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占款連續兩月負增長 存準率仍有下調可能
來源:上海證券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央行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我國新增外匯占款為-279億元,連續兩個月負增長,顯示資金凈流出壓力較大。分析人士預計,這種情況可能還會持續,為了補充市場流動性,存款準備金率仍有下調的…
央行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我國新增外匯占款為-279億元,連續兩個月負增長,顯示資金凈流出壓力較大。分析人士預計,這種情況可能還會持續,為了補充市場流動性,存款準備金率仍有下調的可能。
11月份外匯占款持續為負數,說明10月份外匯占款出現負增長的情況并非偶然。10月份,我國新增外匯占款為-249億元,是2007年12月份以來首次出現單月負增長。
一般而言,貿易順差、外商直接投資以及其他跨境資本流入方式是推動外匯占款增長的主要力量。根據商務部數據,11月份貿易順差和FDI(外商直接投資)合計232.7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70億元。這樣算來,11月份約有超1700億元的其他資金外流。
業內分析,目前人民幣升值預期降低,同時時至年末,發達市場的資金存在回撤動機,因此目前出現資本凈流出的現象。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日前也撰文稱,當前境外市場上的人民幣匯率變化反過來會使投機資本進入中國的積極性進一步下降,甚至不能排除一定時期內的資本凈流出。
但11月份外匯占款減少并不能說明“熱錢”大幅流出,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認為,這與貿易項下外匯凈收入減少、對外直接投資增加、其他項下流入減少或流出增加等綜合因素有關。同時,11月份以來,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預期進一步下降,升值速度放緩,這也會導致居民和企業更傾向于持有外匯。
趙慶明預計,11月中央銀行外匯占款的減少量會少于10月份的減少量。中央銀行外匯占款是指中央銀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中收購外匯所形成的人民幣投放。近年來,外匯占款已經成為央行投放貨幣的主要渠道,一直呈現凈增長的勢頭。
對于外匯占款會否出現趨勢性的下滑,趙慶明認為,12月份甚至明年1月份外匯占款都可能持續負增長的態勢,累積起來對市場流動性確實有不小的影響,因此存款準備金率仍有下調的可能。
蘇格蘭皇家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崔歷表示,最近以及未來可能的存款準備金率下調更重要的作用是發出政策支持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