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財經媒體要聞早讀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內宏觀溫家寶:要認真實施完善已達成的自由貿易安排(中國證券報)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9日出席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第六屆東亞峰會時提出:要繼續把應對國際經濟金融危機作為當務之急。溫家…
國內宏觀
溫家寶:要認真實施完善已達成的自由貿易安排
(中國證券報)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9日出席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第六屆東亞峰會時提出:要繼續把應對國際經濟金融危機作為當務之急。溫家寶強調,我們正在密切關注人民幣匯率出現的新變化,并將繼續按照主動性、漸進性、可控性原則,穩步推進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的彈性。
王岐山:做好新形勢下金融工作
(中國經濟網)
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19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開地方金融工作座談會。他強調,要按照“十二五”規劃的要求,深入推進金融改革、發展和創新,切實防范金融風險,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銀監會:將密切關注房地產貸款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
11月17日,銀監會在2011年第三季度《中國銀行業運行報告》中透露,將繼續強化房地產貸款的風險防控;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的規范清理;嚴防民間借貸風險向銀行體系蔓延等。
證監會力推監管組合拳 六舉措促市場健康發展
(中國證券報)
證監會有關負責人18日表示,將推進債券市場制度規范統一和監管審核統一;多管齊下逐步改變高市盈率發行股票的局面;完善退市制度,堅決遏制惡炒績差公司的投機行為,先在創業板探索試行退市制度改革;將啟動創業板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債券工作;堅定不移地打擊內幕交易行為;在國務院領導下,協調有關方面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
貨幣商品
舟山欲爭奪大宗商品國際定價話語權
(人民網)
中國(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項目建設已基本完成,即將于12月9日掛牌運行。這是舟山群島新區著力打造大宗商品國際物流基地、加快建設國際物流島的又一重要平臺。
國際油價百元大關“兩日游”
(中國證券報)
自10月中旬以來一直在多重利好推動下,不斷積蓄上揚勢能的國際油價,上周三終于突破每桶100美元大關。但在100美元關鍵心理價位上方,市場對全球經濟的負面預期卻再度占據主動并在周四重新將國際油價逼退到每桶100美元下方
國際經濟
歐美債情拖累 美股創兩個月最大周跌幅
(上海證券報)
歐債危機的進展仍充滿懸念,而美國國會特別委員會在削減赤字方面的談判缺乏進展,這兩大因素令投資者深感不安。受此影響,18日歐美股市主要股指普遍下挫。從全周來看,美國股市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單周跌幅創兩個月來最大。
全球市場波動加劇 亞洲資金充裕或成首選
(第一財經日報)
當前,在全球股市的層面上,降低風險承擔成為一個相當明顯的傾向。同樣,亞洲投資者的避險情緒普遍上升,市場氣氛轉為審慎,入市意愿偏低。這造成市場流動性轉弱,成交量偏低。對部分亞洲市場特別是流動性較低的小型市場(如泰國、印尼與菲律賓)而言,投資氛圍急轉將導致股市表現急劇波動。
通脹預期下降 促歐洲央行重歸放松政策
(上海證券報)
歐洲央行也開始追隨放松全球性貨幣政策的步伐,這一變化信號相當重要。出乎市場的意料,德拉吉履新歐洲央行行長后的第一個舉措就是下調再融資利率25個基點至1.25%,這是在經過今年4月和7月份兩次加息25個基點后歐洲央行貨幣政策的再次轉向——由收緊重回放松。
提供金援 歐洲央行或借道IMF
(上海證券報)
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報道,為平息部分歐元區成員對歐洲央行干預債市的反對,歐央行管委會已將該行每周最高購買成員國債額限定為200億歐元。盡管歐央行多次表示,不會充當歐債危機“最后貸款人”,但當前危機形勢下,市場仍普遍將其視為歐債危機最后和唯一的“救火隊員”。
標普擬更新全球30家大銀行債信評級
(第一財經日報)
在歐債危機愈演愈烈之際,全球評級機構們的一舉一動更令市場“膽戰心驚”。上周五路透報道稱,標準普爾公司即將“計劃在三周內更新全球30家最大銀行的債信評級”。眾多分析言論認為,“部分歐洲銀行將受到影響”。如果真如此,歐債危機或許將更加“風聲鶴唳”。
西班牙債火燒身提前大選
(上海證券報)
繼希臘和意大利政府新老更替后,已深陷歐債危機漩渦的西班牙成為本月第三個可能發生政權更迭的歐元區成員國。迫于危機形勢,西班牙大選投票已于當地時間20日提前舉行。民意調查顯示,該國反對黨人民黨有望取得勝利。
財經評論
政策微調 抗通脹仍為首要
(第一財經日報)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在11月19日發布了《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11-2012)》,對2012年的宏觀經濟形勢進行了預測。報告指出:“2012年中國將面臨實體經濟加速放緩、虛擬經濟扭曲加劇和風險上揚、結構問題持續惡化的問題,同時還要應對歐債危機惡化的外部沖擊和房地產調控帶來的復雜局面。”
袁勝育:美國重返亞太是為解決國內危機
(第一財經日報)
對于美國是不是離開過亞太地區,上海政法學院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系教授袁勝育表示懷疑,他認為,美國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亞太,而今天美國再次高調宣布重返亞太,是因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看到了可以解決其國內危機的辦法。
東亞峰會:日本得利
(第一財經日報)
東亞峰會于上周六落幕后,大家驚異地發現,中美兩國并未能取得有效共識,東盟得到了一些承諾但落實仍需時間,新加入的俄羅斯并不熱心,而是忙于在家門口同前獨聯體國家啟動FTA,反而是一直很低調并在一旁靜觀其變的日本,賺了個盆滿缽滿。
地方經濟
南京新建商品住宅庫存超5萬套 多個板塊爆價格大戰
(新華網)
隨著周末多家樓盤集中上市,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量19日達5.1萬余套,創造了南京樓市史上新的庫存紀錄。與此同時,多個板塊價格大戰進入“真槍實彈”的新階段,“8折優惠”“4萬抵40萬”等大力度促銷已經打開了樓市“直降”通道。
安徽銀行業設立202家貸款專營機構扶持小微企業
(新華網)
記者從安徽銀監局獲悉,為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提升金融服務覆蓋率和服務水平,安徽積極鼓勵金融機構設立專營機構。截至10月末,安徽已設立各級貸款專營機構202家,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突破3000億元。
廣東民間資金成投資中流砥柱 份額已擴大到六成
(新華網)
在當前國家宏觀調控的格局下,廣東民間資金持續活躍,已成為這個省投資領域的“中流砥柱”。今年前10個月,廣東民間投資占了全省整體投資六成。
產業經濟
“十二五”石化總產值將達16萬億
(上海證券報)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顧宗勤19日表示,“‘十二五’期間,石油和化學工業規模繼續穩步壯大,總產值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0%以上。到2015年,全行業總產值增長到16萬億元左右。”。當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部分石油和化工產品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家電汽車“雙雄” 入世十年總市值飆升8000億
(21世紀經濟報道)
入世十年來,中國家電行業規模已從2001年的不到2000億元增長至2010年的9642億元,今年將突破1萬億元,而出口則從2001年的70億美元增長到2010年的1500億美元。 與此同時,中國汽車產業年產銷規模也從2000年的200萬輛,飆升至2010年的1800萬輛,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
三季度房地產業新增貸款環比首次現負增長
(第一財經日報)
中國銀監會日前發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國銀行業運行報告》稱,三季度商業銀行新增貸款投向冷熱分明,主要集中于三大領域:個人貸款(占比29.4%)、批發和零售業(占比29%)、制造業(占比28.4%)。房地產業新增貸款環比首次出現負增長。
來源:鋼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