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9周來首啟資金凈回籠 三季度資金面仍將偏緊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連續八周凈投放之后,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首度迎來單周凈回籠。周四,央行通過發行510億元央票和500億元正回購,將本周凈回籠規模鎖定在860億元,實現了自4月4日當周以來的單周最大規模凈回籠。…
連續八周凈投放之后,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首度迎來單周凈回籠。周四,央行通過發行510億元央票和500億元正回購,將本周凈回籠規模鎖定在860億元,實現了自4月4日當周以來的單周最大規模凈回籠。分析人士表示,為了向年內剩余時間搬運更多資金,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正在加大回籠力度并縮短資金凍結期限,此舉雖有利于平滑年內到期資金,但可能給短期資金面帶來不利影響。
本周凈回籠860億元
公告顯示,在周四公開市場操作中,央行同時發行了3個月和3年期央票,并實施了91天正回購操作,單日回收資金再次超過1000億元。
具體來看,在周四操作中,各期工具利率水平均無變化,操作規模則互有增減。其中,3個月央票發行量為460億元,較上一期增加160億元,參考收益率3.0801%;3年期央票發行量為50億元,較上一期減少100億元,中標利率3.89%;91天期正回購操作量為500億元,較上一期減少100億元,中標利率3.08%。
據Wind統計,本周公開市場到期資金共計1250億元,回籠規模為2110億元。若不再進行其他操作,本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將凈回籠資金860億元,這也是最近十五周以來公開市場出現的最大規模單周凈回籠。此前,央行已連續八周實施凈投放,累計凈投放資金6320億元。
騰挪資金是主因
回籠力度加大與資金凍結期限縮短,是近兩周公開市場操作出現的最明顯變化。在此背后,央行的意圖十分清晰,即通過短期回籠工具的大量運用,實現資金的跨月和跨季投放。
相比之前數周,本周無論央票發行量,還是正回購操作量,都有相當程度的放大。而回籠量提升主要依靠短期工具實現,使得資金凍結期限明顯收窄。在本周2110億元回籠總量中,3個月及以內工具使用量占到了92.4%,資金加權凍結期限因此縮窄至3.3個月。
分析人士表示,央行通過大量使用短期工具,既實現了對到期流動性的回收,又可以在1個月或3個月后將流動性釋放,以緩解下半年各月到期資金不足的問題。最近兩周操作之后,8月份到期資金增加1210億元至3270億元;10月份到期資金增加1860億元至2910億元。
數據顯示,上半年公開市場月均到期資金為6171億元,2006-2010年月均到期資金為5225億元。如果將5000億元的到期規模視為較合宜水平的話,若要8月份到期資金達到這一規模,未來兩周公開市場還需使用接近1800億元的28天工具。而7月份到期資金為3720億元,截至目前央行已回籠3450億元,只要下周回籠量超過270億元,7月份就將實現二季度以來的首個月度凈回籠。考慮到四季度到期資金很少,搬運資金任務較重,未來幾個月公開市場可能會經常出現凈回籠。
三季度資金面有壓力
周四,貨幣市場利率再現全線上行。伴隨著公開市場回籠力度加大,近期資金面起伏波動更為頻繁,顯示出銀行體系流動性對政策微操已十分敏感。分析人士表示,公開市場回籠力度加大的趨勢,增加了下半年資金面的不確定性,三季度資金面仍然可能會處在相對偏緊的狀態。
自去年四季度以來,準備金率每月上調,為平抑準備金繳款帶來的沖擊,公開市場凈投放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目前來看,針對貨幣信貸的總量調節基本達到目標,外部資金流入近期也出現了放緩跡象,目前市場主流觀點均認為未來繼續上調存準率的必要性下降。對于資金面而言,這無疑是一件好事。但是,經歷了去年以來12次提準之后,“高法定、低超儲”導致商業銀行流動性抗沖擊能力明顯減弱。即便是以平滑到期量為目的的公開市場操作對資金面的影響也愈發明顯,這不得不讓人對未來資金面繼續保持警惕。本周四,由于公開市場保持較大回籠規模,市場資金面再度緊張,銀行間隔夜和7天回購利率分別大漲了82基點和120基點,7天回購利率再度逼近5%關口。
分析人士表示,考慮到法定比率處于歷史高位,如果公開市場加大回籠力度,整個三季度資金面依然不會十分寬松,預計7天回購將長期高于3.5%水平。
來源:中國證券報
本周凈回籠860億元
公告顯示,在周四公開市場操作中,央行同時發行了3個月和3年期央票,并實施了91天正回購操作,單日回收資金再次超過1000億元。
具體來看,在周四操作中,各期工具利率水平均無變化,操作規模則互有增減。其中,3個月央票發行量為460億元,較上一期增加160億元,參考收益率3.0801%;3年期央票發行量為50億元,較上一期減少100億元,中標利率3.89%;91天期正回購操作量為500億元,較上一期減少100億元,中標利率3.08%。
據Wind統計,本周公開市場到期資金共計1250億元,回籠規模為2110億元。若不再進行其他操作,本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將凈回籠資金860億元,這也是最近十五周以來公開市場出現的最大規模單周凈回籠。此前,央行已連續八周實施凈投放,累計凈投放資金6320億元。
騰挪資金是主因
回籠力度加大與資金凍結期限縮短,是近兩周公開市場操作出現的最明顯變化。在此背后,央行的意圖十分清晰,即通過短期回籠工具的大量運用,實現資金的跨月和跨季投放。
相比之前數周,本周無論央票發行量,還是正回購操作量,都有相當程度的放大。而回籠量提升主要依靠短期工具實現,使得資金凍結期限明顯收窄。在本周2110億元回籠總量中,3個月及以內工具使用量占到了92.4%,資金加權凍結期限因此縮窄至3.3個月。
分析人士表示,央行通過大量使用短期工具,既實現了對到期流動性的回收,又可以在1個月或3個月后將流動性釋放,以緩解下半年各月到期資金不足的問題。最近兩周操作之后,8月份到期資金增加1210億元至3270億元;10月份到期資金增加1860億元至2910億元。
數據顯示,上半年公開市場月均到期資金為6171億元,2006-2010年月均到期資金為5225億元。如果將5000億元的到期規模視為較合宜水平的話,若要8月份到期資金達到這一規模,未來兩周公開市場還需使用接近1800億元的28天工具。而7月份到期資金為3720億元,截至目前央行已回籠3450億元,只要下周回籠量超過270億元,7月份就將實現二季度以來的首個月度凈回籠。考慮到四季度到期資金很少,搬運資金任務較重,未來幾個月公開市場可能會經常出現凈回籠。
三季度資金面有壓力
周四,貨幣市場利率再現全線上行。伴隨著公開市場回籠力度加大,近期資金面起伏波動更為頻繁,顯示出銀行體系流動性對政策微操已十分敏感。分析人士表示,公開市場回籠力度加大的趨勢,增加了下半年資金面的不確定性,三季度資金面仍然可能會處在相對偏緊的狀態。
自去年四季度以來,準備金率每月上調,為平抑準備金繳款帶來的沖擊,公開市場凈投放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目前來看,針對貨幣信貸的總量調節基本達到目標,外部資金流入近期也出現了放緩跡象,目前市場主流觀點均認為未來繼續上調存準率的必要性下降。對于資金面而言,這無疑是一件好事。但是,經歷了去年以來12次提準之后,“高法定、低超儲”導致商業銀行流動性抗沖擊能力明顯減弱。即便是以平滑到期量為目的的公開市場操作對資金面的影響也愈發明顯,這不得不讓人對未來資金面繼續保持警惕。本周四,由于公開市場保持較大回籠規模,市場資金面再度緊張,銀行間隔夜和7天回購利率分別大漲了82基點和120基點,7天回購利率再度逼近5%關口。
分析人士表示,考慮到法定比率處于歷史高位,如果公開市場加大回籠力度,整個三季度資金面依然不會十分寬松,預計7天回購將長期高于3.5%水平。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