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全國煤炭交易市場 合作組織遭質疑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本報記者獨家獲悉,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正在醞釀組建全國煤炭交易市場合作組織,聯合區域性煤炭交易中心,影響煤炭市場貿易,實現煤炭產、運、需產業互聯信息查詢,金融服務、認證評估等互通。中…
本報記者獨家獲悉,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正在醞釀組建“全國煤炭交易市場合作組織”,聯合區域性煤炭交易中心,影響煤炭市場貿易,實現煤炭產、運、需產業互聯信息查詢,金融服務、認證評估等互通。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成立于1998年,是煤炭運銷行業機構。成立之時,國內煤炭市場嚴重供過于求、企業經營困難,與當前的市場形勢有一定相似性。
一位業內人士擔心,在煤炭市場化改革的新格局下,合作組織的組建將影響煤炭產運需銜接,甚至加劇煤電之間的矛盾。
聯合是為漲價?
一位地方煤炭交易中心高層人士告訴記者:“運銷協會的用意是把分散性的區域交易中心聯合起來,互通有無,推動煤炭交易體系建設,完善煤炭交易規范及煤炭交易中心建設標準。”
上述人士說:“煤炭訂貨體制改革后,下游用戶多在觀望。一些企業傾向于定量,回避價格。煤炭銷售企業的最終定價也比較困難,雙方對于未來市場走勢的判斷也不相同。”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提出的建議是:分區域、分煤種確定煤炭價格,進一步發揮煤炭交易中心在年度煤炭產運需銜接中的作用。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就近參與煤炭區域交易中心進行銜接和交易。
由于煤炭重點合同價格低于市場價格,煤炭企業希望在市場化改革后提高合同定價。因而,上述建議得到煤炭企業的響應。
“通過漲價來發展煤炭產業是可笑的,煤炭市場交易聯盟以計劃手段解決市場經濟的問題,強化行業組織權利。煤炭交易組織的建立應該解決國家問題、不能把行業利益摻雜其中。”一位煤炭專家質疑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主任錢平凡認為:“在當前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煤炭價格難以大幅上漲。煤炭行業應該樹立供應鏈管理的觀念,結束單打獨斗的產業模式,上中下游應協同發展,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世界能源經濟發展的規律顯示,高耗能工業正在回歸。試圖通過行業聯合實現高價格,與時代發展規律相悖。”
交易中心不能操縱價格
根據知情者介紹,“全國煤炭交易市場合作組織”成立的另一個目的是,在組織建設和運行模式上為籌建全國煤炭交易中心打基礎。
國內煤炭生產基地、消費中心和港口均組建多個煤炭交易中心。全國有影響的有陜西煤炭交易中心、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華南煤炭交易中心、寧波煤炭交易中心,港口區有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大連東北亞交易中心等。
這些區域煤炭交易中心運行過程中,形成服務于產地、消費地、港口等地的相應交易指數,服務煤炭流通,使供需雙方有價格參考。但全國性煤炭交易中心沒有形成。錢平凡說:“煤炭交易中心只能服務市場,不是管理、控制市場。交易中心具有價格發現、引導供需、減少流通成本的功能,而非操縱和決定價格。”
有業內人士擔憂,“全國煤炭交易市場合作組織”成立后,通過影響煤價干預合同,只怕未來煤電之爭會升級。
錢平凡說:“煤炭價格并軌后,應研究如何建立配套價格體系。建立現貨、期貨交易市場,讓區域電廠和區域煤礦自主銜接。同時完善煤炭儲備體系。應該改變傳統的糧食儲備模式,打造基于煤炭供應鏈管理的國家煤炭儲備體系。”
“煤炭市場化改革后,煤炭和電力不能背離市場改革方向。煤炭、電力應實行陽光采購,發現真正的供應鏈成本和煤炭價格。”錢平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