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買礦莫自相殘殺 武鋼呼吁建統一信息平臺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年,海外買礦呈中國企業一擁而上之勢,而國家相關部門并未有集中統一管理體制,中國企業在海外自相殘殺的悲劇時有發生。 武鋼作為國企“走出去”的先行者,過去5年,共獲得37個資源類項目,…
近年,海外買礦呈中國企業一擁而上之勢,而國家相關部門并未有集中統一管理體制,中國企業在海外自相殘殺的悲劇時有發生。
武鋼作為國企“走出去”的先行者,過去5年,共獲得37個資源類項目,探明的資源儲備在30億噸上下。根據武鋼新近公布的十二五“走出去”戰略規劃,未來5年武鋼將在全球掌控100億噸自有權益礦石資源。
要實現“十二五”100億噸的目標,未來5年需要在全球新增70億噸權益礦。昨日武鋼有關人士呼吁:國內同行在海外時,能夠加強聯系與溝通,建成統一的信息平臺,在獲得原料成本價格優勢的基礎上,實現共贏。投資
最近一系列資料顯示,國內眾多央企紛紛覺醒,在全球爭購礦石資源。在鋼鐵行業內部,就有華菱入股澳大利亞第三大鐵礦石供應商FMG、五礦收購OZ礦業資產、寶鋼與澳大利亞綜合礦業公司Aquila合作等等。
不少鋼鐵行業的眾多企業,也加入了新一輪的搶礦大軍。今年初,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以1.526億英鎊的代價,收購非洲礦業公司12.5%的股權,并獲得購買20年鐵礦石的優惠政策。最近的一則消息,是中鋁與宣告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并經營位于西非幾內亞的世界級鐵礦西芒杜項目。力拓
這些企業,無一不是有資金,有市場,有品牌。彼此之間無形開始競爭,相互施壓。
“暗戰”的惡果有先例。蒙古國奧尤陶勒蓋銅礦,起初主動讓給中國企業優惠開采,卻無人問津。后來中國有色、中鋁、魯能等多家企業競相爭搶,最終被加拿大一家礦業公司坐收漁翁之利,之后采集的銅全部銷往中國市場。
據介紹,在鋼鐵業發達的日本,鋼企也是在海外買礦,自有權益礦石多在50%至70%之間,然而等鋼鐵巨頭,在資源收購時很少親自到前臺,而是通過三井物產、三菱商事這樣的商社型組織出面運作,減少自家廝殺。(來源:長江日報)新日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