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輸血不止 連續三季凈投放累計1.8萬億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緩釋流動性壓力已成為今年以來公開市場操作的首要任務。截至昨日,公開市場在今年前9個月已累計向市場凈投放出1.84萬億元的資金,是去年同期的4.71倍,相當于4至5次上調準備金率所凍結的資金…
緩釋流動性壓力已成為今年以來公開市場操作的首要任務。截至昨日,公開市場在今年前9個月已累計向市場凈投放出1.84萬億元的資金,是去年同期的4.71倍,相當于4至5次上調準備金率所凍結的資金規模。
央行緩釋流動性壓力的最主要的手段即是降低回籠力度,通過公開市場自然到期資金向銀行體系注入流動性。昨天,央行以20億元地量在公開市場發行三月央行票據,從而結束了三季度最后一周公開市場操作,當周央行向銀行體系凈投放出550億元資金。在整個三季度,央行累計凈投放出3940億資金,接近三季度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量的一半。
這一操作模式幾乎貫穿了今年前9個月。其間,除了央行于3月份主動在公開市場加大央票發行力度,實現2700億元凈回籠外,其余各月央行基本上均以縮小回籠規模向銀行體系釋放流動性。特別是在流動性壓力最大的二季度,央行總共釋放出9180億元資金,成為今年投放量最大的一個季度。
公開市場松動流動性的背后,則是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實施。今年上半年,央行六次上調了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轉入下半年后,央行雖未繼續上調存準率,但是于8月份擴大了準備金的繳存基數。緊縮政策的頻頻使用,使得整個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對外部突發因素的敏感性大增,每逢季末、新股加快發行或央企紅利上繳等臨時性因素,均會造成流動性突發性緊張。
因此,今年以來公開市場在大部分時間內,都在通過調度到期資金來彌補流動性的不足。以9月份為例,在準備金補繳、“十一”長假、大盤新股發行等多重新增流動性壓力下,央行除了在公開市場投放了近一半的到期資金外,還視每周的流動性狀況,借助7天和28天短期工具,平滑移動到期資金,以豐補歉,確保流動性在需求高峰時點得到補充。因此,9月底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并未出現預期中的緊張局面。
到了四季度,銀行體系自身流動性狀況的改善,或將令公開市場持續了9個月的操作模式出現微調。據中金測算,四季度銀行體系的超儲資金有望增加,預計將可達到一萬億元。在這樣的流動性支撐下,7天回購等短期資金價格有望回落在3%至3.5%之間。同時,四季度也是年內公開市場到期規模最低的一個季度,僅為5570億元。因此,在不繼續上調準備金率的前提下,四季度公開市場或因銀行體系流動性改善而主動加大回籠力度,減少凈投放。
來源:上海證券報
央行緩釋流動性壓力的最主要的手段即是降低回籠力度,通過公開市場自然到期資金向銀行體系注入流動性。昨天,央行以20億元地量在公開市場發行三月央行票據,從而結束了三季度最后一周公開市場操作,當周央行向銀行體系凈投放出550億元資金。在整個三季度,央行累計凈投放出3940億資金,接近三季度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量的一半。
這一操作模式幾乎貫穿了今年前9個月。其間,除了央行于3月份主動在公開市場加大央票發行力度,實現2700億元凈回籠外,其余各月央行基本上均以縮小回籠規模向銀行體系釋放流動性。特別是在流動性壓力最大的二季度,央行總共釋放出9180億元資金,成為今年投放量最大的一個季度。
公開市場松動流動性的背后,則是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實施。今年上半年,央行六次上調了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轉入下半年后,央行雖未繼續上調存準率,但是于8月份擴大了準備金的繳存基數。緊縮政策的頻頻使用,使得整個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對外部突發因素的敏感性大增,每逢季末、新股加快發行或央企紅利上繳等臨時性因素,均會造成流動性突發性緊張。
因此,今年以來公開市場在大部分時間內,都在通過調度到期資金來彌補流動性的不足。以9月份為例,在準備金補繳、“十一”長假、大盤新股發行等多重新增流動性壓力下,央行除了在公開市場投放了近一半的到期資金外,還視每周的流動性狀況,借助7天和28天短期工具,平滑移動到期資金,以豐補歉,確保流動性在需求高峰時點得到補充。因此,9月底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并未出現預期中的緊張局面。
到了四季度,銀行體系自身流動性狀況的改善,或將令公開市場持續了9個月的操作模式出現微調。據中金測算,四季度銀行體系的超儲資金有望增加,預計將可達到一萬億元。在這樣的流動性支撐下,7天回購等短期資金價格有望回落在3%至3.5%之間。同時,四季度也是年內公開市場到期規模最低的一個季度,僅為5570億元。因此,在不繼續上調準備金率的前提下,四季度公開市場或因銀行體系流動性改善而主動加大回籠力度,減少凈投放。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