,所以下游終端用戶對市場行情了如指掌,而且盡可能降低采購價格。此外,鋼材處于“買方市場”,下游用戶在采購時“貨比三家”,再加上資金緊缺,用戶一般不會考慮鋼材經銷商的利益,往往要求拖欠貨款,有的客戶表示“不拖欠,不買貨”;若為建設工程提供鋼材,對方還要求墊資,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數百萬,而且這筆資金將始終沉淀在建設工程方,否則鋼貿商就沒有資格為工程提供鋼材。然而,由于用戶的拖欠貨款,使原本微利的鋼材貿易,基本無利可圖,連支付利息都不夠,甚至虧本經營。這也是當前鋼貿企業所面臨的最大困境之一。
任慶平還談到時下鋼貿企業遇到的困難,這就是融資難,成本高,風險大。特別在上海地區,因為一些鋼貿企業以重復質押騙取銀行貸款,再有個別鋼貿商在擔保、連保中發生資金鏈斷裂而“跑路”事件,迫使銀行收緊對鋼貿行業的融資貸款,目前基本暫停鋼材質押等貸款業務,鋼貿商的融資貸款的難度更大。此外,融資成本高,風險大,有的鋼貿企業在得不到銀行貸款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民間渠道進行融資,有的則是借高利貸,融資成本大幅提升,鋼貿商的壓力非常大。有的下游終端用戶是國企或央企,他們的貸款融資享受諸多優惠政策,而這類用戶根據他們的融資成本,要求鋼貿企業提供鋼材,使貿易商的盈利空間進一步縮小。
任慶平還談到人力成本、財務成本上升以及稅收等的沉重壓力,這也是鋼貿企業的一個“致命傷”。在鋼鐵業進入微利時代,鋼貿商無利可圖,甚至虧本經營,然而繳稅額不降反增,稅負不降反增。除了增值稅外,還有營業稅等,盡管鋼貿企業沒有盈利,可以不交納營業稅,但增值稅必須交納,現在鋼貿企業扣除各種稅費和支出,總體上能保持不賠不賺就算很不錯了,盈利已經相當困難了。
實事求是 自救為先
確實,時下的鋼貿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日趨惡化,遇到的困境不斷增大,那么鋼貿企業的出路在哪里?當記者問及鋼貿企業是否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撐時,任慶平以十分堅定的口吻對記者說:“鋼貿商只能靠自救來找出路,不能指望國家的政策來實現鋼貿企業的生存發展,照章納稅是鋼貿企業的職責。鋼貿企業要渡難關,實現自救,必須不斷創新經營理念,練好企業內功,強化企業管理,降低經營成本,增強核心競爭能力,創新盈利模式,適應‘買方市場’下的經營環境,實現效益最大化。”
任慶平認為,鋼貿企業應充分認清目前面臨的困境,要根據自身的實際,不能盲目追求規模,該縮小規模就該收縮,該減員的就減員,降低經營成本,盡可能減少虧損點,增長效益增長點,開拓具有經濟效益的終端市場,使每一筆生意都能實現盈利,來渡過眼前的難關。
鋼貿企業要探索出適應自身發展的經營模式,打造出自己的核心能力;制定公司的經營戰略,圍繞企業的發展戰略進行布局,切實貫徹實施,真正落實到實處;要實現從經營商品向經營客戶轉變,對客戶的經營規模、誠信狀況、現有合作情況、未來發展規劃等進行綜合評介,發展優質客戶,擁有一批素質較高、信譽較好、抗風險能力較強的客戶群;在終端用戶的維護、服務、管理上,堅持“合作共贏”的經營理念和信譽第一的經營原則,以品種多、質量優、服務好、反應速度快等優勢,吸引大批終端客戶,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占有一席之地。
任慶平說,當前鋼貿企業要力求能夠生存下來,剩者就是強者,剩者就有希望。我國經濟要持續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要繼續進行,鋼材需求必不可少,鋼貿行業還將繼續發展。因此,未來的鋼貿企業將進一步壯大,集中度將得以提升。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減少庫存鋼貿商要捂緊錢袋子 下一篇:寶鋼特材鋼管廠氫氣爐改造項目投用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