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各地保增長投資規劃已達17萬億
來源:網易財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國際金融論壇2012學術報告會上表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各地政府保增長的投資規劃已經達到17萬億。吳敬璉表示,上星期初各地所報上來的投資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國際金融論壇2012學術報告會上表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各地政府保增長的投資規劃已經達到17萬億。
吳敬璉表示,上星期初各地所報上來的投資規劃大概是7萬億,到周末已經到12萬億,但是根據目前的不完全統計,各地保增長投資已經達到了17萬億元。
中國金融體系問題根源在于經濟發展方式
吳敬璉在論壇上表示,中國現在的金融體系存在很大問題,而根源在于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式上存在問題,中國從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引用了前蘇聯斯大林的路線即做社會主義工業化路線發展方式,用資本密集型產業的投資帶動整個經濟的增長,大規模投資,用資本密集型的重化工業投資帶動經濟增長。近些年中國的金融系統有了很大的變化,跟國際接軌,機構的設置及某些市場的運營方式都運用了國際上通行的做法,但是因為經濟發展方式沒有改變,舊體系的許多東西在金融體系里仍然有影響,通過金融系統分配資源的功能,保證能夠抽取更多的資源來完成國家經濟的目標,把攫取型的體制疊加在市場體系上,造成了現在的種種問題,而這種發展方式造成的后果現在變得越來越明顯。
吳敬璉表示,最近他到一些地方去的時候看到各地地方政府都很著急,希望實現高速度的增長,否則財政問題、社會福利問題都難以解決,但是目前解決的辦法仍然是投資,大規模的投入,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各地為保增長的投資規劃達到了17萬億,但是這種經濟發展方式是不可持續的。
他還稱,中國現在的金融體系雖然在現象上跟西方金融體系最終的結果很相似,但是所有的機制都是反過來的,中國的儲蓄減投資有大量的剩余,于是用了出口導向政策,用這部分剩余填補發達國家儲蓄投資的缺口,但是結果的表現是一樣的,也是貨幣超發,流動性泛濫以及證券的泡沫。
鐵路主要資源用來建高鐵是資源誤配
吳敬璉在現場舉例講了中國靠投資拉動經濟突出的兩個樣板,一個樣板就是高鐵,他表示,高鐵是需要發展的,在某些企業經濟活動比較密集、人口比較密集的地區建設高速鐵路,哪怕是虧損的,也是有利的,因為有外部性作用,比如北京到上海的高鐵對于經濟的影響就是重要的。但是因為中國目前高鐵建設用的是超級政企合一的企業,運用國家的力量來進行建設,結果造成了許許多多的問題,用這么多資源普遍進行建設,留下來幾萬億的負債,另外,交通方面的科學家早就提出這樣的問題,鐵路現在的短板是在貨運,而不是在客運,中國現在把主要資源用來建設高鐵,高鐵是客運,這是資源的誤配。
另外一個樣板是有幾個省份超高速的增長存在的問題已經相當危險,某個省連年GDP增長都達到了14%、15%的水平,投入越來越多,按照本地GDP的總量來說,去年的投資率大概是89%,今年上半年的投資率則達到了本地生產總值的120%,吳敬璉表示,只要稍微有些經濟學素養或者對過去歷史有知識的人都會認識到這種方式是不可持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