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板坯連鑄連軋技術最新進展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概述 薄板坯連鑄連軋帶鋼是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出現的一項重大新技術,到目前為止,已經投產或正在建設的薄板坯連鑄連軋機帶鋼生產線(含中等厚度板坯壽連軋帶鋼生產線)已達52條87流,…
1 概述
薄板坯連鑄連軋帶鋼是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出現的一項重大新技術,到目前為止,已經投產或正在建設的薄板坯連鑄連軋機帶鋼生產線(含中等厚度板坯壽連軋帶鋼生產線)已達52條87流,其中我國已建成和正在建設的有20條、39流、4710萬t/a產能。我國是已建成和正在建設薄板連鑄連軋帶鋼生產線最多的國家,年產能力達4710萬t,占全世界總能力10030萬t的47%,至今未建設這種生產線的產鋼大國有日本、英國和法國等。
2 薄板坯連鑄連軋帶鋼生產工藝近年來的新發展
(1)生產率大幅度提高
每條生產線的能力由最初的80萬t/a(1臺連鑄機)、160萬t/a(2臺連鑄機)提高到100~120萬t/a(1臺連鑄機)和200~250萬t/a。我國鞍山鋼鐵公司2150mm中等厚度板坯連鑄連軋生產線設計能力達500萬t/a。
生產率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鑄坯厚度加大、連鑄機拉速不斷提高。CSP工藝63/48mm厚鑄坯設計拉速達6m/min,fTSC等工藝90/70mm厚鑄坯設計拉速為6m/min,實際拉速達到5~5.5m/min。
◆軋機架數增多,軋制壓力加大。
◆技術操作熟練且結晶器結構改進,致使漏鋼率減少、作業率提高。
(2)薄規格產品比例增加
部分薄產品規格可代替冷軋帶鋼用于建筑業等,如意大利阿維迪公司ISP線生產厚度小于2.05mm鋼帶比例達54%,其中厚度為1.26~1.6mm的鋼帶生產比例為25%,厚度為1.0~1.25mm范圍的鋼帶生產比例為14%,生產線所生產帶鋼最薄規格為0.7mm。我國珠江鋼鐵公司CSP線厚度小于2mm薄板占生產總量40.7%,新一代薄板坯連鑄連軋帶鋼線最薄規格帶鋼均由厚1.2mm降至0.8mm。
(3)工藝技術改進和創新
在鑄機結晶器方面做了很大改進。fTSC線采用長漏斗型結晶器和達涅利4孔式浸入式水口,可使鋼水在結晶器內保持良好的流暢狀態,促進初生坯殼均勻凝固,獲得良好的表面質量。
普遍采用連鑄機液芯壓下技術(LCR),可調節板坯厚度。CSP工藝連鑄機生產出70mm板坯采用液芯壓下可達到厚55mm薄板坯,為生產超薄規格產品創造了原料條件,并同時改善了鑄坯內部質量。
大壓下軋制技術。精軋機架均設計成可承受較大負荷,最大軋制力達44000kN,因而增大了軋制超薄規格產品的生產能力。
3 結語
中等厚度板坯連鑄連軋帶鋼生產線的推廣和發展是值得探討的重要問題。這一工藝首先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美國曼斯菲爾德廠采用奧鋼聯開發的CONROLL工藝建成中等厚度板坯連鑄連軋帶鋼生產線,坯厚75~125mm,通過步進式爐加熱式均熱后經原有的兩架粗軋、六架精軋機架軋制成成品帶鋼,初期年產能力為67萬t,主要用來生產鐵素體不銹鋼和硅鋼。
降低生產薄帶厚度,增加薄規格帶鋼生產比例,用以部分代替冷軋帶鋼(或減少冷軋帶鋼道次以及能耗)是當前薄板坯連鑄連軋帶鋼工藝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前面提到的新建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線和現有生產線的改造重點都是圍繞這一方向進行的,浦項CEM生產線和阿維迪ESP生產線將向無頭連鑄軋制帶鋼邁出新的步伐值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