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百煉成鋼”的信息化之道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009年7月底,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了2009年第三次行業信息。數字顯示,鋼鐵行業是中國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和影響最大的產業之一。
中國鋼鐵行業到底該如何調整自身結構,增強行業競爭力,從而扭轉不利局面并迎接下一輪挑戰呢?
用信息化強身健骨
2009年3月底,旨在應對金融危機,推動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進一步提高企業素質和增強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推動鋼鐵產業由大到強轉變的《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正式出臺。業內專家表示,雖然“振興規劃”中沒有明確提出鋼鐵行業企業管理創新和信息化建設的思路、任務和配套政策,但是基于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就不難得出結論,無論是規劃的實施,還是企業的快速發展,都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撐。
在2009年鋼鐵行業信息化自動化國際研討會上,會議的主題就被確定為“信息化對抗危機”,參會代表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鋼鐵行業協會、各大鋼鐵企業,大家共同探討如何通過大力提升信息化水平,促進信息化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進一步融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質量,節能減排,以有效應對和化解當前危機,并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基礎。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劉振江就曾經表示:“面對鋼鐵工業當前的困難、存在的問題,統籌長遠發展,國家制定了《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在目前的形勢下,中國鋼鐵工業要把應對困難作為促進發展的機遇,積極采用先進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將其與工業化生產結合起來,加強科技創新,轉變經營方式,創新管理模式,提高對市場變化和產品需求的反應能力,不僅有效地應對危機,盡快走出困境,而且堅定地走向科學發展之路。”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信息化及自動化推進中心副主任漆永新教授也表示,歷史經驗證明,信息化是鋼鐵企業強身健骨的必要手段。蒂森·克虜伯、新日鐵、美鋼聯、浦項、上海寶鋼過去二十多年的實踐,武鋼、鞍鋼、首鋼等企業最近十年的經驗無可辯駁地證明了這一點。
馬鞍山鋼鐵集團副總經理高海建也在2009年鋼鐵行業信息化自動化國際研討會上介紹說:“為了初步建立起集成的專業管理模式,建立完整的生產經營計劃管理體系,實現企業財務的高度集中管理,以及建立標準的成本管理方式,馬鋼從2005年開始籌備建設ERP系統。2009年1月1日全公司停用老財務系統,整體ERP系統全面正式運行。”
據了解,馬鋼整體ERP系統實施范圍涉及馬鋼所有的生產經營單位和管理部門,包括10個公司主要職能管理部門、6個采購銷售單位、11個主線生產單位;管理對象涉及公司所有物資和產品,如原料、燃料、輔料、材料、設備備件、工程服務、半成品、產成品、氣體以及焦化產品等;管理業務范圍主要包括計劃、采購供應、生產、銷售、技術、質量、設備資產、財務、成本、工程項目等。
高海建認為,馬鋼整體ERP系統建設,不僅是建立企業統一的信息化管理平臺的過程,還是一個引入先進管理理念,促進企業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轉變、迅速提高管理水平的過程。
首鋼信息化建設工作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已經經歷過兩輪進展。首鋼總公司總經理助理、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強偉介紹,從二十一世紀伊始,首鋼的信息化工作又進入了新一輪的建設。
“2001年~2005年,是首鋼北京地區企業主干網絡系統及企業資源計劃(ERP)管理信息化平臺體系建設階段。2006年至2008年是首鋼遷安、秦皇島、順義、石景山等一業四地的ERP建設和面向板帶生產制造執行(MES)系統建設階段。‘一業四地’ERP系統擴展到三個子鋼鐵公司,在原有業務體系范圍上增加了設備管理、項目管理和首鋼集團及分子公司一級的決策支持系統(商務智能)。2008年始進入到首鋼京唐信息化平臺體系建設和首鋼總部信息化平臺提升階段。其中建設期、生產期ERP系統,以及生產期MES系統,構建起京唐信息化平臺建設。此外,總公司集團管控信息化平臺體系,新建控股鋼鐵企業的管控信息化平臺建設,首鋼集團內非鋼鐵企業的管控信息化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了首鋼總部信息化平臺的水平。”強偉介紹說。
支撐集團管控和兼并重組
在“振興規劃”中,就明確指出,中國鋼鐵業在淘汰落后產能方面要實現新突破。除了淘汰落后產能,還要在聯合重組上取得重大進展,形成若干個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企業。
根據2008年統計數字顯示,通過兼并重組國內已經形成了一批特大型鋼鐵集團,例如寶鋼集團產量達到3540萬噸,位列世界第3位;河北鋼鐵集團產量3330萬噸,位列世界第4位;武漢鋼鐵集團產量2770萬噸,位列世界第5位。
業內人士認為,兼并重組帶來的結果就是大集團化,這必然也就帶來一些新的問題,例如:大集團化將更加關注企業資金的安全和企業的盈利能力;大集團化更加突出了財務在信息化中的中心地位,提出了財務轉型的新課題。
而這些問題,自然也就會帶出信息化建設的需求。其實根據這么多年來的發展情況,回顧國內一些大型鋼鐵企業信息化的經驗,可以發現信息化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對鋼鐵企業在產品質量和工藝的持續改進,以及新產品研發上的作用。更重要的一點是體現在了對集團型企業的集中管控上,特別是對財務與業務的集成上,減少了財務管理層,實行了集中化財務,既提高了財務決算的效率,也加強了固定資產管理、強化了工序和產品成本的核算能力,為異地甚至跨國集團的資金控制和財務監管提供了強有力的手段。
而且,信息化還為鋼鐵企業提供了財務分析的數據和工具,不但能夠進行常規的損益分析,而且能夠進行按照時間、地區、產品品種、客戶類型等的不同,分析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銷售成長率、利潤率。正是由于鋼鐵企業已經把財務系統和生產系統集成起來,每一項工藝的成本在系統中都有清楚的分析,其工藝和流程的變化在成本上也可清楚地看到,據此可以幫助企業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最大程度地降低產品的成本。對龐大的鋼鐵企業來說,能靈活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以應對市場的快速變化,這一點非常關鍵,它將直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中信泰富特鋼集團是中國第一大特鋼生產企業。其生產的汽車用鋼、軸承鋼、彈簧鋼、鍋爐電站用鋼和中厚壁無縫鋼管,國內市場占有率均占第一位。中信泰富特鋼集團的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鋼鐵集團兼并重組的變革為IT帶來新機會:組織大變革、數據大集中、業務大重組、流程大整合。因此,鋼鐵企業集團化管控對信息化需求更為迫切,“組織、流程、IT系統”是鋼鐵集團高效運營的三大核心支柱。鋼鐵集團要打造集團核心業務能力,提升綜合競爭能力,必須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是新中國成立后興建的第一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在與鄂鋼、柳鋼、昆鋼實施聯合重組后,已成為世界第五大鋼鐵生產企業。公司總工程師傅連春表示,從企業的規模化擴張經營、產業鏈的延伸、產品市場和區域市場的細分,到供應鏈的重構、價值鏈的提升,企業聯合重組無不體現著企業家的戰略思想和戰略目標,信息化是大型鋼鐵企業集團實現戰略管控的必然選擇。實施信息化戰略是傳統鋼鐵企業集團推動流程再造,實現全流程高效管控、多層級有效整合的重大舉措。通過自主開發大型企業集團信息化系統,突破國際上管理軟件套件難以滿足外部物流與企業內部物流以及制造過程管控的資源共享、業務協同和無縫銜接等難題,也是傳統鋼鐵企業集團把握發展機遇、適應市場競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
據了解,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武鋼集團公司開始了管理信息化的實踐與探索,2001年開始先后投入2000余人次經過三個階段大規模的自主開發與建設,基本建立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武鋼集團整體信息化系統,并且適應集團公司發展戰略需要不斷完善與優化。特別是在集團業務流程再造及商業模式方面,武鋼進行了創新。“一是采購物流管理流程再造與商業模式創新。原料采購由年計劃向市場需求動態調整模式轉變,采購物流信息由單一的庫區向在途延伸,生產物料由常規訂購向‘托管品’商業模式轉變,另外還自主開發了電子商務系統,實現網上采購。二是自主開發基于一級管理多層結構的整體產銷資訊系統。系統以市場為導向,以合同為主軸,以冶金規范為橋梁。包括銷售系統、冶金規范系統、生產計劃管理系統、合同跟蹤系統、質量檢驗檢查管理系統、倉儲與出貨系統、設備管理系統以及財務管理等15大專業管理系統,共計91個子系統。三是銷售物流管理流程再造與商業模式創新。整合鐵路、水路和公路各自獨立的運輸資源,實現網絡化運輸,集成運輸領域新技術,實現銷售物流精細化管理,創建‘大客戶’通道,實現客戶需求與銷售物流的協同,自主開發與應用電子商務系統,實現網上銷售。”傅連春介紹說。
未來之路
跟國外知名的鋼鐵企業相比,中國的鋼鐵企業很多都是成長型企業,因此在企業管理模式創新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在借助信息化提升核心競爭力上。
在2009年中國鋼鐵行業信息化自動化國際研討會上,中國科協副主席、工程院院士、鋼鐵工業信息及自動化推進中心主任劉就強調:“通過深入開展信息化,推動技術和管理創新,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才能幫助企業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迎接危機后的更大發展。”
為了應對鋼鐵企業當前面臨的難題,更為了鋼鐵企業的未來發展,漆永新認為未來兩年內鋼鐵行業信息化將有以下幾個重點:針對國家對節能減排的強制性要求,更多的鋼鐵企業將會建立能源管理系統,實施能源數據的全面收集和分析;一些有遠見的鋼鐵企業將創建跨企業的供應鏈系統,并與電子商務和企業內部管理的信息系統進行整合,通過與上下游企業建立互利雙贏關系,降低銷售和采購成本;信息化工程已經上線的鋼鐵企業將會利用現有的數據建立數據倉庫,深度開發和利用信息,逐步建立企業生產指揮調度中心和企業生產經營駕駛艙,支持科學決策,更加積極主動地應對市場劇烈變化;以寶鋼集團、武漢鋼鐵集團等為代表的一批集團型鋼鐵企業將以財務管理、銷售管理、采購管理為重點,在新組建或者擴大的集團中迅速建成異地分布的信息系統,建設集團的結算中心和資金管理中心,加強集團管控力度。
傅連春在談到武鋼未來信息化建設時表示,目前,武鋼正在建設以冷軋硅鋼片、汽車板和高性能工程結構鋼為代表的精品生產基地,推進武鋼的第三次創業。武鋼將以最新的全球整合型企業的思維,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將武鋼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型企業集團。“不過在集團戰略管控信息化方面,我們也面臨著挑戰。如何從企業發展戰略高度實現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如何實現企業發展戰略的職能管理與流程管理的協同效應,如何實現企業集團與上下游戰略供應鏈的協同效應,如何提高企業集團的精益運營與經營績效管理效率,如何做好企業集團的信息化規劃、建設與持續改進?這都是我們未來需要關注的問題。此外,如何通過信息化加強大型企業集團的業務流程審計、風險防范、知識管理、績效評價等方面,也有待進一步探索。”傅連春說。
強偉也認為,未來信息化與鋼鐵工業化融合具有四個層次:信息化與業務的融合、思想與觀念的融合、方法論的融合、隊伍建設的融合。因此,未來在鋼鐵企業信息化建設中,還應該進一步關注信息化建設的成本與效益問題、信息化和業務建設的關系的平衡與協調問題,以及多層次多范圍的專業控制安排等問題。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