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4城市房屋成交套數環比降5%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樓市傳統的旺季金九銀十,今年有些成色不足。據中原地產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28日,全國主要54個城市成交量合計為212713套,比9月同期的22.7萬套下降了6.4%,這一成交量是今年連續第3個月下…
樓市傳統的旺季“金九銀十”,今年有些成色不足。據中原地產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28日,全國主要54個城市成交量合計為212713套,比9月同期的22.7萬套下降了6.4%,這一成交量是今年連續第3個月下降,也是最近半年來的低點。
中原地產研究總監張大偉表示,預計10月份全國主要城市的簽約量在24萬套左右,比9月份下降5%以上。
“金九銀十”低迷收場
10月份將要結束,若盤點今年樓市“金九銀十”的表現,低迷是比較恰當的詞匯。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表示,今年多數重點城市的成交規模沒有達到“金九銀十”的預期,部分城市下滑的幅度比較明顯。
可以佐證的是,鏈家地產報告顯示,10月第四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等10個城市新房總成交量為6.4萬套,環比9月第四周下降了17.7%。10個城市中,除了廣州和深圳成交量上漲外,其余8個城市均為環比下滑。
鏈家地產市場部張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9月和10月份10個城市新房住宅成交量達到14.2萬套,與7月、8月相比,明顯回落。
在重點城市成交量的數據中,下降最明顯的是蘇州、杭州、青島等二線城市。張絮解釋說,二線城市屬于弱限購城市,成交量縮水幅度不高,購買需求一直在緩慢釋放,加上今年整個市場明顯回暖,能夠支撐成交量的剛需和部分改善需求已經消耗得比較明顯。
樓市成交整體回暖
盡管今年7~8月份已經基本確定為今年的成交高峰,但從同比來看,樓市成交整體回暖格局已經基本確立。
昨日(10月29日),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上周監測的40個城市中,28個城市周均成交同比增長,福州、長沙、南昌和溫州、包頭增幅超過100%,其中長沙增幅最大,達到283.46%。重點城市中,天津、成都周均成交同比小幅下跌,其余城市皆上漲,其中南京漲幅最大,達到66.02%。
張大偉告訴記者,在住宅市場成交回升的影響下,部分房企如中海、保利及招商等已完成年度銷售計劃,而其他年度銷售計劃完成不太理想的房企或將展開年底的沖刺,如萬科在昆明針對四大項目已啟動了為期3個月的促銷活動。
在他看來,最近主要城市市場供應量的短缺已經逐漸影響市場,土地價格居高不下,使得“金九銀十”開發商以價換量的積極性不高,三、四季度的降息或降準的信貸政策,將明顯影響購房者的積極性。“限購等政策依然約束市場過量放大,但是基本可以判斷,全國主要市場在下半年的總成交量將肯定超過上半年。”
10月土地市場火熱
樓市企穩的另一個表現是土地市場,三季度以來,房企拿地和地方政府推地的熱情都不斷高漲。
據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截至10月29日,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南京、杭州、成都、沈陽、武漢的全國10個主要城市土地市場成交規劃建筑面積為1510萬平米,總土地出讓金達到406億元。其中住宅用地土地出讓金高達326億元,基本與9月持平。
10月27日,南京市國土局掛牌2宗土地,總用地面積約為66萬平方米,出讓面積共41.44萬平方米,總起拍價達56.88億元,其中一地塊如果成交,很可能將成為今年土地市場的總價地王。
張絮分析說,年底地方政府推地積極性明顯增加,住宅土地也成為了主要供應對象。同時隨著銷售狀況的好轉,企業去庫存也接近尾聲;開發商對土地的需求有所上升,部分開發商年底拿地也開始進入了沖刺階段,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近期土地的成交。
但陳國強認為,目前房地產市場整體都還比較平穩。“土地市場明顯一改上半年的態勢,不少熱點城市出現了單價、總價的地王項目。但前三季度全國住宅用地的出讓和全年出讓的計劃,以及各地所確定的年度土地出讓計劃,還沒達到預期。”
中原地產研究總監張大偉表示,預計10月份全國主要城市的簽約量在24萬套左右,比9月份下降5%以上。
“金九銀十”低迷收場
10月份將要結束,若盤點今年樓市“金九銀十”的表現,低迷是比較恰當的詞匯。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表示,今年多數重點城市的成交規模沒有達到“金九銀十”的預期,部分城市下滑的幅度比較明顯。
可以佐證的是,鏈家地產報告顯示,10月第四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等10個城市新房總成交量為6.4萬套,環比9月第四周下降了17.7%。10個城市中,除了廣州和深圳成交量上漲外,其余8個城市均為環比下滑。
鏈家地產市場部張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9月和10月份10個城市新房住宅成交量達到14.2萬套,與7月、8月相比,明顯回落。
在重點城市成交量的數據中,下降最明顯的是蘇州、杭州、青島等二線城市。張絮解釋說,二線城市屬于弱限購城市,成交量縮水幅度不高,購買需求一直在緩慢釋放,加上今年整個市場明顯回暖,能夠支撐成交量的剛需和部分改善需求已經消耗得比較明顯。
樓市成交整體回暖
盡管今年7~8月份已經基本確定為今年的成交高峰,但從同比來看,樓市成交整體回暖格局已經基本確立。
昨日(10月29日),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上周監測的40個城市中,28個城市周均成交同比增長,福州、長沙、南昌和溫州、包頭增幅超過100%,其中長沙增幅最大,達到283.46%。重點城市中,天津、成都周均成交同比小幅下跌,其余城市皆上漲,其中南京漲幅最大,達到66.02%。
張大偉告訴記者,在住宅市場成交回升的影響下,部分房企如中海、保利及招商等已完成年度銷售計劃,而其他年度銷售計劃完成不太理想的房企或將展開年底的沖刺,如萬科在昆明針對四大項目已啟動了為期3個月的促銷活動。
在他看來,最近主要城市市場供應量的短缺已經逐漸影響市場,土地價格居高不下,使得“金九銀十”開發商以價換量的積極性不高,三、四季度的降息或降準的信貸政策,將明顯影響購房者的積極性。“限購等政策依然約束市場過量放大,但是基本可以判斷,全國主要市場在下半年的總成交量將肯定超過上半年。”
10月土地市場火熱
樓市企穩的另一個表現是土地市場,三季度以來,房企拿地和地方政府推地的熱情都不斷高漲。
據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截至10月29日,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南京、杭州、成都、沈陽、武漢的全國10個主要城市土地市場成交規劃建筑面積為1510萬平米,總土地出讓金達到406億元。其中住宅用地土地出讓金高達326億元,基本與9月持平。
10月27日,南京市國土局掛牌2宗土地,總用地面積約為66萬平方米,出讓面積共41.44萬平方米,總起拍價達56.88億元,其中一地塊如果成交,很可能將成為今年土地市場的總價地王。
張絮分析說,年底地方政府推地積極性明顯增加,住宅土地也成為了主要供應對象。同時隨著銷售狀況的好轉,企業去庫存也接近尾聲;開發商對土地的需求有所上升,部分開發商年底拿地也開始進入了沖刺階段,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近期土地的成交。
但陳國強認為,目前房地產市場整體都還比較平穩。“土地市場明顯一改上半年的態勢,不少熱點城市出現了單價、總價的地王項目。但前三季度全國住宅用地的出讓和全年出讓的計劃,以及各地所確定的年度土地出讓計劃,還沒達到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