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財經媒體要聞早讀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內宏觀社會融資總量逐季減少 三季度環比大降逾四成(上海證券報)央行2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為9.80萬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26萬億元。扣除此前公布的上半年社會融…
國內宏觀
社會融資總量逐季減少 三季度環比大降逾四成
(上海證券報)
央行2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為9.80萬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26萬億元。扣除此前公布的上半年社會融資總量,三季度僅為2.1萬億元,較二季度大幅下滑超過40%。從結構看,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占社會融資規模的58.0%,同比高1.0個百分點。
股市遭遇冰河期 私募大幅減持集體撤退
(21世紀經濟報道)
10月20日,國內股市再度下挫并連續三天走陰:當天上證指數盤中一度觸及2315.90點,打破了去年7月2日創下的2319.74點低位,尾盤略有上揚并收于2331.37點,跌幅1.94%。“私募在三季度末期大幅減倉了。”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包括公募、私募在內的諸多機構在九月賣出股票撤離市場,這也是導致九月股市大幅下挫的重要原因之一。
前9月個稅同比大增34.4% 汽車、房地產相關稅種回落明顯
(每日經濟新聞)
根據財政部報告,1~9月,個人所得稅完成4995.12億元,同比增長34.4%。個人所得稅收入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為7.0%。與個稅大幅增長相反,前9個月,我國與汽車和房地產相關的一些稅種增幅明顯回落。
地方自行發債破局 滬浙粵深先行試點
(上海證券報)
財政部20日消息,經國務院批準,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廣東省、深圳市開展地方政府自行發債試點。不過,由于地方自行發債,比中央代理發債復雜得多,因此市場人士認為試水不會太快。此次快速推出四地試點,被指賦予了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的使命。
國務院:研究開征環境保護稅
(上海證券報)
國務院20日發布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實施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積極推進環境稅費改革,研究開征環境保護稅;加強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具體措施,大力發展環保產業,把環境保護列入各級財政年度預算并逐步增加投入和其他財稅優惠措施。
貨幣商品
央票利率微降釋放緊縮中止信號
(經濟參考報)
20日發行的3年期央票的中標利率15個月來首次下行,似乎為政策松動帶來了一絲曙光。分析師認為,政策調控有放松傾向,3年期央票發行利率可能繼續下行,但利率指標較強的1年期央票仍將維穩。機構預期,政策轉向至少要等到年底,但放松只在于準備金率而非利率。
礦價暴跌海運費反漲澳洲礦商加速擴產
(每日經濟新聞)
昨日(10月20日),在進口鐵礦石價暴跌的同時,仍有貨船源源不斷到港,同時,8月份以來,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一直在震蕩中上揚。從源源不斷的到港船只來看,海運市場和鐵礦石價格市場完全是兩重天,礦價的下跌絲毫未實質影響海運市場,反而是一部分鐵礦石的陸續到港刺激了海運市場。
國際經濟
美國經濟復蘇乏力
(中國證券報)
美聯儲19日公布的褐皮書報告顯示,美國經濟復蘇步伐仍然緩慢,大部分地區的經濟活動在9月僅略有升溫,美國民眾支出增加,但就業市場缺少改善跡象。此次褐皮書資料將成為美聯儲在11月議息會議上的重要參考資料。
刻意淡化悲觀預期 美聯儲無意再度放寬貨幣政策
(上海證券報)
近期一系列跡象均顯示,在下個月議息會議召開時,美聯儲很難推出進一步的刺激計劃。從伯南克淡化QE3預期,到美聯儲官員極力反駁“褐皮書”發出的經濟趨于黯淡的信號,都能證明上述觀點。
歐盟稱G20貿易保護抬頭 直指新興國家產業政策
21世紀經濟報道
10月19日,歐盟發布《貿易限制措施監督報告》。該報告稱,在過去一年中,20國集團成員國所采取的貿易保護措施仍呈上升態勢。其中特別需要注意的新趨勢是,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對國內產業的扶植措施,構成不公平的貿易環境。
德法分歧依舊 歐盟峰會或延期
(第一財經日報)
法國總統薩科齊的高調施壓明顯起到了反作用:德國政府方面昨日有消息傳出,由于就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存在分歧,不排除推遲本周日歐盟峰會的可能性。
德國政府預計明年經濟增長率將銳降至1%
(上海證券報)
德國經濟部長菲利普·勒斯勒爾20日在柏林說,盡管受世界經濟降溫和金融市場持續動蕩影響,政府預計今年德國經濟仍可實現2.9%的增長,但明年增長率將銳減至1%。
特大洪災重創泰國經濟 沖擊全球產業鏈
(第一財經日報)
泰國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洪災不僅引發人道災難,還重創經濟社會的運行。泰國央行行長代拉沃拉恭20日說,持續三個月的洪水可能導致泰國今年第四季度經濟出現負增長。而目前看來,作為全球生產鏈上的重要一環,泰國受災已影響到汽車、電腦配件、農產品等多條全球產業鏈。
財經評論
地方融資探索陽關道 有助緩解平臺貸款風險
(中國證券報)
多位專家表示,允許地方政府自行發債,拓展市場化、規范化的融資渠道,有利于緩解地方融資平臺集中到付風險。此外,這是探索地方融資“陽光化”的進一步嘗試,為將來實現地方自主發債、建立地方政府舉債的中長期制度積累經驗。
債務危機波譎云詭 歐盟峰會步履蹣跚
(中國證券報)
近兩年以來,歐債危機反復發酵,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引爆銀行業信貸危機的可能性與日俱增。歐債危機對歐洲乃至全球經濟將產生哪些影響?即將于10月23日舉行的歐盟峰會能否出臺徹底的危機解決方案?中國將如何應對?本期《中證面對面》特邀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和新華社國際部主任記者、原歐洲總分社記者尚軍,分析預測歐債危機走勢和歐元體系的前景。
市場擔憂經濟衰退 重點關注美國GDP
(經濟參考報)
上周末召開的G20會議給債務問題的解決帶來了一絲曙光,其后于本周二,市場又傳出德法支持擴大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至兩萬億歐元的消息,支撐外圍金融市場繼續走強。然而,隨著擴大EFSF規模的傳言被辟謠,以及美聯儲公布褐皮書顯示美國經濟前景黯淡,外圍金融市場再度回歸跌勢,金屬、原油等再度出現明顯回調。
地方經濟
上海樓市領跌多地 開發商出招避退房潮
(每日經濟新聞)
在上海部分樓盤率先大幅降價后,降價風潮向整個市場蔓延,甚至連以往價格堅挺的市中心樓盤也開始降價。昨日,嘉華集團上海項目——嘉御庭的銷售人員向記者證實,該樓盤的打折幅度達到九折。易居大上海區執行總經理孫華良說,這一波降價潮還只是開始,在11月份還會有更大規模的樓盤降價,上海樓市降價樓盤的覆蓋面將擴大到九成以上的樓盤。從“十一”房展會的情況來看,開發商的降價幅度大多會在九折以上。
北京千余套限價房入市 單價9800元比周邊低六成
(每日經濟新聞)
10月20日,位于北京市海淀區西二旗的 “限價商品住房”用地開標。作為進入“金九銀十”以來入市的首塊政策性用地,限價力度也有所加強。按要求,該限價房的限制售價為9800元/平方米。中標人可以依據樓層、朝向等在上下5%的范圍內調整價格。目前該區域周邊的二手房均價在2.5萬元左右,此限價房的價格僅為周邊房源的四成左右。
產業經濟
中資行房貸“緊”字當頭 外資行首套仍打九折
(第一財經日報)
在中資銀行紛紛提高按揭貸款利率甚至“貸無可貸”的情況下,外資銀行房貸政策則相對寬松。《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昨日從北京花旗、匯豐、恒生等銀行了解到,部分外資銀行目前首套房貸款仍有九折優惠利率,房貸額度也比較寬裕。
川渝再現排隊加柴油 中石化稱惜售為防惡性囤油
(每日經濟新聞)
此前只出現在行業流通領域間的柴油供應緊張正在蔓延,四川、重慶柴油零售出現緊缺苗頭。10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市場監測機構獲悉,川渝市場不少加油站點已出現排長隊加油現象,中石化加油站供貨減量,柴油零售量供應也遭受限制。
工信部首提高端裝備十年目標
(上海證券報)
備受市場期待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尚未正式出爐,工信部部長蘇波日前提前公開了行業“十年目標”,即截至2020年,力爭使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銷售收入在裝備制造業中的占比提高至25%。把高端裝備制造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電監會:今冬明春用電緊張 缺口約2600萬千瓦
(新華網)
國家電監會新聞發言人譚榮堯20日表示,今冬明春全國用電形勢緊張,最大電力缺口約2600萬千瓦,其中既缺煤又缺水的南方和華中地區用電形勢最為嚴峻。2600萬千瓦相當于一個中等省份的發電裝機容量,此前夏季用電高峰期間全國出現了3000萬千瓦左右的用電缺口。
來源:鋼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