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保持貨幣信貸適度增長 價格上行風險不容忽視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央行首次將貨幣增長要考慮價格總水平寫入了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在5日發布的《2010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強調,將繼續實施適度寬松貨幣政策,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重點,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要根據經濟金融形勢和外匯流動的變化情況,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貨幣政策工具組合、期限結構和操作力度,加強流動性管理,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適度,促進貨幣信貸適度增長,既要滿足經濟發展的合理資金需求,又要為價格總水平的基本穩定創造良好的貨幣環境,切實管理好通脹預期。
央行認為,當前我國價格形勢比較復雜,通脹預期管理仍需加強。受主權債務危機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各國政策退出較為謹慎,全球貨幣條件比較寬松,富余資金可能尋找各種途徑和出口,潛在的通脹壓力依然存在。當前國內勞動力價格趨升,資源環保成本加大,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繼續推進,都有可能對通脹預期產生影響。
央行在報告中重申,認真落實“有扶有控”的信貸政策,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執行好差別化房貸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加強對金融機構的風險提示,加強地方融資平臺公司貸款風險管理,探索建立和完善宏觀審慎管理的制度框架,發揮其跨周期的逆風向調節功能,研究強化對具有系統重要性影響銀行的資本約束和流動性要求。
在談到貸款投放問題時,央行再度弱化了“均衡放款”,提出“引導金融機構根據宏觀調控要求和實體經濟部門的信貸需求,安排好全年貸款投放的進度和節奏”。不過,報告要求防止貸款在季度、月度間大起大落。
央行認為,當前我國經濟總體向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下一階段國民經濟在快速回升的基礎上有望逐步趨向穩定和可持續增長。
央行報告稱商業銀行應提高資本運用效率
今年各大銀行的融資仿佛來得尤其密集。據記者初步計算,今年以來,工、農、中、建、交五家大型銀行已完成或已公布計劃的融資規模已超過4000億人民幣。
而相關部門顯然已經注意到大規模籌集資金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央行在5日發布的《2010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稱,大型金融機構集中籌集資本會對資本市場形成沖擊,反過來會加大資本籌集的難度、提高籌資成本。商業銀行資本約束的理念和相關措施仍需進一步完善,資本約束機制有待強化,資本運用效率亟須提高。
央行指出,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加之以利差收入為主的盈利模式,增加了銀行擴大資產規模的動力,特別是風險權重較高的信貸資產快速增長,大量消耗資本,造成資本充足水平下降。不少銀行尤其是大型商業銀行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對國有股東和政府存在依賴性,信貸擴張對資本補充的“倒逼”時有發生,央行認為,資本規模對資產擴張的約束機制未能充分發揮,存在“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現象,不利于銀行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報告指出,資本管理的目的是發揮資本約束機制,使資本增長與風險資產的擴張相匹配,提高銀行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強化資本約束,提高商業銀行資本運用效率,有利于確保銀行體系穩健運行、緩解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壓力、調整我國融資結構和防范金融體系系統性風險,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央行認為,商業銀行要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總量和節奏,使信貸增長與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相適應。同時,要研究建立和完善宏觀審慎管理的制度框架,發揮跨周期的逆風向調節功能,引導貨幣信貸適度平穩增長,增強銀行應對經濟周期性波動的能力。
央行指出,要強化銀行主動管理資產負債的能力。根據資本的風險承受能力,合理調整資產結構,大力發展中間業務以及資本占用少的業務和項目,轉變盈利增長方式,通過集約化經營提高資本運用效率和競爭實力。
此外,要繼續完善商業銀行內部的經濟資本管理,健全內部資本充足評估程序,綜合考慮風險、收益、資本占用的平衡關系,實現資本對資產的有效制約。同時,加快資本市場發展,擴大直接融資比例,推動我國融資結構的調整,緩解銀行體系的資本需求。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