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財經媒體要聞早讀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內宏觀胡錦濤:G20當務之急是保增長(上海證券報)在出席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戛納峰會前夕,國家主席胡錦濤表示,對二十國集團而言,當務之急是保增長,在增長中求平衡。中國正在加快轉變…
國內宏觀
胡錦濤:G20當務之急是保增長
(上海證券報)
在出席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戛納峰會前夕,國家主席胡錦濤表示,對二十國集團而言,當務之急是保增長,在增長中求平衡。中國正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部分銀行被允許適當增加信貸 全面放松難現
(上海證券報)
部分銀行接到宏觀調控部門暗示,允許其在監管指標合格的基礎上,在合理范圍內適當放松信貸投放。但是,這僅僅是差異化的放松,并非所有的銀行全面放開,全年的信貸仍是在穩健貨幣政策指導下的平穩適度增長。
統計局調查顯示訂單下降 小企業向好還是告急
(21世紀經濟報道)
中小企業行情是好是壞,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判斷。剛剛發布的10月份PMI數據顯示,小企業PMI指數自今年4月份以來,首次出現顯著回升。不過,國家統計局日前在珠海、上海等地的調查,卻對目前小企業對于第四季度的生產經營形勢看淡。同期,中小企業協會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相關調查結論也不樂觀。
全國保障房用地落實率超100% 明年供地難度增大
(第一財經日報)
國土資源部2日晚發布公告顯示,今年全國保障房用地已經落實4萬余公頃,落實率超過100%。在上述省份中,只有黑龍江、內蒙古、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海南、云南未能達到100%,但也均超過了90%。而青海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落實率為156%,在全國各地中排名第一。
貨幣商品
正回購暫停央票地量發行公開市場回籠力度減弱
(21世紀經濟報道)
11月2日,央行公告稱次日將在公開市場發行10億元三個月期央票,發行量與上周四持平。此前,央行已在本周二發行100億元一年期央票,發行規模較上周減少90億元,且當日未進行正回購操作。由于本周到期資金為1070億元,因此若11月3日繼續暫停正回購操作,公開市場將在連續三周凈回籠后再次轉為凈投放。
“柴油荒”11月底或緩解
(中國證券報)
國家發改委近日約談農業部、中石油、中石化等有關單位,緊急協調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農用柴油供應。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公布的中石油、中石化在13個糧食主產區銷售系統成品油庫存數據顯示,庫存總量有所下降。機構認為,隨著主營單位采取措施并降低庫存,預計11月底柴油供應緊張局面將有所緩解。
歐債危機添亂日本央行干預匯市效果或被抵消
(上海證券報)
日本央行干預匯市、阻升日元的努力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日本央行官員2日暗示稱,歐債危機的惡化或導致日元進一步上揚。據機構的測算,此次日本政府干預匯市的規模創下歷史最高紀錄。日本政府此次的干預行動將面臨近40萬億日元的虧損。
國際經濟
希臘公投風波凸顯歐債危機是經濟政治二元危機
(新華網)
歐債危機又橫生變數。對于歐盟峰會辛苦達成的債務危機解決方案,希臘政府的選擇是付諸全民公決。這看似民主,但在目前情況下,倒更像是異常危險的政治豪賭。
公投激起千層浪 G20峰會或給希臘“開小灶”
(上海證券報)
11月1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參加北歐理事會2011年年度會議的北歐五國政府首腦對希臘決定將就歐盟的一攬子救助方案舉行全民公投表示擔憂。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的一句“我們要公投”,不僅讓歐美股市應聲跳水,更是讓歐盟乃至G20的領導人忙開了。
美聯儲維持利率水平不變
(中國證券報)
美聯儲北京時間3日宣布,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以9票贊成、1票反對的表決結果決定繼續維持聯儲基金利率在0至0.25%的超低水平不變,扭轉操作規模不變。該決定符合市場預期。
美國10月汽車銷量大增
(上海證券報)
全球各大車企1日紛紛公布了10月在美國的汽車銷量,克萊斯勒以27%的同比增幅扮演領頭羊角色,受今年3月地震海嘯影響的日系車企也開始恢復元氣,共同推動當月美國市場汽車銷量大增。
奧巴馬呼吁國會通過就業法案提振建筑業
(新華網)
美國總統奧巴馬2日再次敦促國會盡快通過就業促進法案,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增加建筑業的就業崗位。
日財務相期待央行采取妥善措施阻止日元上漲
(中國新聞網)
據日本共同社網站報道,日本財務相安住淳26日在財務省就日元兌美元匯率再創戰后新高對記者表示,“(包括央行在內)大家都有危機感。相信他們會適時采取妥善措施”,對央行進一步放松銀根阻止日元上漲表示期待。
貝盧斯科尼四面楚歌 意政治陰霾蔓延成歐債短板
(北京商報)
歐債危機逼得歐洲各國領導人頻頻撓頭,而這當中最苦惱的莫過于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這一曾經風光無限的世界第八大經濟體從未像現在這樣靠近危機,甚至已經被判定為歐債問題的下一個風暴眼。
財經評論
外資投行:貨幣政策難放松財政政策或更積極
(上海證券報)
進入11月份,中國宏觀經濟政策有可能會發生變化嗎?記者從外資投行研究人士處了解到,多數認為緊縮政策已經結束,但并不預期全面性的政策松動。貨幣政策出現全面放松的可能性不大,短期下調準備金、利率的可能性都很低,相比較而言,財政政策方面可能會變得更加積極,以防止經濟下行風險。
減赤大限臨近 美政府將何去何從?
(上海證券報)
隨著美國民主與共和兩黨設定的在11月底拿出赤字削減方案的“大限”臨近,美國多名財政和預算問題專家1日表示,削減赤字刻不容緩,由兩黨議員組成的有“超級委員會”之稱的削減赤字特別委員會應采取果斷、睿智的行動來穩定市場信心。
G20峰會不能解決歐債危機
(第一財經日報)
G20峰會召開在即,就在全球目光聚焦法國戛納的前兩天,剛剛被歐元區首腦們終于拿出的拯救計劃振奮了一下的市場,又由于希臘提出“公投”,而再次陷入恐慌情緒當中,各國股市反應激烈,相繼呈現劇烈震蕩行情。
地方經濟
青海保障房已開工16.67萬套 完成年度計劃92.2%
(新華網)
記者從青海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青海省各類城鎮保障性住房已開工建設16.67萬套,完成年度計劃的92.2%;與此同時,農村危舊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農村獎勵性住房等農牧區住房建設的開工率均達到80%以上,青海省覆蓋城鄉的住房保障體系已基本建立。
廣東陽江八成中小企業遭遇融資難
(中國新聞網)
記者最近從廣東陽江企業家商會了解到,經過近10年的跨越式發展,陽江中小企業的經濟總量已占據全市民營經濟的半壁江山。但與此同時,目前仍有八成以上的中小企業備受融資難問題困擾。
10月深圳房價領跌一線城市
(第一財經日報)
同比去年10月,深圳新房成交均價降11%,北京漲3%,上海降3%,廣州微漲1%。一向被視為國內房價“風向標”的深圳樓市在10月份領跌一線城市,樓市由政策主導向市場力量主導的轉變正在帶來更大范圍的降價。
產業經濟
鐵道部賬單曝光 36家高鐵相關公司應收款2491億
(每日經濟新聞)
一份最新出爐、包含36家與高鐵相關上市公司的《鐵道部拖欠上市公司賬款單》,將鐵道部還債呼聲再次推向高潮。據統計,以最新發布的財務報告來看,36家與高鐵相關的上市公司,應收賬款合計達2491億元(主要應收賬款來自鐵道部),較2010年底增加了641億元。“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合計為-677.5億元,2010年上半年,這一數字為-183.2億元。
國家電網第二條特高壓線路項目開工
(網易財經)
從國家電網公司證實,該公司投建的1000千伏淮南——浙北——上海特高壓交流示范工程(皖電東送)日前已經開工。該線共新建1000kV變電站四座,始于安徽省淮南特高壓變電站,經過皖南站和浙北站,止于上海滬西站,全長656km,鐵塔1418基,靜態總投資185.36億元,計劃于2013年建成投運。
來源:鋼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