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財經媒體要聞早讀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內宏觀 新個稅法今日實施 專家稱不會助推通脹水平 (每日經濟新聞) 從今日(9月1日)起,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將全面實施,屆時,月收入低于3500元(扣除“三險一金…
國內宏觀
新個稅法今日實施 專家稱不會助推通脹水平
(每日經濟新聞)
從今日(9月1日)起,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將全面實施,屆時,月收入低于3500元(扣除“三險一金”后)的工薪族不用再繳納個稅。中金公司認為,提高免稅額會對消費起到促進作用,但與普遍的預期有所不同的是,它對通貨膨脹不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溫家寶:既要降物價漲幅又要控經濟增速大波動
(第一財經日報)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求是》雜志發表《關于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的文章指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繼續朝著宏觀調整的預期方向發展。溫家寶強調,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仍然十分復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還不少。
市場預測8月CPI漲幅同比回落 9月加息概率降低
(經濟參考報)
從已經公布的數據看,8月農產品價格并未較7月出現明顯上漲。在農產品價格漲勢趨緩的影響下,由于翹尾因素顯著回落,市場預測8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可能在6%左右,較上月的6.5%有較為明顯的回落。市場人士普遍認為9月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已經顯著降低。
平臺貸、開發貸終于“裸泳” 12家上市銀行逾期貸款飆升
(21世紀經濟報道)
16家A股上市銀行靚麗的中期業績,并未徹底沖銷資本市場對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惡化風險的擔憂。據本報記者統計,2011年上半年,除農行、深發展、華夏、北京銀行外,其余12家上市銀行逾期貸款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鋼鐵業半年報全亮相 鋼企遭遇微利期“三重門”
(21世紀經濟報道)
“上游原料漲價、下游需求擠壓、產品供大于求、生存十分艱難”,近日,率團到寶鋼“考察學習”的武鋼集團總經理鄧琦琳,用這樣24個字概括目前的中國鋼鐵業。同樣反映現狀的,還有一眾鋼企的半年報。33家上市鋼企盈利增長的為19家,減少的為12家,虧損2家,凈利潤155.5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49%。
鋼鐵股大面積破凈 券商認為或有超跌反彈
(上海證券報)
鋼鐵板塊自二季度進入下降通道,目前鋼鐵板塊的平均估值已經處于歷史最低的相對估值區域,個股出現大面積破凈。券商認為,8月份鋼價高位震蕩,加上保障房建設支撐需求,鋼鐵股安全邊際較高,建議把握超跌帶來的機會。
貨幣商品
鋼企因鐵礦石漲價多付1190億 7月利潤縮水超3成
(經濟參考報)
由于進口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致使企業生產經營更加困難,鋼鐵企業仍處于低效益狀態。7月份當月進口鐵礦石5454.86萬噸,1至7月份累計進口鐵礦石達到3.89億噸,同比增長了7 .81%,進口均價為163美元/噸,價格累計上漲了40%。這也意味著,鋼鐵行業為鐵礦石進口多付出182.8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190億元。
央行今日發行10億3月期央票
(中國證券報)
繼續1年期央票周二重回地量發行之后,本周3個月期央票發行量也萎縮至10億元的象征性發行水平。市場人士表示,盡管本周公開市場到期量較小,但在地量回籠背景下,本周公開市場操作仍有望實現連續第7周凈投放。
寶鋼采用普氏指數按照季度定價采購礦石
(鋼聯資訊)
寶鋼股份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陳纓周三稱,寶鋼目前采購礦石按照季度定價,采用普氏(Platts)指數而非談判定價。此前,寶鋼公布上半年的凈利潤下滑37%,主要是受礦石等主要原燃料價格大幅上升影響,鋼鐵產品毛利率下降。
國際經濟
奧巴馬擬推“百萬就業”計劃提振經濟
(中國證券報)
美國總統奧巴馬8月30日表示,白宮計劃采取一系列措施,為美國創造至多100萬個新增就業崗位,并帶動美國經濟增長率上升1.5個百分點。奧巴馬將于下周美國勞工日假期后就就業和財政赤字削減等問題發表重要講話,屆時可能披露相關措施的細節。
美聯儲分歧猶存 QE3難言“板上釘釘”
(中國證券報)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8月30日公布的當月貨幣政策決策例會紀要稱,最近一輪美國經濟衰退比原先預計的程度要深。該紀要還顯示美聯儲高層在是否采取新的刺激性貨幣政策問題上產生分歧。
歐元區8月通脹率同比升2.5%
(中國證券報)
歐盟統計局8月31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8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升2.5%,漲幅與7月持平,低于6月的2.7%,符合先前市場預期,這主要是由于能源價格下滑緩解了物價上漲壓力。該局同時公布,歐元區7月失業率達10%,就業市場仍未見起色。
紐約油價站上三周高點
(中國證券報)
盡管數據顯示前周全美原油庫存有所增加,但美聯儲8月議息會議紀要所釋放出的貨幣政策寬松預期,仍然推動紐約油價站上三周高點。8月30日收盤時,紐商交所10月交割的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63%至每桶88.90美元,這是今年8月3日以來的紐約油價最高收盤價位。截至8月31日19時20分,紐約油價下跌至每桶88美元。
日本經濟數據集體遇冷
(中國證券報)
受日元走強和外部需求疲軟等因素的影響,日本8月31日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指標集體遇冷。7月日本工礦業生產指數環比增長0.6%,為連續第四個月實現增長,但增幅大幅低于6月的3.8%以及市場預期的1.4%。
歐元區存在二次衰退風險
(中國證券報)
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8月30日發布報告稱,第二季度經濟增速放緩加大了歐洲經濟陷入二次衰退的風險,但預計這種情況今年內不會發生。該機構同時將歐元區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1.7%和1.5%,并預計2012年第二季度前歐洲央行不會加息。
惠譽發出警告 歐元區開始策劃自救方案
(上海證券報)
頻頻下調信用評級后,評級機構對歐債危機仍保持高度警惕。評級“三巨頭”之一的惠譽周二表示,由于金融市場仍可能進一步大幅波動,歐元區國家的主權債信評級將繼續面臨下調壓力。被再將一軍的歐元區也不愿被動等死,開始策劃自救方案。
財經評論
當前主要矛盾仍是通脹難題
(第一財經日報)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今天出版的《求是》雜志上發表文章,從文章中可以看出,中央對于未來一階段經濟運行中的主次矛盾判斷非常清晰,主要矛盾仍然是通脹問題。同時,控通脹、調結構及穩增長這三者又相互糾結在一起。如何實現這些矛盾間艱難的平衡,是另一個重要的使命。
日本當年“買下美國”的前車之鑒
(經濟參考報)
近期,美國媒體多篇報道稱,大量來自中國的投資進入紐約等房地產市場,并將目前中國在美國的投資與上世紀80年代日本資本大舉入美相提并論。此間專家認為,在經濟緩慢復蘇的背景下,美國對中國資本的態度是既歡迎又戒備。從當年日本在美國投資遭遇來看,中國應該警惕美國可能采取的各種手段,阻擊其在美國的投資。
泡沫經濟時代日本對美投資損失的教訓
(經濟參考報)
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處于泡沫經濟時期的日本曾有過大規模對美投資的風潮。在此期間,不少日本企業在美國收購房地產、企業、藝術品等各類資產。但在泡沫經濟破滅后,為回籠資金,部分日本企業只得低價拋售此前在美所購資產,損失嚴重。
地方經濟
香港7月底財政儲備5883億港元
(新華網)
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31日公布,截至今年7月31日,香港政府財政儲備為5883億港元。
湖北近半地市保障性住房開工率超九成
(新華網)
31日湖北省公布的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設進度表顯示,截至目前湖北保障性住房開工率達到85.6%,17個市州中有8個市州保障性住房開工率超過九成。
多地公布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北京五環內將不再燒煤
(21世紀經濟報道)
8月29日,北京市發改委公布了“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根據這項規劃,2015年北京市能源需求總量,預計達到8500萬噸至9500萬噸標準煤。比2010年的7000萬噸標準煤左右,要增加約30%;此外,單位GDP能耗五年下降17%。
產業經濟
溫家寶:確保樓市調控政策見到實效
(中國證券報)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重要文章:《關于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文章強調,要按照年初的部署,全面抓好今年的各項工作,突出以下重點: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堅定不移地把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落到實處、確保見到實效。
電監會報告稱市場電僅占兩成
(21世紀經濟報道)
8月31日,國家電監會公布《2010年度全國電力交易與市場秩序監管報告》。 電監會統計,2010年大用戶直接交易電量80.4億千瓦時,僅占全社會用電量的0.2%左右。2010年全國跨省(區)交易電量5925億千瓦時,計劃安排的交易占78.9%。最近三年,該比例維持在80%左右。這意味著,“市場電”僅占兩成左右。
電監會:超半數直調自備電廠無證經營
(第一財經日報)
國家電監會昨日在京發布《2010年度全國電力交易與市場秩序監管報告》。 《報告》在“存在的問題”一章中指出,目前自備電廠無證經營情況較為突出;根據各電力企業上報的有關數據,全國94家直調自備電廠中,半數以上未取得發電類業務許可證,屬無證經營,其中內蒙、山東未取得電力業務許可證的直調自備電廠比例偏高。
4大家電企業上半年空調銷售逼近千億
(網易財經)
上市公司半年報已披露完畢,數據顯示,美的、格力、海爾、志高4大家電企業空調業務共實現銷售收入達935億元,離千億大關僅一步之遙。不過,受原材料上漲、政府對空調節能惠民補貼減少等因素影響,4家企業的凈利潤增幅各異,其中志高控股甚至出現了虧損。
鐵建兩巨頭現金流猛降非重點項目或暫停
(每日經濟新聞)
8月31日,中國中鐵與中國鐵建相繼發布2011年中期財務報告。受累于鐵道部資金壓力加大,上半年兩企業現金流劇減。一位業界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兩大鐵建集團本可以向鐵道部討債,但鑒于各種原因目前尚未付諸行動。加之“7·23”事故后,鐵道部融資成本上升,預計下半年鐵建兩巨頭的經營形勢會更加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