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協:2015年海外權益礦產量將翻番
來源:鋼聯資訊|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報道,近日,中鋼協常務副會長朱繼民稱,我國海外權益礦產量將由目前的6000萬噸增長到2015年的1.5億噸。發改委外資司副司長王建軍則提出,不能因為短期經濟形勢變化而放緩,應加大海外開礦…
據報道,近日,中鋼協常務副會長朱繼民稱,我國海外權益礦產量將由目前的6000萬噸增長到2015年的1.5億噸。發改委外資司副司長王建軍則提出,不能因為短期經濟形勢變化而放緩,應加大海外開礦力度。
2015年海外權益礦產量達1.5億噸
長期以來,面對三大礦山的資源壟斷,我國鋼鐵行業在進口鐵礦石價格上都備受牽制。為此我國鋼鐵企業紛紛海外尋礦,而從去年開始,武鋼、山鋼等鋼鐵企業陸續有海外礦運回國內。目前武鋼、寶鋼、首鋼等大鋼企為海外權益礦擁有量較大的企業。
根據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去年對中國所有投資海外的鐵礦石項目進行的全面調查,目前海外占有資源量超出380億噸。
目前在進口礦中,我國權益礦不到10%,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近日曾樂觀的表示,行業希望在2015年形成一批新的權益礦產能,建成兩億噸,新增一億噸產量。
此前中鋼協曾提出目標,到2015年,我國自產鐵精礦的供給能力將由現在占總需求量的不足40%,提高到45%左右;進口海外鐵精礦中,我國權益礦在進口總量中所占比例將提高到50%以上。
發改委:加快海外開礦步伐
據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副司長王建軍介紹,目前我國企業海外投資鐵礦主要集中在西非、加拿大及西澳三個區域,同時具有單個項目資源量大的特點,產能超過1000萬噸的項目達17個。
但他也表示,要真正開展大規模的投資,對企業的能力上是很大的挑戰。“這些年來因為項目規模越來越大,對這些企業投資能力要求很大,而近年來鋼鐵行業又是微利。”據悉,投資1000萬噸的礦山需要資金接近20億美元,而低品位的項目則需要30億美元,加上鐵路、港口等建設又要投入幾十億。
王建軍認為,中國隨著城鎮化深入依然需要進口大量的鐵礦石,如果沒有新增鐵礦石供應量,礦價依然會居高不下。因此中國政府及企業應力爭在今后十年進一步加大海外開礦力度,爭取形成一定規模的新增供應能力。
“鐵礦石的開發投產周期達到8-10年,所以不能因為短期經濟形勢變化而放緩。真正要做的是為今后五年、十年長期鐵礦石供應要做的工作。”王建軍表示。
然而自25年前中鋼投資恰那礦以來,由于存在著前期工作耗時長、港口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緩慢等問題,中國海外投資的權益礦現狀是“少量項目開工建設、個別項目投產,大部分還在前期調查,最終是否能開發還不一定”。
對此王建軍表示,希望企業在海外找礦過程中強強聯手,以形成更大的投資能力并分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