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財經媒體要聞早讀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內宏觀
國內宏觀
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啟幕
(上海證券報)
市場期待已久的“人民幣QFII”及“港股ETF”終于得到國家層面的明確,這意味著內地與香港的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即將拉開帷幕。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宣布了“允許以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方式(RQFII)投資境內證券市場,起步金額為200億元”及“在內地推出港股組合ETF”。
住建部公布新增限購城市建議標準
(新華網)
住房城鄉建設部17日公布對各地列入新增限購城市名單的5項建議標準。住房城鄉建設部提出,符合上述條件較多的即2條以上的城市,建議列入新增限購城市名單。住房城鄉建設部要求,已實施住房限購措施的城市要繼續嚴格執行相關政策。
周小川:慎提人民幣國際化
(第一財經日報)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昨日表示,央行對“人民幣國際化”的表述采取“慎重”態度,而提出“人民幣跨境使用”。他表示,央行從政策上解除人民幣跨境使用的障礙,而發展主要靠市場的推動。
陳德銘提四項紓困措施 力挺內地企業“走出去”
(上海證券報)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表示,最近外圍市場的主權債務危機會影響中國的出口,而全球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漲又將傳導通脹。因此,目前的首要任務仍是控制通脹,“要讓通脹在6、7月見頂后得到緩解”。陳德銘同時表示,國家將出臺穩定外貿政策,支持中小企業。
美債陰影下拜登抵京 將再施壓人民幣匯率
(第一財經日報)
應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的邀請,拜登于昨日抵達北京進行為期六天的訪問。在此期間,拜登將再次拋出“人民幣匯率升值”議題,在拜登出訪前,美國財政部官員在吹風會上再次重申,美方認為中國人民幣被大幅低估。
8月用電量增速或繼續放緩 電力缺口小于預期
(新華網)
“7月份沒有出現預計中的大面積用電缺口,主要是因為空調負荷增長不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部主任薛靜認為,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和夏季用電高峰接近尾聲,8月用電量增速可能進一步放緩,但南方干旱致使水力發電出現負增長或將影響秋冬供電。
貨幣商品
全球鐵礦石產能爆發式增長供求五年內有望逆轉
(經濟參考報)
高額利潤刺激了國外礦山的開采和擴張步伐,以三大礦山為首的國外礦山企業礦石產能新近出現了爆發式增長,鐵礦石全球供應緊張的局面有望逆轉。屆時,全球礦山壟斷程度將會降低,競爭加劇,市場將出現供大于求局面。
鐵礦石進口“饑不擇食”不合格率被指超兩成
(每日經濟新聞)
“不只是新興鐵礦石供應國家的質量差,澳大利亞、巴西等國的礦石也存在質量不合格的情況。”我的鋼鐵網分析師朱喜安表示。有事實表明,讓中國鋼企和貿易商感到頭疼的除了高礦價以外,還有高達兩至四成的鐵礦石不合格率。
大宗商品徘徊黃金泡沫暗藏
(21世紀經濟報道)
8月初以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頗為動蕩,市場情緒一日飛天上,一日在地下,拋售和干預像舞動方向盤的雙手,市場隨之左右搖擺,黃金屢創新高的背景下卻暗藏泡沫。分歧已在市場間悄然出現,并非所有機構都保持樂觀情緒,秉承價值投資的巴菲特、秉承價值投機的索羅斯便空前一致地看空黃金。
資金面回歸常態三年央票復出
(上海證券報)
今天,央行將在公開市場發行兩期央行票據,分別為三月央票和三年央票,發行規模合計為80億元。此次三年央票復出,是公開市場針對當前流動性狀況而進行的一次常規操作,并且表明隨著資金面回歸常態,市場對債券的需求正在逐步恢復。
國際經濟
歐元區7月份通脹率降至2.5%
(新華網)
歐盟統計局17日公布的修正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歐元區按年率計算的通貨膨脹率從前一月的2.7%降至2.5%,與此前初步預測相符。
英國失業率升至7.9%
(新華網)
英國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4月至6月,英國失業人數上升3.8萬至249萬人,失業率為7.9%。同時,在4月至6月期間,英國就業人數僅增加2.5萬人,是2010年12月以來最小增幅。
冰島央行上調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
(新華網)
冰島中央銀行17日宣布將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至4.5%,以穩定物價。央行說,近5個月來,冰島通貨膨脹形勢嚴峻,通脹率已從今年年初時的1.2%上升至7月時的5%,遠超央行設定的把通脹率控制在2.5%之內的目標。
美政府新推信貸計劃促就業
(中國證券報)
美國政府8月16日宣布,將推出一項覆蓋12個州和地區的小企業信貸計劃,以促進當地就業市場快速改善。這是奧巴馬政府與美國國會就“減赤”問題達成一致后,出臺的第一項經濟刺激措施。
財經評論
下半年出口不容樂觀
(中國證券報)
7月出口創單月新高。僅從數據觀察,我國出口動力仍然強勁。但前瞻地看,近期歐美債務危機再度深化、對全球經濟二次探底擔憂又起,因此,必須警惕下半年出口萎縮風險。我國外向型企業集中的區域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出現企業訂單數量下滑苗頭。
王勇:美債危機倒逼國際貨幣體系加速改革
(上海證券報 )
在當前多種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設想中,站在全球金融戰略高度,循序漸進,分步推行的三步走構想,看似是遙不可及的愿景,但或許更有現實意義和可行性:先建立“美元繼續主導、多種貨幣并舉”的多元化國際貨幣體系,然后建立區域貨幣聯盟,再建立世界中央銀行,推出世界單一貨幣。
大力:債務危機的意義
(上海證券報)
我們覺得,我們還是不能輕視這次全球債務危機的影響。2011年從歐洲開始的主權債務危機,其實應該是2008年次貸危機的一次延續。2008年次貸危機之后,各國政府開始發債印鈔為金融機構埋單,實質效果就是金融機構的債務通過次貸救援轉移到了政府的手中。
地方經濟
中央36條新政挺港十二五末期內地對港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
(每日經濟新聞)
8月1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國家“十二五”規劃與兩地經貿金融合作發展論壇上,宣布了一系列中央政府支持香港進一步發展、深化內地與香港合作的36條政策措施,涉及經貿、金融、民生和社會事業、旅游、粵港合作等多方面。
限購“五條軍規”引發省地博弈:能不上名單最好
(21世紀經濟報道)
8月17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對外公布地方上報新增房地產限購政策城市的五條標準。同時,住建部提出,符合上述條件較多的即2條以上的城市,建議列入新增限購城市名單。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對具體標準進行適當修改。
江蘇、上海擬聯手打造“江海產業園”
(21世紀經濟報道)
根據江蘇不久前出臺的《沿海開發五年推進計劃》,江海產業園被定義為蘇滬合作共建的示范園區,將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新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打造成為一流的“產城融合發展新區”。
來源: 鋼聯資訊
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啟幕
(上海證券報)
市場期待已久的“人民幣QFII”及“港股ETF”終于得到國家層面的明確,這意味著內地與香港的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即將拉開帷幕。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宣布了“允許以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方式(RQFII)投資境內證券市場,起步金額為200億元”及“在內地推出港股組合ETF”。
住建部公布新增限購城市建議標準
(新華網)
住房城鄉建設部17日公布對各地列入新增限購城市名單的5項建議標準。住房城鄉建設部提出,符合上述條件較多的即2條以上的城市,建議列入新增限購城市名單。住房城鄉建設部要求,已實施住房限購措施的城市要繼續嚴格執行相關政策。
周小川:慎提人民幣國際化
(第一財經日報)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昨日表示,央行對“人民幣國際化”的表述采取“慎重”態度,而提出“人民幣跨境使用”。他表示,央行從政策上解除人民幣跨境使用的障礙,而發展主要靠市場的推動。
陳德銘提四項紓困措施 力挺內地企業“走出去”
(上海證券報)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表示,最近外圍市場的主權債務危機會影響中國的出口,而全球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漲又將傳導通脹。因此,目前的首要任務仍是控制通脹,“要讓通脹在6、7月見頂后得到緩解”。陳德銘同時表示,國家將出臺穩定外貿政策,支持中小企業。
美債陰影下拜登抵京 將再施壓人民幣匯率
(第一財經日報)
應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的邀請,拜登于昨日抵達北京進行為期六天的訪問。在此期間,拜登將再次拋出“人民幣匯率升值”議題,在拜登出訪前,美國財政部官員在吹風會上再次重申,美方認為中國人民幣被大幅低估。
8月用電量增速或繼續放緩 電力缺口小于預期
(新華網)
“7月份沒有出現預計中的大面積用電缺口,主要是因為空調負荷增長不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部主任薛靜認為,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和夏季用電高峰接近尾聲,8月用電量增速可能進一步放緩,但南方干旱致使水力發電出現負增長或將影響秋冬供電。
貨幣商品
全球鐵礦石產能爆發式增長供求五年內有望逆轉
(經濟參考報)
高額利潤刺激了國外礦山的開采和擴張步伐,以三大礦山為首的國外礦山企業礦石產能新近出現了爆發式增長,鐵礦石全球供應緊張的局面有望逆轉。屆時,全球礦山壟斷程度將會降低,競爭加劇,市場將出現供大于求局面。
鐵礦石進口“饑不擇食”不合格率被指超兩成
(每日經濟新聞)
“不只是新興鐵礦石供應國家的質量差,澳大利亞、巴西等國的礦石也存在質量不合格的情況。”我的鋼鐵網分析師朱喜安表示。有事實表明,讓中國鋼企和貿易商感到頭疼的除了高礦價以外,還有高達兩至四成的鐵礦石不合格率。
大宗商品徘徊黃金泡沫暗藏
(21世紀經濟報道)
8月初以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頗為動蕩,市場情緒一日飛天上,一日在地下,拋售和干預像舞動方向盤的雙手,市場隨之左右搖擺,黃金屢創新高的背景下卻暗藏泡沫。分歧已在市場間悄然出現,并非所有機構都保持樂觀情緒,秉承價值投資的巴菲特、秉承價值投機的索羅斯便空前一致地看空黃金。
資金面回歸常態三年央票復出
(上海證券報)
今天,央行將在公開市場發行兩期央行票據,分別為三月央票和三年央票,發行規模合計為80億元。此次三年央票復出,是公開市場針對當前流動性狀況而進行的一次常規操作,并且表明隨著資金面回歸常態,市場對債券的需求正在逐步恢復。
國際經濟
歐元區7月份通脹率降至2.5%
(新華網)
歐盟統計局17日公布的修正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歐元區按年率計算的通貨膨脹率從前一月的2.7%降至2.5%,與此前初步預測相符。
英國失業率升至7.9%
(新華網)
英國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4月至6月,英國失業人數上升3.8萬至249萬人,失業率為7.9%。同時,在4月至6月期間,英國就業人數僅增加2.5萬人,是2010年12月以來最小增幅。
冰島央行上調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
(新華網)
冰島中央銀行17日宣布將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至4.5%,以穩定物價。央行說,近5個月來,冰島通貨膨脹形勢嚴峻,通脹率已從今年年初時的1.2%上升至7月時的5%,遠超央行設定的把通脹率控制在2.5%之內的目標。
美政府新推信貸計劃促就業
(中國證券報)
美國政府8月16日宣布,將推出一項覆蓋12個州和地區的小企業信貸計劃,以促進當地就業市場快速改善。這是奧巴馬政府與美國國會就“減赤”問題達成一致后,出臺的第一項經濟刺激措施。
財經評論
下半年出口不容樂觀
(中國證券報)
7月出口創單月新高。僅從數據觀察,我國出口動力仍然強勁。但前瞻地看,近期歐美債務危機再度深化、對全球經濟二次探底擔憂又起,因此,必須警惕下半年出口萎縮風險。我國外向型企業集中的區域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出現企業訂單數量下滑苗頭。
王勇:美債危機倒逼國際貨幣體系加速改革
(上海證券報 )
在當前多種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設想中,站在全球金融戰略高度,循序漸進,分步推行的三步走構想,看似是遙不可及的愿景,但或許更有現實意義和可行性:先建立“美元繼續主導、多種貨幣并舉”的多元化國際貨幣體系,然后建立區域貨幣聯盟,再建立世界中央銀行,推出世界單一貨幣。
大力:債務危機的意義
(上海證券報)
我們覺得,我們還是不能輕視這次全球債務危機的影響。2011年從歐洲開始的主權債務危機,其實應該是2008年次貸危機的一次延續。2008年次貸危機之后,各國政府開始發債印鈔為金融機構埋單,實質效果就是金融機構的債務通過次貸救援轉移到了政府的手中。
地方經濟
中央36條新政挺港十二五末期內地對港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
(每日經濟新聞)
8月1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國家“十二五”規劃與兩地經貿金融合作發展論壇上,宣布了一系列中央政府支持香港進一步發展、深化內地與香港合作的36條政策措施,涉及經貿、金融、民生和社會事業、旅游、粵港合作等多方面。
限購“五條軍規”引發省地博弈:能不上名單最好
(21世紀經濟報道)
8月17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對外公布地方上報新增房地產限購政策城市的五條標準。同時,住建部提出,符合上述條件較多的即2條以上的城市,建議列入新增限購城市名單。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對具體標準進行適當修改。
江蘇、上海擬聯手打造“江海產業園”
(21世紀經濟報道)
根據江蘇不久前出臺的《沿海開發五年推進計劃》,江海產業園被定義為蘇滬合作共建的示范園區,將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新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打造成為一流的“產城融合發展新區”。
來源: 鋼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