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技術增強“后備”力量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硬面技術是提高機械零(部)件使用壽命的重要技術之一。近10年來,硬面技術在冶金、機械、電力、石油、化工、航天、航空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與此同時,冶金裝備大型化、高速化…
硬面技術是提高機械零(部)件使用壽命的重要技術之一。近10年來,硬面技術在冶金、機械、電力、石油、化工、航天、航空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與此同時,冶金裝備大型化、高速化、精密化的發展趨勢,對備品備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備耐磨性外,還要具備耐沖擊、耐疲勞(交變應力)、耐熱應力、耐沖蝕及耐氣蝕、耐腐蝕性等能力,甚至一個零件要同時具備多種性能,以適應部件工況的需要。這對硬面技術應用發展也提出了挑戰。在產業調整升級的新形勢下,進一步推廣硬面技術在冶金行業的應用愈發重要,而且符合建設循環節約型社會的要求。
提高設備和備件性能
冶金設備很多是在高溫、高壓、重負荷、高磨損條件下工作,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提高其可靠性意義重大。冶金設備和備品備件多種多樣,單一的修復工藝無法完全滿足工況要求,很多須采用多種工藝方法聯合修復。硬面技術的應用對提高零件表面性能、延長使用壽命、降低設備維修費用是一種直接、經濟、有效的方法,同時還有益于機組作業率、機組產量與產品質量的提高。
寶鋼通過研制新的堆焊焊帶、焊劑以及配套堆焊工藝,改善堆焊層的組織與性能,大大增強了連鑄輥的抗冷熱疲勞、耐高溫氧化腐蝕和耐磨損性能,使弧形段連鑄輥使用壽命延長到約5000爐,水平段連鑄輥使用壽命延長到約1萬爐。
首鋼初軋廠開坯軋輥消耗原來每年耗資1億元,每兩天更換4根。采用激光表面強化工藝后,原始硬度為HRC23~HRC28,處理后提高到HRC57,壽命延長1倍以上。過鋼量由原來的7000噸提高到1.9萬噸。
攀鋼硬面技術的應用范圍涉及幾十家廠礦企業,從高爐設備到礦上耐磨備件,從簡單修復到新品預保護、進口備件國產化,解決了不少攀鋼生產中的急難事項。多年來,攀鋼預保護和修復的各類備件有100多項,僅連鑄輥一項就達4000多支,累計產值近1.5億元,利潤超過2000萬元。
萊鋼的硬面技術應用主要在軋輥堆焊修復、軋輥激光處理、連鑄輥堆焊修復、轉爐煙道噴涂等領域,為延長備件使用壽命、降低生產成本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其中,他們采用堆焊的方法對H型鋼生產中的重要備件———BD軋輥進行再生,并通過合金成分的調整對軋輥進行表面強化,達到了再生和強化的雙重目的,每支修復輥可降低一半的采購成本。
多種工藝技術百花齊放
近10年來,硬面技術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發展,呈現出多種工藝技術百花齊放的特征,并在許多行業以及國家重點工程中得到了推廣應用。
埋弧、明弧自動堆焊技術市場前景更為廣闊。隨著我國鋼產量的急速攀升,冶金行業的主要消耗磨損件———軋輥大量報廢,埋弧、明弧自動堆焊技術因此得到迅速發展。堆焊是軋輥再制造工藝的主要方法,軋輥修復的主要品種包括連鑄輥、除鱗夾送輥、拉矯輥、開坯輥、夾送輥、助卷輥、冷矯輥、熱矯輥、多節輥、延伸輥等。此外,在冶金行業的高爐襯板、布料溜槽等,礦山行業的阿姆斯特朗電鏟等,以及煤炭行業的掘進機、第一輸送機溜槽等諸多領域,都經常可見埋弧、明弧自動堆焊技術的“身影”。
超音速噴涂技術發展較快。該技術是近10年發展較快的加工工藝,由于動力大、效率高,解決了等離子、氧乙炔噴涂結合強度不夠的難題,一些過去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迎刃而解。超音速在球閥、閥板、網紋輥、風機葉片、沉沒輥方面的應用已經形成了規模化、自動化、規范化工藝,是一個技術成熟、經濟效益顯著的工藝加工方法。
等離子噴涂噴焊工藝實現了機械化、自動化,擴展了應用領域。近10年來,隨著閥門、內燃機氣門工業的復蘇,閥門、氣門密封面的強化需求越來越大,等離子噴涂噴焊工藝取代了氧乙炔手工噴涂焊,實現了機械化、自動化。等離子設備也升級換代,電腦控制、觸摸屏界面等使產品質量能夠有效控制,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效率提高。等離子堆焊在油田管子接頭、煤炭綜采機中部槽、閥門、氣門等方面的應用已經是完全成熟,而近年來在軋輥復合堆焊、耐磨板復合堆焊和螺桿堆焊等領域的技術創新,更擴展了等離子堆焊的應用領域。
真空熔結工藝逐步推廣應用。真空熔結工藝是一門新工藝,其顯著特點是環保、節能、投資少、見效快,已成功地在鋼管廠對輪、穿孔頭,建材行業刀片、閥門閥板,鋼廠箍條上形成批量化、規模化應用,部分企業還將其用于一些零部件的局部修補。但是,零部件的品種繁多,技術要求不同,真空熔結工藝多變,其成本較高,制約了這一技術的大量應用。目前一些企業針對真空熔結工藝的特點,對一些面廣量大的產品開展了有效研發和技術創新,力爭在抗磨領域中探索出一條新路。真空熔結技術用于產品預防護,實現其批量化、規模化應用是可行的。
感應重熔技術提高材料利用率。它是將合金粉末采用噴涂或黏結的方法,經感應線圈加熱熔化形成所需的焊層,目前以G輥(輸送輥)、抽油桿、各種柱塞為加工主體。與火焰噴焊方法相比,該工藝具有很好的控制性,采用粉末黏結法,材料的利用率可達到百分之百。它還克服了噴涂沉積效率低的缺陷,降低了生產成本,改善了工作環境,避免了粉塵對人體的傷害,減輕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激光熔覆工藝在局部修復領域優勢明顯。許多結構復雜、技術要求高、自身價值高的工件采用激光熔覆工藝進行局部修理,是一個高技術含量的加工手段,焊層結合強度可靠,變形量小。對于冶金用軋輥采用激光熔覆修復是否具有可行性,修復厚度、面積、成本均是優先考慮的因素。如果軋輥修復形成復合型軋輥時,激光熔覆表面合金層是一個很好的工藝選擇。激光熔覆材料是一個新領域,不同的工況條件要求不同的材料選擇。到目前為止,激光熔覆專用粉末尚未形成,亟待統一、規范、標準化。
目前,硬面技術的應用還僅限于實力較強的特大型、大型鋼鐵企業中,還沒有形成規模化、產業化。在“十二五”期間推動硬面技術的發展,應把先進設備、先進技術、先進工藝的引進消化吸收與自主創新相結合,形成自身的核心技術;優化各方面資源,走科研、生產一體化,廠礦、院所合作的道路,使科研項目有針對性和可應用性,及時解決生產中的難題,同時也使科研成果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轉化為生產力,發揮其技術資源效能。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產量微降 鋼廠檢修停爐增多 下一篇:寶鋼“鐵鋼軋”三廠同步系列定修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