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證券、綠色貿易等一系列環境經濟政策艱難推行了一年之后,環境保護部表示,關于環境稅的研究報告已經完成。
環境經濟政策的效果難題
環保部副部長潘岳在12日召開的“環境經濟政策與珠三角地區可持續發展——綠色中國第十四屆論壇”上表示,過去的一年里,環境經濟政策已成為環保部參與宏觀調控、優化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
綠色信貸方面,今年以來,環保部已向人民銀行征信系統提供了3萬多條企業環境違法信息,各商業銀行以此為依據對部分違法企業采取停貸或限貸措施。
綠色保險方面,環保部已經會同保監部門,組織一些地方的環保部門和保險公司開展試點;其中中國人保、平安保險等保險公司已經在開發相應產品。
綠色證券方面,今年以來,環保部污染控制部門已經完成38家公司的環保核查,其中20家未通過首次核查,阻止了總值上百億元的重污染項目融資,未通過率超過50%。上海證交所今年5月專門發布了《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
綠色貿易方面,環保部于去年6月建議取消出口退稅的50多種“雙高”產品(高污染、高能耗),當前出口量已經下降了40%。商務部、財政部和國稅總局都將其納入禁止加工貿易名錄和取消出口退稅的商品清單中。
潘岳承認,環境經濟政策的制定、執行與預期效應的獲得之間,還存在著不小的距離,包括部門之間、國家和地方之間環境與經濟信息溝通不暢;對于環境保護做得好的企業缺少鼓勵性經濟扶持政策等。
但潘岳稱,這并不會改變環保部通過環境經濟政策來綜合治理環境問題、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決心。
環境稅研究報告已完成
在談到外界關心的“環境稅”問題時,潘岳首次透露,環保部正聯合其他綜合經濟部門,制定有關環境稅收政策,“環境稅的問題比較敏感,目前還不宜馬上宣傳。”
但潘岳表示,相關部門已經成立了環境稅聯合工作組,組織有關方面專家開展課題研究,并完成了研究報告。環保部結合國家節能減排行動,組織有關產業協會,研究提出了“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的建議。下一步,環保部將繼續配合有關部門制定環境稅實施方案;推進淘汰落后工藝產品的稅收政策,提出造紙、焦炭等行業落后工藝產品名錄;繼續完善享受稅收優惠的環境保護設備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