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疲軟價格持續下跌 中遠距離煤炭進口量將下降
來源:中國證券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日,有國外媒體報道一些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和南非的進口煤炭近來頻繁被中國貿易商拒絕接貨或推遲執行合同。不過,上述情況中國證券報記者未能從國內從事進口煤貿易的廠家得到直接證實。業內…
近日,有國外媒體報道一些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和南非的進口煤炭近來頻繁被中國貿易商拒絕接貨或推遲執行合同。
不過,上述情況中國證券報記者未能從國內從事進口煤貿易的廠家得到直接證實。業內專家指出,目前國際國內煤價持續下跌,傾向現貨交易的貿易商極有可能選擇暫停或終止執行合同,這種現象過去也出現過,反映出目前國內煤炭市場需求不足的現狀,側面傳遞了經濟增速放緩的信號。
目前來看,國內煤炭需求不振的現狀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煤價可能延續下行態勢,未來恐將出現更多的進口煤合同難執行,后續國內煤炭進口量可能會受到影響。
煤炭需求萎縮
根據媒體5月22日援引一國際煤炭市場交易員的說法,過去一個月以來,中國煤炭貿易商拒絕履行部分合同,導致不少來自國際市場的煤炭貨船被迫折價以重新尋找買家。其中,從美國、哥倫比亞和南非發出的電煤受創最重,至少半數違約案涉及購買美國電煤的合同。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這種現象在今年早些時候也曾被披露過。今年3月,路透曾報道類似的情況,只不過當時多數合同船貨還能及時轉售給日本、韓國和臺灣買家,獲利還不菲。
對此,國際煤炭市場專家黃騰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歷史經驗來看,每當國內或國際煤價跌至低于合同價時都會出現一些貿易商推遲執行合同的現象。“當下的很多煤炭貿易合同都是4月初簽訂的,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國際煤價每噸已下降了10美元。”黃騰表示,4月初的一次國際煤炭會議上,他就曾提醒過從事國際煤炭貿易的廠商要正視目前國際國內煤炭價格雙雙下跌的現實,盡量少簽長期合同,以免因市場變化而產生糾紛。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也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出現合同違約的情況與當前國內煤炭供需市場形勢乃至整體經濟運行形勢分不開,4月份社會用電量同比僅增長0.7%,顯示經濟增長步伐已開始放緩。而火電發電量同比下滑0.4%,導致煤炭需求萎縮。以往這個時候電廠都在搶煤增儲,準備迎峰度夏,庫存水平基本維持在10天左右,但目前全國各大電廠庫存水平已達25天。
煤價或繼續下行
今年以來,國內煤炭市場相比于往年異乎尋常的遇冷局面讓眾多煤炭貿易商霧里看花。一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以往做進口貿易的商家面對價格下跌基本都能堅持履約,因為大家都能預期到價格遲早還是要往上走。但目前的情況卻相反,預期價格下行的人越來越多,這種情況下,貿易商不愿意貿然接貨。
而由于美國、哥倫比亞等距離中國較遠,煤炭運輸期限過長,運到中國的風險更大。
黃騰對此表示,從需求來看,國內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勢必將影響發電量的增長,電廠去庫存化或將持續到七八月份的迎峰度夏期,這期間國內煤炭市場需求將持續不振,煤炭價格存在進一步下跌空間。
而從供給上來看,去年以來美國煤炭出口量加速釋放也勢必給全球煤炭市場造成巨大沖擊。美國國內頁巖氣消費迅猛攀升直接替代了其煤炭的國內消費空間,導致釋放出高達5億噸的煤炭出口空間,這相當于全球煤炭年消費量的50%。因此,國際煤炭價格也將因為美國煤炭供給量的迅速增長存在進一步下行的態勢。在此背景下,黃騰和邢雷均認為,未來恐將出現更多的進口煤合同難執行,甚至毀約的情況。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進口煤炭需要支付比例不小的預付款,進口煤貿易商一般不會輕易違約,但后續國內煤炭進口量可能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