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等五大行業有望營改增 部分企業稱成本加重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2月1日,天津市、浙江省、湖北省和寧波市啟動營改增試點,這是年內最后一批試點的地區。據權威部門統計,營改增試點所覆蓋的企業數量也將會達到91萬戶。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企業受惠營改增。參…
12月1日,天津市、浙江省、湖北省和寧波市啟動營改增試點,這是年內最后一批試點的地區。據權威部門統計,營改增試點所覆蓋的企業數量也將會達到91萬戶。
“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企業受惠營改增。”參與擴大試點的一位消息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
據該人士介紹,營改增推向全國是大勢所趨,接下來極有可能被納入試點的行業有金融、郵電、通信、鐵路運輸、建筑安裝5個行業,而隨著營改增擴大到全國甚至擴大到整個服務業,減稅規模會伴隨著增值稅率的下調,進一步擴大。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擔心,這些新納入的行業會遇到與交通運輸業相同的稅負不降反升的問題。也有專家建議,未來試點行業應選擇適應增值稅征收特點的、進項稅額容易確認的行業,選擇的行業還應具有典型性。
幾家歡喜幾家愁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11月26日在南京召開“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工作座談會。會議稱,目前已納入營改增試點的企業戶數約71萬戶,再加上即將納入試點的戶數約20萬戶,將會接近91萬戶。而從減稅效果看,上海市1-10月減收225億元,北京市兩個月減收25億元。
記者了解到,目前營改增試點方案均參照上海的“16”模式,即交通運輸業加現代服務業的6個行業。
“稅負減輕的企業中,文化創意服務類效果最為突出。”與會的一位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
據該人士稱,僅以上海為例,今年上半年,1.2萬戶新增試點服務項目的企業和8779戶新辦企業,主要集中在文化創意服務、鑒證咨詢服務及研發和技術服務等新興產業。
此外,受益的行業還有廣告服務業、租賃服務業和一些純做倉儲的公司。
但也有一些行業企業的稅負不降反升。根據此前上海試點的情況,稅率變動較大的是交通運輸業及有形動產租賃服務業,部分試點企業稅負有所增加。
北京某物流公司的呂經理也有類似的感受,他在營改增一個多月后發現,稅收成本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近10%。
這并非個案。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對65家物流企業測試,2008年至2010年年均營業稅實際負擔率為1.3%,而按照新政扣除進項稅后,實際負擔率為4.2%。
營改增試點規定,原來交通運輸業適用3%的營業稅率,試點后適用的稅率為11%,兩者相差較大,抵扣相關進項稅后,稅負普遍增加。
好消息是,上海已經出臺過渡性的財政扶持政策,對稅收負擔增加的企業給予補貼。另外,浙江、天津將對稅負增加的企業給予財政補助,增加的部分將由同級財政進行補助。
與會人士反映的另一問題是,由于各地的政府扶持政策尚未全部出臺,并且如何扶持更沒有統一標準,導致部分地區先行試點的運輸企業仍未開具增值稅票。
“由于操作中的種種限制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加上公路運輸管理費、過路費等未納入試點范圍,不可能取得增值稅進項發票,也使得稅負增加。”上述物流企業呂經理向本報記者抱怨。
五行業或將納入試點
隨著“營改增”試點地區越來越多,將“營改增”擴大到全國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日前公開發言時表示,目前,若營改增擴大到全國甚至擴大到整個服務業,減稅規模將更大。
記者了解到,本次財政部召開的座談會冠以“擴大試點”名義,有12個省、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參加,財政部副部長王軍在會上指出,營改增不僅是結構性減稅,更是財稅制度的重大創新。根據國務院規定,營改增試點將推向全國。
據悉,本次會議還對實行垂直管理的金融保險業等如何推廣“營改增”進行了初步討論,財政部建議地方可先行測算。
“今年以來,北京、上海等地對金融保險業試點營改增已經進行過相應的調研,而安徽省也正計劃著手就金融保險業試點進行摸底。”上述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
據該人士稱,現在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營業稅名義稅率為5%,改征增值稅后其進項稅額抵扣與一般企業相比非常少,營業稅改增值稅短期內并不能體現出降稅效應,但長期對整個金融業的發展將會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表示,擴大營改增試點工作的座談會上提到,接下來可能是郵電、通信、鐵路運輸、建筑安裝等行業納入試點,按照這個構架,這些生產性服務行業或者第三產業的行業先納入到營改增的試點范圍中,國家扶持服務業特點非常鮮明。
不過,這些有望納入試點的行業,同樣也面臨稅負不降反升的問題。
上述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說,此前之所以選擇6個現代服務業模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行業改革阻力小,因為新增了6%和11%兩檔稅率,這些行業減稅明顯,但最新提到的這5個行業,試點后可能面臨稅負增加的情況。
最典型的是建筑安裝業。中國建社會計學會專家組選中24家施工企業調研結果顯示,24家施工企業營改增試點后稅負可能會增加94.61%。
據介紹,造成建筑安裝業稅負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拿不到抵扣的進項專用發票,上述調研測試,全國施工企業目前實際能拿到專用發票可以抵扣的只有31%。
中國建社會計學會專家組建議,建筑業試點工作能推遲則推遲,越晚越好。必須實施時,希望全國全行業統一開始,以免因地域不同稅率不同,使總包與分包產生新的矛盾和實際稅負的不公平,并請求降低稅率2到3個百分點
“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企業受惠營改增。”參與擴大試點的一位消息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
據該人士介紹,營改增推向全國是大勢所趨,接下來極有可能被納入試點的行業有金融、郵電、通信、鐵路運輸、建筑安裝5個行業,而隨著營改增擴大到全國甚至擴大到整個服務業,減稅規模會伴隨著增值稅率的下調,進一步擴大。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擔心,這些新納入的行業會遇到與交通運輸業相同的稅負不降反升的問題。也有專家建議,未來試點行業應選擇適應增值稅征收特點的、進項稅額容易確認的行業,選擇的行業還應具有典型性。
幾家歡喜幾家愁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11月26日在南京召開“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工作座談會。會議稱,目前已納入營改增試點的企業戶數約71萬戶,再加上即將納入試點的戶數約20萬戶,將會接近91萬戶。而從減稅效果看,上海市1-10月減收225億元,北京市兩個月減收25億元。
記者了解到,目前營改增試點方案均參照上海的“16”模式,即交通運輸業加現代服務業的6個行業。
“稅負減輕的企業中,文化創意服務類效果最為突出。”與會的一位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
據該人士稱,僅以上海為例,今年上半年,1.2萬戶新增試點服務項目的企業和8779戶新辦企業,主要集中在文化創意服務、鑒證咨詢服務及研發和技術服務等新興產業。
此外,受益的行業還有廣告服務業、租賃服務業和一些純做倉儲的公司。
但也有一些行業企業的稅負不降反升。根據此前上海試點的情況,稅率變動較大的是交通運輸業及有形動產租賃服務業,部分試點企業稅負有所增加。
北京某物流公司的呂經理也有類似的感受,他在營改增一個多月后發現,稅收成本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近10%。
這并非個案。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對65家物流企業測試,2008年至2010年年均營業稅實際負擔率為1.3%,而按照新政扣除進項稅后,實際負擔率為4.2%。
營改增試點規定,原來交通運輸業適用3%的營業稅率,試點后適用的稅率為11%,兩者相差較大,抵扣相關進項稅后,稅負普遍增加。
好消息是,上海已經出臺過渡性的財政扶持政策,對稅收負擔增加的企業給予補貼。另外,浙江、天津將對稅負增加的企業給予財政補助,增加的部分將由同級財政進行補助。
與會人士反映的另一問題是,由于各地的政府扶持政策尚未全部出臺,并且如何扶持更沒有統一標準,導致部分地區先行試點的運輸企業仍未開具增值稅票。
“由于操作中的種種限制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加上公路運輸管理費、過路費等未納入試點范圍,不可能取得增值稅進項發票,也使得稅負增加。”上述物流企業呂經理向本報記者抱怨。
五行業或將納入試點
隨著“營改增”試點地區越來越多,將“營改增”擴大到全國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日前公開發言時表示,目前,若營改增擴大到全國甚至擴大到整個服務業,減稅規模將更大。
記者了解到,本次財政部召開的座談會冠以“擴大試點”名義,有12個省、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參加,財政部副部長王軍在會上指出,營改增不僅是結構性減稅,更是財稅制度的重大創新。根據國務院規定,營改增試點將推向全國。
據悉,本次會議還對實行垂直管理的金融保險業等如何推廣“營改增”進行了初步討論,財政部建議地方可先行測算。
“今年以來,北京、上海等地對金融保險業試點營改增已經進行過相應的調研,而安徽省也正計劃著手就金融保險業試點進行摸底。”上述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
據該人士稱,現在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營業稅名義稅率為5%,改征增值稅后其進項稅額抵扣與一般企業相比非常少,營業稅改增值稅短期內并不能體現出降稅效應,但長期對整個金融業的發展將會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表示,擴大營改增試點工作的座談會上提到,接下來可能是郵電、通信、鐵路運輸、建筑安裝等行業納入試點,按照這個構架,這些生產性服務行業或者第三產業的行業先納入到營改增的試點范圍中,國家扶持服務業特點非常鮮明。
不過,這些有望納入試點的行業,同樣也面臨稅負不降反升的問題。
上述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說,此前之所以選擇6個現代服務業模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行業改革阻力小,因為新增了6%和11%兩檔稅率,這些行業減稅明顯,但最新提到的這5個行業,試點后可能面臨稅負增加的情況。
最典型的是建筑安裝業。中國建社會計學會專家組選中24家施工企業調研結果顯示,24家施工企業營改增試點后稅負可能會增加94.61%。
據介紹,造成建筑安裝業稅負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拿不到抵扣的進項專用發票,上述調研測試,全國施工企業目前實際能拿到專用發票可以抵扣的只有31%。
中國建社會計學會專家組建議,建筑業試點工作能推遲則推遲,越晚越好。必須實施時,希望全國全行業統一開始,以免因地域不同稅率不同,使總包與分包產生新的矛盾和實際稅負的不公平,并請求降低稅率2到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