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經濟區范圍確定 涵蓋5省30市2縣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已經獲批一年多中原經濟區,直到最近才有了相對明確的范圍劃定。在最近召開的河南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上,河南省發改委主任張維寧透露,國家發改委已啟動《中原經濟區發展規劃》…
已經獲批一年多中原經濟區,直到最近才有了相對明確的范圍劃定。
在最近召開的河南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上,河南省發改委主任張維寧透露,國家發改委已啟動《中原經濟區發展規劃》編制工作,中原經濟區的范圍已基本確定,包括5個省、30個市和2縣。該數據與之前國內多家媒體披露的“中原經濟區范圍涵蓋有7省28個省轄市”有較大區別。
2011年9月28日,國務院頒布《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國發[2011]32號,下稱《意見》)。之后,鐵道部等36個國家部委和中央單位分別出臺了具體支持文件或與河南省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會議紀要。財政部還為中原經濟區建設設立了專項財力補助。
但關于中原經濟區具體范圍,一直未有明確的答案。
根據《意見》對中原經濟區范圍的界定,中原經濟區是以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的重點開發區域為基礎、中原城市群為支撐、涵蓋河南全省、延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區域。
最初,國內部分專家將中原經濟區的覆蓋范圍概括為7省28城市,分別是河南省18個地市,及湖北、山東、山西、河北、江蘇、安徽等部分地市。
上述論調一直未獲得國家層面的書面認可。
但《意見》的出臺,以及其中提出的多項對中原經濟區的政策支持,卻開始調動起河南周邊地市希望搭乘“中原經濟區政策東風”,主動融入中原經濟區的積極性。
來自河南省統計部門的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有河北邯鄲、山西長治、江蘇徐州、湖北襄陽、安徽淮北等周邊省份的近20個城市先后向國家發改委提交報告,希望盡快融入中原經濟區。
分別遠離本省經濟中心的河南省三門峽市、山西省運城市、臨汾市和陜西渭南市還為此成立了黃河金三角試驗區,探討主動融入中原經濟區。位于安徽北部的宿州、亳州、阜陽等六市也提出了對接中原經濟區的規劃。
根據張維寧的解釋,隨著國家發改委正在指定的《中原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最終塵埃落定,關于中原經濟區涵蓋5省、30市和2縣的地理范圍劃定,將為上述地區謀劃建設中原經濟區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