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銀行被勒令禁售國債 美股漲跌互現 油價金價收高
來源:新華網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美國股市周二收盤漲跌互現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優于預期,且投資者寄望于歐元區出臺進一步措施解決債務問題,美國股市周二(11月29日)收盤漲跌互現。道指收高32.62點,漲幅0.28%,報11,555.63點…
美國股市周二收盤漲跌互現
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優于預期,且投資者寄望于歐元區出臺進一步措施解決債務問題,美國股市周二(11月29日)收盤漲跌互現。
道指收高32.62點,漲幅0.28%,報11,555.63點;標普500指數收高2.64點,漲幅0.22%,報1,195.19點;納指收跌11.83點,跌幅0.47%,報2,515.51點。
公用事業和消費必需品等防御性類股漲幅居前,暗示投資者對歐債危機仍倍感不安。
金融股逆勢收跌,標普金融指數下滑0.6%。美國銀行(BOA)收跌3.2%,報5.08美元。
其他個股方面,美國航空母公司AMR暴跌84%,報26美分。該公司此前申請破產保護。亞馬遜大跌3%,報183.39美元。
美國諮商會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消費者11月份信心升至7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消費者對政府今夏債務上限問題的擔憂似乎已全部消散。數據顯示,美國11月諮商會消費者信心指數飆升至56.0;10月份修正后數據為40.9,初值為39.8。
意大利周二發售了新的三年期及十年期國債,拍債規模接近目標發售區間的上端,但債券得標利率飆升至近8%,創下歐元問世以來的新高。
Jones Villalta Asset Management資產組合經理人Thomas Villalta表示,"歐洲方面似乎出現一些進展,但事情無疑尚未得到解決。金融類股正在回撤,限制了整體市場的漲勢。"
國際油價29日繼續上漲
由于意大利債券拍賣成功,加之伊朗緊張局勢加重、美國經濟數據利好,國際油價29日上漲,紐約油價盤中破百。
當天,意大利成功拍賣75億歐元3年期國債,雖然收益率依然創下加入歐元區以來的最高水平,但認購量為發行量的1.5倍,顯示市場對意大利國債的需求回升。另外,意大利新總理蒙蒂與歐洲財長會面商討新的經濟改革計劃,投資者對歐洲債務狀況的擔憂情緒有所緩解。歐元對美元也出現小幅反彈,對油價構成利好。
此外,伊朗抗議者攻擊英國駐德黑蘭使館,抗議英國因核問題對伊朗采取制裁,伊朗緊張局勢再次升級,導致市場對全球石油供應的擔憂加劇。美國一名重要參議員當天表示,沙特阿拉伯“非常愿意”提高產出,以防止美國對伊朗采取的新一輪制裁措施影響到全球原油市場,但盡管如此,市場上的石油供應擔憂情緒依然推高油價。
美國經濟數據方面,根據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發布的報告,11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從上月的40.9大幅升至56,為今年7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繼“黑色星期五”的強勁銷售數據后,再為美國購物季表現增加積極信號。
到當天收盤時,紐約商品交易所1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58美元,收于每桶99.79美元,漲幅為1.61%,盤中最高達到每桶100.15美元。1月交貨的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也大幅上漲,尾盤超過每桶110美元。
國際金價29日繼續上揚
受到市場風險偏好持續改善以及原油價格大漲的影響,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價格29日繼續上揚。
其中,交投最活躍的3月合約每盎司上漲4.4美元,收于1718.9美元,漲幅為0.3%。
意大利當天共拍賣75億歐元債券,盡管收益率再度創下歐元時代的歷史新高,但意大利得以成功拍賣債券且拍賣規模接近計劃拍賣規模的上限,令市場風險偏好繼續改善,提振黃金需求。
受到伊朗示威者沖擊英國駐伊朗大使館事件的影響,當天原油價格大幅上揚,加上美元一度走軟,均為黃金期價增添利好。
分析人士表示,由于計劃于本周后期出爐的歐美經濟數據將為市場走向提供指引,因此當天交易員普遍持觀望態度,市場交投較為清淡,金價維持窄幅整理。
當天3月份交貨的白銀期貨價格下跌29.2美分,收于每盎司31.95美元,跌幅為0.9%。1月份交貨的白金期貨價格每盎司上漲1.2美元,收于1540.7美元,漲幅為0.1%。
國難當頭 歐洲銀行被勒令禁售國債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因本國國債找不到買家,需要大量融資的歐洲各國開始打起了國內銀行的主意。《華爾街日報》29日披露,部分歐洲國家正在向本國銀行施壓,要求后者停止拋售甚至繼續買入本國國債。但類似的“雙刃劍”做法可能使得這些銀行賬目上的風險頭寸繼續增加,評級機構穆迪已發出警告稱,正在考慮下調15個歐洲國家的銀行業債信評級。
“愛國就別賣國債”
隨著歐債危機持續惡化,歐洲各國的公開融資變得愈加困難,發債成本高得驚人不說,甚至有時候都無法完成發售目標。
上周,德國國債的大規模流拍震動了全球市場;本周一,比利時發行的10年期國債中標收益率達到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此前意大利等國發行國債時的中標利率也創下罕見的高水平。本周還將有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多國計劃發債。意大利政府周二發行規模不超過80億歐元的國債,西班牙將在周四進行大規模的國債拍賣。
無奈之下,歐洲各國政府開始打起了本國銀行的主意。華爾街日報29日報道說,因為找不到國債買家,意大利、葡萄牙等歐洲國家正在向本國銀行施壓,要求其填補這一空缺,充當最后貸款人的角色。銀行目前已是歐洲國家政府債券的最大持有者,持有意大利約16%的政府債券以及葡萄牙約23%的政府債券。
由于債務危機導致歐洲各國的國債持續縮水,不少持有歐債的金融機構過去一段時間都在忙著削減相關風險頭寸。比如,法國大行法國興業銀行此前就透露,今年年初以來,該行已將其持有的希臘、愛爾蘭、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主權債務頭寸減半。而日本的野村證券本周表示,過去兩個月將其對歐元區外圍國家主權債務的敞口降低了75%。
根據歐洲當局的最新要求,本國銀行需要繼續購買,或者至少停止拋售本國國債。國債拍賣需求疲軟,可能導致這些國家的借貸成本升至不可持續的水平。為了確保這樣的不利狀況不會發生,各國的銀行可能會面臨被迫參與國債拍賣交易的巨大壓力。
銀行業自身難保
不過,對本就因為債務危機而背負了沉重負擔的歐洲銀行來說,“禁售令”無疑是雪上加霜。為了降低風險,投資者和金融監管部門一直在敦促歐洲銀行業減持甚至清空其持有的歐洲主權債務。但一些國家正在考慮的國債“禁售令”和“強買令”,只會使這些銀行賬面上的高風險歐債規模進一步上升。
在債務危機和經濟衰退的雙重打擊下,銀行業已經成為歐洲經濟體系中最為薄弱的一環。貨幣市場指標顯示,歐洲銀行業的美元融資成本本周升至3年來最高水平。
作為歐元區主權債的最大持有者,歐洲的銀行一方面面臨手頭的歐債大跌困境,同時也深陷融資難的窘境。歐洲銀行業債券的風險溢價現已擴大至2009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而銀行業的債務違約擔保成本也接近紀錄高位。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周二發布報告稱,正在考慮下調15個歐洲國家的銀行債信評級,以反映政府不再支持銀行業的可能性。
穆迪的公告稱,歐洲15國的87家銀行次級債、非優先次級債和三級債的評級被列入下調評估名單。穆迪表示,西班牙、意大利、奧地利和法國這四國面臨評級下調評估的銀行最多,因為這些歐洲國家的政府財政彈性有限,加上決策者正在考慮減少對銀行的支持。
穆迪稱,考慮下調銀行業評級主要是因為各國政府在危急時刻可能極其缺乏資金,難以為風險較高的銀行債務持有人提供援助。穆迪周一警告說,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快速升級”將威脅到整個地區,歐元區出現一系列違約已不再是不可想象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