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財經媒體要聞早讀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內宏觀 資源稅條例修改 從價定率全國推開 (第一財經日報)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在總結原油、天然氣資源稅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內宏觀
資源稅條例修改 從價定率全國推開
(第一財經日報)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在總結原油、天然氣資源稅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作出修改,在現有資源稅從量定額計征基礎上增加從價定率的計征辦法,調整原油、天然氣等品目資源稅稅率。
IMF:中國公共債務指標或將顯著惡化
(第一財經日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9月21日發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警告稱,中國的地方政府債務將面臨大幅減記,加上其他形式的信貸激增,導致中國的毛債務總額已達到“異常高的水平”。與此同時,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又增加了另一層風險。
8月新增外匯占款升逾七成 熱錢反撲
(每日經濟新聞)
對國際資本撤出新興市場的擔憂尚未平息,立刻就有熱錢反撲的跡象出現,8月份新增外匯占款達3769.4億元人民幣,環比上升約72%。農業銀行認為,超出預期的原因是此前更多人認為避險資金會流入美國,而符合預期的因素在于央行已經擴大了存準率的繳納范圍。
9月以來四大行存款現巨量負增長高息攬儲抬頭
(中國證券報)
9月以來,存款加速流出銀行體系。前15日,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存款較8月末減少4200億元左右,出現罕見天量負增長。存款缺口嚴重影響貸款,同期四大銀行貸款增量僅870億元左右。銀行資金面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電企巨虧下再添重負 環保新政增兩千億減排成本
(經濟參考報)
環保部21日全文公布《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綜合中電聯和環保部的測算口徑,未來5年,一方面,火電企業將要為新設立的脫硝標準多支付近兩千億元;另一方面,國家補貼的脫硝電價囿于通脹壓力年內“基本不可能”出臺。今年上半年全行業巨虧的火電行業注定將雪上加霜。
貨幣商品
3月期央票發行量降至10億
(中國證券報)
與1年期央票相同,本周3個月央票將僅做“象征性”發行,發行量由上周的20億元降至10億元。至此,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連續第10周凈投放基本無懸念。市場人士表示,本周兩期央票相繼跌至“地量”,表明央行有意削減回籠力度,保障市場合理的流動性供應。
亞洲各大央行密集干預匯市韓國充當“急先鋒”
(上海證券報)
19日,韓國、印尼和菲律賓等外匯當局均賣出美元以抑制本幣貶值;同日,新加坡金管局的代理銀行也在賣出美元。而20日又有報道稱,當日亞洲各大央行再度干預外匯市場,規模相當龐大,其中單是韓國央行就賣出40億美元。
英國央行欲推QE2 英鎊砸向8個月低點
(上海證券報)
周三英國公布的最新議息紀要文件顯示,在本月初的議息會議上,英國央行多數決策者認為,出臺新一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QE)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受此影響,英鎊對美元21日盤中大跌,一度觸及8個月來的最低點。
國際經濟
美聯儲宣布維持利率不變延長4000億國債期限
(中國新聞網)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周三表示,將維持0-0.25%息率不變,并宣布采取扭曲操作,即計劃到2012年6月,出售剩余期限為3年及以下的4000億美元中短期國債,同時購買相同數量的剩余期限為6年至30年的中長期國債,以壓低長期利率刺激經濟增長。此舉相當于在不增加凈買債券的前提下,延長持有的國債期限。
穆迪下調美國三大銀行債券評級
(新華網)
穆迪將美國銀行的長期債券信用評級由A2下調兩檔至Baa1,將其短期債券信用評級由P1下調一檔至P2。將富國銀行的長期債券信用評級由Aa3下調一檔至A1,將花期銀行短期債券信用評級由P1下調一檔至P2。此外,穆迪還將三家銀行的債券評級展望列為負面。
IMF劍指歐洲銀行業 債務危機帶來巨額風險敞口
(上海證券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1日發布最新一期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報告稱,在過去幾個月中,全球金融穩定風險明顯加大,采取協調政策來防范風險擴散和提升金融體系抗風險能力至關重要。報告稱,債務危機或許會給歐洲銀行業帶來約3000億歐元(合4100億美元)的風險敞口,區域內各大銀行需調整資本結構,以確保自己可以抵御潛在的虧損。
或持續下調歐洲國家及銀行業評級
(中國證券報)
評級機構惠譽國際20日表示,隨著歐債危機的持續,歐洲國家主權信用評級以及歐洲銀行業評級將持續下降,這一趨勢將反映在未來該機構的相關評級調整中。惠譽同時警告稱,希臘很可能將發生主權債務違約,但預計該國不會退出歐元區。
英央行考慮進一步量化寬松
(中國證券報)
英國央行9月21日公布的9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該行貨幣政策委員會(MPC)以9比0的投票結果決定維持基準利率于0.5%不變,以8比1的投票結果決定維持債券購買規模于2000億英鎊不變。但該行內部在貨幣政策立場上已經軟化,并開始考慮在必要時采取進一步量化寬松措施。
日本8月出現巨額貿易赤字
(中國證券報)
日本財務省21日公布數據稱,因能源進口成本飆升,抵消了汽車出口拉動的外貿出口,8月份日本貿易赤字為7753.4億日元,較7月份699.8億日元的貿易盈余環比減少8453.2億日元;較去年同期貿易盈余637.5億日元減少8390.9億日元;為三個月來首次出現貿易赤字。
財經評論
鋼鐵行業“金九”期盼落空
(每日經濟新聞)
受房地產市場低迷及資金緊張等多重因素影響,本是傳統的銷售旺季,鋼材市場卻在金色的9月呈現出終端需求及市場成交萎靡的情況。數據顯示,從8月下旬開始,鋼材價格一直弱勢盤整,9月上半個月小幅下調,中秋之后跌勢擴大。對鋼材市場而言,似乎提前進入了冬季。驟然的寒意使市場信心降到冰點,市場關于金九的期待徹底落空。
左小蕾:中資參與歐洲實體經濟有助歐元穩定
(經濟參考報)
銀河證券董事總經理左小蕾21日在透視中國宏觀經濟高層論壇上表示,當前歐元區采取的救助機制并不能解決希臘等國的債務問題,可行的辦法是重組債務,征收貨幣稅,改革福利制度,出售國有資產,以及邀請外國資本參與實體經濟。
新匯率戰在即 高通脹國家風險加劇
(經濟參考報)
巴西和阿根廷計劃聯合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議“匯率反傾銷”措施,要求允許成員國對實施競爭性貨幣貶值的貿易伙伴予以反擊。此提議正值多個亞洲國家,如韓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央行采取干預匯市手段穩定幣值,分析人士稱,新一輪的匯率戰若真正開啟,高通脹國家將承受更大經濟風險。
地方經濟
澳門8月份通脹率創32個月新高
(新華網)
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2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澳門特區綜合消費物價指數(通脹率)為110.80,按年上升6.15%,創2009年以來新高。
缺電聲響起 甘肅省五大措施保電煤供應
(鋼聯)
來自統計部門的數據顯示,1至8月份,全省累計來電煤2644.7萬噸,同比增長32.7%,耗煤2475.8萬噸,同比增長29.1%。其中,新疆、寧夏電煤來煤分別達1050萬噸和320萬噸,同比分別增長35%和10%。電廠庫存方面,截至8月31日,全省統調電廠電煤庫存288.7萬噸,同比多61萬噸,較去年峰值仍多出38萬噸。面對南方來勢洶洶的電荒,雖然我省電煤當前有所保障,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上海存量房逼近1000萬平方米
(每日經濟新聞)
據網上房地產統計,截至昨日,上海商品住宅已經達到823萬平米。機構預計九、十月份還將會有100個樓盤開盤,整個上海商品住宅庫存總量在十月份以后大概會達到1000萬平方米。
產業經濟
國務院:對原油與天然氣資源稅增加從價計征
(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常務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作出修改,對原油和天然氣增加從價定率的計征辦法。實施從價計征將大幅提高相關行業的資源稅成本,從而降低企業的經營利潤。對于原油和天然氣資源稅計征辦法由從量征收改為從價征收,市場已早有預期。不過,此前市場關注的煤炭和稀土行業,本次均未推出從價計征辦法。
中小房企受困資金鏈 破產潮或現
(中國證券報)
今年以來樓市調控深化、銀根緊縮,二三線城市中小開發商資金壓力比往年更大,多地出現開發商“失蹤”或停工現象。業內人士認為,年底二三線城市中小開發商“破產潮”或將出現,部分限購城市有可能出現大批爛尾樓,中小開發商今年冬天會更艱難。
江西省稀土工業前8月產值147億元創歷史新高
(每日經濟新聞)
今年1-8月,江西稀土工業產值為147億元,銷售收入172億元,僅包括分離冶煉,不包括下游加工環節。今年以來,稀土價格出現大幅上漲,尤其是以江西離子型稀土礦為首的中重稀土漲幅更大,但是從7月中旬開始,稀土價格開始逆轉,開始大幅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