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境外鐵礦石項目多數未開工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發改委外資司副司長王建軍: 國家應該予以有力支持 近5年來中國企業在境外鐵礦石資源超過100億,參與的項目有幾十個,這些項目有形成很大鐵礦石產能的潛力。 但六七年過去了,只有…
發改委外資司副司長王建軍:
國家應該予以有力支持
近5年來中國企業在境外鐵礦石資源超過100億,參與的項目有幾十個,這些項目有形成很大鐵礦石產能的潛力。
但六七年過去了,只有少量項目開工建設、個別項目建成投產,多數仍處于前期調查,最終是否能開發還不一定。目前面臨比較多的制約因素:
第一,大部分項目買的是礦權,這些項目雖然做了初步的勘探,但要開發還要很長的時間進一步勘探、科研、建設等。
再就是,基礎設施是多數項目遇到的普遍問題,現在獲得的一些鐵礦石大部分地處偏遠,很多既沒有鐵路又沒有港口,對項目開發有很大的制約。
第三個問題,這些項目投資規模較大,根據估測,投資1000萬噸的礦山需要接近20億美元,而低品位的則需要20多億甚至30億。
第四個問題,這些項目的開發成本很高,因為大多數的鐵礦石資源屬于低品位礦,第一年開發成本很高,單位鐵礦石開發成本有的項目每噸高達300美元,這與礦業巨頭來比是劣勢。
由于境外鐵礦石項目面臨很大制約因素,單純依靠企業會有很大難度,國家應該予以企業有力的政策支持。在這個基本思路下,我們提出境外鐵礦石開發的思路:
一是力爭在今后十年,境外鐵礦石項目爭取形成一定規模的新增供應能力,基本目標是到“十二五”末新增鐵礦石產量1億噸的目標;第二,中國鋼企聯合有實力企業完成前期工作,力爭項目早日開工并建成投產;第三點,考慮現有鐵礦石項目具備形成大規模產能的潛力,今后國家會建立一批重點開發項目,爭取早日建成投產;第四,國家有關部門要加強鐵礦石宏觀指導、金融支持力度,完成相關配套政策,形成有利于境外鐵礦石開發的環境,我們也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支持政策。
冶金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
礦產開發要有戰略思維
目前,中國參與境外鐵礦資源合作開發已經形成良好開端,現在,以中國大型鋼鐵生產、貿易企業集團為主導,一些有實力的非鋼大型企業集團介入其中也取得了預期效果。截至目前,境外已投產礦山項目的權益成品礦年產量5500萬噸,已經明確的項目通過加大投資推動預計最終能夠形成的合資鐵礦權益礦規模超過2億噸。
中國參與世界鐵礦石資源合作開發的目標是境外鐵礦權益礦占中長期進口鐵礦的合理比例達到40%~60%,而目前這一比例僅為10%。
有人說我們現在海外拿礦不是最好機遇,這就像期貨一樣,誰也不知道是不是最好機會,我們認為,今后的形勢可能比現在還要惡劣,礦產開發一定要有戰略思維,我們鼓勵更多企業抓緊時間走出去。
在政策方向上,國家應大力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與資源所有國在合作共贏、互惠互利的框架下,參與鐵礦石資源合作開發和礦產品深加工;中國的金融機構也需要在遵循市場化、商業化運作的機制下,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引導方向,通過商業融資、積極支持中國企業參與資源所在國參與開展鐵礦石資源開發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資深專家馬建明
集團軍力量共同開發
在積極勘查開發國外鐵礦資源上,要集中智慧和信息,做好選址調查和可行性研究工作,主動了解所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情況,主動與項目所在國的政府相關部門、地方政府和社區組織建立良好的公共關系,咨詢了解礦業開發的政策以及限制性的規定和要求,借助國內外投資銀行、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力量,做好項目的法律、財務、公司架構。
開發國外鐵礦資源,應集中財力和能力,以集團軍模式開發。國外鐵礦資源開發項目,無論是在發達國家的澳大利亞,還是在發展中國家的西非等地區和南美國家,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難就是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必須修建鐵路、碼頭和電廠等,由于鐵礦山生產能力比較大,物流量大,鐵路運距遠,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在內的鐵礦山建設項目投資額十分巨大,單獨的一家公司財力難以承受,單獨的一家公司也難以包攬鐵礦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和市場銷售的所有環節。
因此國外鐵礦資源開發必須走優勢互補以集團軍力量共同開發的模式,真正將國外優勢的鐵礦資源儲量轉變成鐵礦石供應能力。
國家應該予以有力支持
近5年來中國企業在境外鐵礦石資源超過100億,參與的項目有幾十個,這些項目有形成很大鐵礦石產能的潛力。
但六七年過去了,只有少量項目開工建設、個別項目建成投產,多數仍處于前期調查,最終是否能開發還不一定。目前面臨比較多的制約因素:
第一,大部分項目買的是礦權,這些項目雖然做了初步的勘探,但要開發還要很長的時間進一步勘探、科研、建設等。
再就是,基礎設施是多數項目遇到的普遍問題,現在獲得的一些鐵礦石大部分地處偏遠,很多既沒有鐵路又沒有港口,對項目開發有很大的制約。
第三個問題,這些項目投資規模較大,根據估測,投資1000萬噸的礦山需要接近20億美元,而低品位的則需要20多億甚至30億。
第四個問題,這些項目的開發成本很高,因為大多數的鐵礦石資源屬于低品位礦,第一年開發成本很高,單位鐵礦石開發成本有的項目每噸高達300美元,這與礦業巨頭來比是劣勢。
由于境外鐵礦石項目面臨很大制約因素,單純依靠企業會有很大難度,國家應該予以企業有力的政策支持。在這個基本思路下,我們提出境外鐵礦石開發的思路:
一是力爭在今后十年,境外鐵礦石項目爭取形成一定規模的新增供應能力,基本目標是到“十二五”末新增鐵礦石產量1億噸的目標;第二,中國鋼企聯合有實力企業完成前期工作,力爭項目早日開工并建成投產;第三點,考慮現有鐵礦石項目具備形成大規模產能的潛力,今后國家會建立一批重點開發項目,爭取早日建成投產;第四,國家有關部門要加強鐵礦石宏觀指導、金融支持力度,完成相關配套政策,形成有利于境外鐵礦石開發的環境,我們也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支持政策。
冶金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
礦產開發要有戰略思維
目前,中國參與境外鐵礦資源合作開發已經形成良好開端,現在,以中國大型鋼鐵生產、貿易企業集團為主導,一些有實力的非鋼大型企業集團介入其中也取得了預期效果。截至目前,境外已投產礦山項目的權益成品礦年產量5500萬噸,已經明確的項目通過加大投資推動預計最終能夠形成的合資鐵礦權益礦規模超過2億噸。
中國參與世界鐵礦石資源合作開發的目標是境外鐵礦權益礦占中長期進口鐵礦的合理比例達到40%~60%,而目前這一比例僅為10%。
有人說我們現在海外拿礦不是最好機遇,這就像期貨一樣,誰也不知道是不是最好機會,我們認為,今后的形勢可能比現在還要惡劣,礦產開發一定要有戰略思維,我們鼓勵更多企業抓緊時間走出去。
在政策方向上,國家應大力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與資源所有國在合作共贏、互惠互利的框架下,參與鐵礦石資源合作開發和礦產品深加工;中國的金融機構也需要在遵循市場化、商業化運作的機制下,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引導方向,通過商業融資、積極支持中國企業參與資源所在國參與開展鐵礦石資源開發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資深專家馬建明
集團軍力量共同開發
在積極勘查開發國外鐵礦資源上,要集中智慧和信息,做好選址調查和可行性研究工作,主動了解所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情況,主動與項目所在國的政府相關部門、地方政府和社區組織建立良好的公共關系,咨詢了解礦業開發的政策以及限制性的規定和要求,借助國內外投資銀行、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力量,做好項目的法律、財務、公司架構。
開發國外鐵礦資源,應集中財力和能力,以集團軍模式開發。國外鐵礦資源開發項目,無論是在發達國家的澳大利亞,還是在發展中國家的西非等地區和南美國家,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難就是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必須修建鐵路、碼頭和電廠等,由于鐵礦山生產能力比較大,物流量大,鐵路運距遠,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在內的鐵礦山建設項目投資額十分巨大,單獨的一家公司財力難以承受,單獨的一家公司也難以包攬鐵礦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和市場銷售的所有環節。
因此國外鐵礦資源開發必須走優勢互補以集團軍力量共同開發的模式,真正將國外優勢的鐵礦資源儲量轉變成鐵礦石供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