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礦營鋼“硬上馬項目”調查:項目疑似未停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2月21日,《每日經濟新聞》對五礦發展控股子公司五礦營鋼一項目在環保部未批及叫停的情況下,先后開工和基本建成的情況進行了報道。五礦發展及五礦營鋼目前尚未對此給出任何解釋,但記者…
12月21日,《每日經濟新聞》對五礦發展控股子公司五礦營鋼一項目在環保部未批及叫停的情況下,先后開工和“基本建成”的情況進行了報道。五礦發展及五礦營鋼目前尚未對此給出任何解釋,但記者調查發現,五礦營鋼廠區基本上仍在正常運轉。同時,五礦營鋼正扮演雙重角色:它既是五礦集團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也為當地一個1000億元產業規劃“提供了保障”。
現場調查
五礦營鋼項目疑似“無評”運轉周邊村民“一宿一層灰”
冬季藍色的天空中,似蘑菇云狀的白色濃煙遠遠地便清晰可見,接近廠區,一個巨大的煙囪群映入眼簾,煙囪口冒出的濃煙隨著冬季的北風向南飄去……這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日前在遼寧營口市老邊區五礦營口中板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五礦營鋼)所在地看到的情景。而就在此廠區的西側及僅有一條營大線之隔的南側即為居民區。
12月21日,《每日經濟新聞》刊出報道《五礦系30億項目硬上馬環保部說“不”》,對此,有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稱,此項目或被暫停但不可能放棄。
就在近日,記者在上述五礦營鋼廠區發現,被一片煙囪群包圍的廠區是否仍在正常運轉,與該廠區僅一路之隔的環境敏感感染源新立村居民則告訴記者,關于村子整體搬遷的問題,“之前也說過要搬遷的事,但是現在已經沒有信兒了”。
五礦發展及其子公司五礦營鋼目前尚未對該項目的“硬上馬”給出任何解釋。
現場:項目疑似未停
“前面的一大片都是五礦的。”12月23日,記者乘車從營口市區沿營大線一路向西來到營口老邊區路南鎮五礦營鋼所在地,五礦營鋼廠區所在地為距離營口市區大約13公里外的老邊區,在該公司不遠處仍有學校、居民住宅等分布。隨行的司機告訴記者,前邊路邊的一大片廠區被當地人習慣性地稱為“五礦的”,此處的“五礦”也即營口中板有限責任公司。
記者看到,廠區最明顯的標志即為一大片冒著白色煙霧的煙囪群,廠區面積非常大,十多個煙囪分布的廠區上空排出的白色濃煙在淺藍色天空的映照下格外清晰。逐漸接近廠區,靠近路邊有一座標有“五礦營鋼”四個大字的辦公小樓。沿著左側公路一線,該廠區外圍有一圈大約六七米高的的鐵絲網把廠區和外圍公路隔開,有地方可以看到明顯的“五礦營鋼原料場防風擬塵墻”的標志。
在此后的采訪中,有當地人針對“防風擬塵墻”的高度及實際效果提出質疑:這樣的高度根本阻止不了風把煙塵帶出廠區,而周邊的居民“到了夏天就不敢開窗戶”。
驅車進入廠區,可以看到“五礦營口中板有限責任公司”的標志,廠區內各類廠房密布,一位工人告訴記者,煙囪、高爐在廠區內都在正常運轉……眼前的這一切說明,即使環保部在12月17日公開對于五礦營鋼鐵前設備改造項目環評給予了“擬不予審批”的意見,但是這里的生產運轉似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周邊村子搬遷“沒信兒”
在環保部給出的擬不予審批理由中提到了“衛生防護距離內新立村居民搬遷尚未落實”這一條原因。而五礦營鋼在“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中陳述:“主要噪聲源采取隔聲、消聲、減振等措施,新立村拆遷后廠區周圍無聲環境敏感點”,“燒結廠和煉鐵廠環境防護距離分別設定為500米和1200米,防護距離內設計部分新立村居民(231戶、631人),營口市人民政府以營政[2012]129號文承諾在項目建成投產前完成對新立村(256戶、700人)的整體搬遷工作”。
在上述“擬不予審批原因”中,國家環保部亦指出該項目有幾項環保不達標:燒結機外排尾氣不能穩定達標;評價范圍內總懸浮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現狀超標,且未按環評導則要求開展冬天大氣監測,淺層潛水多項指標嚴重超標,公眾參與調查的有效性較差。
據當地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營口冬天經常刮北風,由此判斷,位于五礦營鋼廠區南方的新立村極容易受到項目煙塵等污染。
記者當日走訪了和五礦“原料場”差不多僅一條營大線之隔的新立村,沿著入村的小道往南走,發現新立村按號排列整齊的平房沿小路整齊排開,一位正在打掃院落的婦女告訴記者,自2003年搬到此地就從來沒有聽過說要搬遷的事,對于環境污染一事,她也只是無奈地表示“沒有人管”。
另一位村民則告訴記者,之前新立村因為政策和對面廠子的原因說過要搬遷,但是“現在沒信兒了”。說起對面廠區對這個村的影響時,聲音提高說:“污染老大了”“窗戶平常不敢開,一宿落一層(灰)”“外邊晾衣服晾不了,種的菜老是洗好幾遍洗不干凈”。他同時告訴記者,關于污染的問題村民意見很大,但是反映情況“不好使”,目前“沒有補償也沒有人管。”
五礦營鋼尚未給出解釋
在12月17日環保部針對五礦營鋼鐵前設備改造項目給出“擬不予審批”意見之前,此項目就因未經環評擅自開工被環保部發文責令改正:“你公司應于接到本決定書之日起對鐵前設備改造項目停止建設。在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經我部批準前,不得擅自恢復建設。”
但環保部的發文并沒有阻止五礦營鋼此項總投資逾30億的項目“硬上馬”,截至目前,五礦營鋼廠區內的設備似乎依舊在照常運轉。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于12月20日給五礦營鋼母公司五礦發展發去采訪郵件,隨后亦曾兩次試圖對五礦營鋼相關負責人士進行采訪,不過目前五礦一方依舊未能針對該項目未經環評即“基本建成”的問題給出解釋。
12月25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五礦營鋼辦公室,但對方以“這個項目的情況我們都不懂”為由拒絕了采訪,12月26日,在五礦營鋼辦公區門衛處,記者經保安通報五礦營鋼一方提出采訪請求,但對方又以五礦營鋼屬于上市公司五礦發展子公司,采訪需征求五礦發展同意為由拒絕采訪,當時記者曾致電五礦發展董事會辦公室,但是五礦發展工作人員又以“需征得領導同意”為由,未對記者的采訪要求給予支持。在記者和五礦發展一方進行電話溝通的間隙,另有幾位保安進入了門衛室。
12月26日下午,五礦發展董事會辦公室給記者發來采訪回復稱,“您提交的采訪提綱我們已提交至公司領導,但由于年底領導工作繁忙,這段時間一直在外出差,恕不能接受您的采訪。”
項目背景·地方篇
五礦系“硬上馬”項目引出地方千億產業規劃
“"先上車后補票"是鋼鐵業內的常見做法。”日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業內分析師說,類似五礦營口中板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五礦營鋼)這樣未批先建的做法,近年來在業內已不鮮見。
雖然五礦發展及五礦營鋼目前并未對于該項目為何“硬上馬”給出解釋,但是從營口市地方網站及營口市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官方網站上可以看到,五礦營鋼作為地方上的骨干鋼鐵企業,其所涉及的項目多次被作為政績呈現在公開資料中。據地方政府網站公開信息顯示,包括五礦營鋼上述項目在內的重大項目建設,“為老邊區打造1000億元的鋼鐵及深加工產業集群提供了保障。”
投資300億的項目
據國家環保部官方文件顯示,五礦營鋼的鐵前設備改造項目概況為:在現場廠區內建設2座2300立方米高爐和1臺180平方米的燒結機,在廠區內東北側配套建設1座135兆瓦煤氣綜合利用電廠。淘汰現有4座450立方米高爐和1臺132平方米燒結機,現有自備熱電站停運,作為冬季采暖備用設備:改造已停產的2800毫米中板廠以匹配產能。
據營口市政府網站轉載的一篇營口市老邊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朱國哲的采訪報道顯示,五礦營鋼這家冶金企業“是老邊區的工業標桿”,“在推進老企業走上內生增長和創新驅動的發展軌道的背景下,這家龍頭企業當仁不讓,逆水行船再強筋骨,總投資300億元的技改項目去年開工”,“原有的4座小高爐,年產能240萬噸,而技改項目新建兩座2300立方米高爐年產能為600萬噸。目前,一座高爐已經投產,企業鋼鐵產能實現了翻番,另一座預計明年3月投產。”
報道所描述的已經投產和將于明年3月份投產的高爐情況,與環保部對五礦營鋼“鐵前設備改造項目”的概況描述一致。因為目前五礦營鋼一方未就環保部“不予審批”的項目接受采訪,因此尚不能確認“鐵前設備改造項目”是否為上述總投資300億元技改項目(亦被稱為H型鋼項目)中的一部分。
公開信息顯示,五礦營鋼總投資達300億元的H型鋼項目為2011年度營口市開工建設的3個重點鋼鐵項目中投資額最高的項目。
在營口市政府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投資300億元的五礦(營口)中板大型H鋼項目的開工建設被列為政府在2011年工作回顧中“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實現新突破”的有力政績。2012年年初,營口市老邊區區委書記張子玉曾表示,包括上述技改項目在內的這些重大項目的建設,為老邊區打造1000億元的鋼鐵及深加工產業集群提供了保障。
營口環保局顯弱勢
一名營口當地機關單位中的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五礦營鋼的項目在環評沒通過的前提下“硬上馬”與地方政府的強力支持關系密切。這一說法未經五礦及營口方面證實。
不過,營口環保局在此事件中的弱勢是不爭的事實。日前,營口市環保局宣教中心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五礦營鋼因為是大型央企子公司,平常的監測都由省級環保監測中心站來做,而作為市局的單位“想去都不讓進去”。
環保部在針對五礦“鐵前設備改造項目”給出的“擬不予審批原因”中提到:擬建項目未經環評審批即擅自開工建設,主體工程已基本建成,煉鐵、煉鋼能力分別增加136萬噸和100萬噸,與國家發改委《關于五礦營口中板有限責任公司鐵前設備改造項目開展前期工作的復函》中“在不增加鋼鐵產能的前提下,實施鐵前設備改造項目”的要求不一致。
分析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鋼鐵行業,國家層面不允許新增產能,但是地方政府是默許的,“企業新投產的項目沒有特殊的情況基本上都可以順利投產。”
項目背景·集團篇
五礦營鋼成集團產業鏈重要一環
在鋼鐵行業近幾年的寒冬中,作為遼寧省地方骨干鋼鐵企業的五礦營口中板有限責任公司亦難幸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中所接觸的當地人在聊起五礦營口中板有限責任公司時,都會談起其工人待遇較前幾年已產生了巨大落差。有人向記者透露,在今年年初,因為運轉困難,該公司曾給員工休過一段假。不過,這些描述尚無法從五礦營口中板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五礦營鋼)那里獲得證實。如果確實如當地人所說,五礦營鋼為何仍一意擴充產能?
成五礦集團“重要平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五礦發展財報發現,2009年,五礦營鋼受市場調整影響嚴重,當年凈利潤為-32621萬元;2010年,五礦營鋼凈利潤為-49004萬元,為五礦發展主要控股公司及參股公司中虧損額度最大的企業;2011年,該公司扭虧為盈,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變為5130.72萬元。信息顯示,當時五礦營鋼由五礦集團下屬的五礦發展控股,目前五礦發展持有五礦營鋼50.40%的股份,投資額為277785.28萬元。
盡管鋼鐵行業境況不好,企業經營狀況不佳,五礦營鋼仍投巨資以擴大鋼鐵產能。分析師昨日(12月26日)向記者分析稱,五礦發展對于這樣一個項目的上馬,考慮“更多的還是為了豐富完善自己的產業鏈和上下游”,“五礦應該不會太去為這些鋼材賣不出去而發愁,他們更多的是國外的銷售渠道。”
據中國五礦集團官方網站資料顯示,2006年7月,五礦營鋼無償劃轉給五礦集團。據悉,當時,五礦以“零價”收購五礦營鋼,后者成為五礦在鋼鐵生產領域的重要平臺。此項收購亦符合五礦集團“做一個全產業鏈的服務商”意圖。2007年,五礦集團總裁周中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五礦接下來幾年主要主要構建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兩大產業鏈,上游抓資源開發,中游抓加工冶煉,下游抓營銷網絡。“五礦營口中板有限公司成為集團公司發展成為優勢金屬生產商的重要平臺,對推進集團公司轉型發展意義重大。”
布局工業產業園
在2006年五礦收購五礦營鋼之后,2007年,“五礦(營口)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在營口注冊成立,注冊資本4億元人民幣,中國五礦集團持股100%。該產業園位于營口市區南,沿海產業基地,總占地面積30.4平方公里,分三期開發,重點發展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應用四大主導產業,現代物流和現代商貿兩大支撐產業。
分析師告訴記者,五礦在營口產業園的布局,“主要是為了打通整個上下游,然后再完成整個鋼鐵行業的布局,然后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據五礦營口產業園官方網站信息顯示,依照園區發展規劃,五礦產業園總投資將達300億元以上,是中國五礦集團公司進行戰略轉型,進軍工業地產的核心項目。據其官方資料顯示,在該產業園剛成立之時,首次簽約入園的3家企業是五礦精心遴選出來的業界著名企業。
現場調查
五礦營鋼項目疑似“無評”運轉周邊村民“一宿一層灰”
冬季藍色的天空中,似蘑菇云狀的白色濃煙遠遠地便清晰可見,接近廠區,一個巨大的煙囪群映入眼簾,煙囪口冒出的濃煙隨著冬季的北風向南飄去……這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日前在遼寧營口市老邊區五礦營口中板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五礦營鋼)所在地看到的情景。而就在此廠區的西側及僅有一條營大線之隔的南側即為居民區。
12月21日,《每日經濟新聞》刊出報道《五礦系30億項目硬上馬環保部說“不”》,對此,有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稱,此項目或被暫停但不可能放棄。
就在近日,記者在上述五礦營鋼廠區發現,被一片煙囪群包圍的廠區是否仍在正常運轉,與該廠區僅一路之隔的環境敏感感染源新立村居民則告訴記者,關于村子整體搬遷的問題,“之前也說過要搬遷的事,但是現在已經沒有信兒了”。
五礦發展及其子公司五礦營鋼目前尚未對該項目的“硬上馬”給出任何解釋。
現場:項目疑似未停
“前面的一大片都是五礦的。”12月23日,記者乘車從營口市區沿營大線一路向西來到營口老邊區路南鎮五礦營鋼所在地,五礦營鋼廠區所在地為距離營口市區大約13公里外的老邊區,在該公司不遠處仍有學校、居民住宅等分布。隨行的司機告訴記者,前邊路邊的一大片廠區被當地人習慣性地稱為“五礦的”,此處的“五礦”也即營口中板有限責任公司。
記者看到,廠區最明顯的標志即為一大片冒著白色煙霧的煙囪群,廠區面積非常大,十多個煙囪分布的廠區上空排出的白色濃煙在淺藍色天空的映照下格外清晰。逐漸接近廠區,靠近路邊有一座標有“五礦營鋼”四個大字的辦公小樓。沿著左側公路一線,該廠區外圍有一圈大約六七米高的的鐵絲網把廠區和外圍公路隔開,有地方可以看到明顯的“五礦營鋼原料場防風擬塵墻”的標志。
在此后的采訪中,有當地人針對“防風擬塵墻”的高度及實際效果提出質疑:這樣的高度根本阻止不了風把煙塵帶出廠區,而周邊的居民“到了夏天就不敢開窗戶”。
驅車進入廠區,可以看到“五礦營口中板有限責任公司”的標志,廠區內各類廠房密布,一位工人告訴記者,煙囪、高爐在廠區內都在正常運轉……眼前的這一切說明,即使環保部在12月17日公開對于五礦營鋼鐵前設備改造項目環評給予了“擬不予審批”的意見,但是這里的生產運轉似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周邊村子搬遷“沒信兒”
在環保部給出的擬不予審批理由中提到了“衛生防護距離內新立村居民搬遷尚未落實”這一條原因。而五礦營鋼在“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中陳述:“主要噪聲源采取隔聲、消聲、減振等措施,新立村拆遷后廠區周圍無聲環境敏感點”,“燒結廠和煉鐵廠環境防護距離分別設定為500米和1200米,防護距離內設計部分新立村居民(231戶、631人),營口市人民政府以營政[2012]129號文承諾在項目建成投產前完成對新立村(256戶、700人)的整體搬遷工作”。
在上述“擬不予審批原因”中,國家環保部亦指出該項目有幾項環保不達標:燒結機外排尾氣不能穩定達標;評價范圍內總懸浮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現狀超標,且未按環評導則要求開展冬天大氣監測,淺層潛水多項指標嚴重超標,公眾參與調查的有效性較差。
據當地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營口冬天經常刮北風,由此判斷,位于五礦營鋼廠區南方的新立村極容易受到項目煙塵等污染。
記者當日走訪了和五礦“原料場”差不多僅一條營大線之隔的新立村,沿著入村的小道往南走,發現新立村按號排列整齊的平房沿小路整齊排開,一位正在打掃院落的婦女告訴記者,自2003年搬到此地就從來沒有聽過說要搬遷的事,對于環境污染一事,她也只是無奈地表示“沒有人管”。
另一位村民則告訴記者,之前新立村因為政策和對面廠子的原因說過要搬遷,但是“現在沒信兒了”。說起對面廠區對這個村的影響時,聲音提高說:“污染老大了”“窗戶平常不敢開,一宿落一層(灰)”“外邊晾衣服晾不了,種的菜老是洗好幾遍洗不干凈”。他同時告訴記者,關于污染的問題村民意見很大,但是反映情況“不好使”,目前“沒有補償也沒有人管。”
五礦營鋼尚未給出解釋
在12月17日環保部針對五礦營鋼鐵前設備改造項目給出“擬不予審批”意見之前,此項目就因未經環評擅自開工被環保部發文責令改正:“你公司應于接到本決定書之日起對鐵前設備改造項目停止建設。在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經我部批準前,不得擅自恢復建設。”
但環保部的發文并沒有阻止五礦營鋼此項總投資逾30億的項目“硬上馬”,截至目前,五礦營鋼廠區內的設備似乎依舊在照常運轉。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于12月20日給五礦營鋼母公司五礦發展發去采訪郵件,隨后亦曾兩次試圖對五礦營鋼相關負責人士進行采訪,不過目前五礦一方依舊未能針對該項目未經環評即“基本建成”的問題給出解釋。
12月25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五礦營鋼辦公室,但對方以“這個項目的情況我們都不懂”為由拒絕了采訪,12月26日,在五礦營鋼辦公區門衛處,記者經保安通報五礦營鋼一方提出采訪請求,但對方又以五礦營鋼屬于上市公司五礦發展子公司,采訪需征求五礦發展同意為由拒絕采訪,當時記者曾致電五礦發展董事會辦公室,但是五礦發展工作人員又以“需征得領導同意”為由,未對記者的采訪要求給予支持。在記者和五礦發展一方進行電話溝通的間隙,另有幾位保安進入了門衛室。
12月26日下午,五礦發展董事會辦公室給記者發來采訪回復稱,“您提交的采訪提綱我們已提交至公司領導,但由于年底領導工作繁忙,這段時間一直在外出差,恕不能接受您的采訪。”
項目背景·地方篇
五礦系“硬上馬”項目引出地方千億產業規劃
“"先上車后補票"是鋼鐵業內的常見做法。”日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業內分析師說,類似五礦營口中板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五礦營鋼)這樣未批先建的做法,近年來在業內已不鮮見。
雖然五礦發展及五礦營鋼目前并未對于該項目為何“硬上馬”給出解釋,但是從營口市地方網站及營口市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官方網站上可以看到,五礦營鋼作為地方上的骨干鋼鐵企業,其所涉及的項目多次被作為政績呈現在公開資料中。據地方政府網站公開信息顯示,包括五礦營鋼上述項目在內的重大項目建設,“為老邊區打造1000億元的鋼鐵及深加工產業集群提供了保障。”
投資300億的項目
據國家環保部官方文件顯示,五礦營鋼的鐵前設備改造項目概況為:在現場廠區內建設2座2300立方米高爐和1臺180平方米的燒結機,在廠區內東北側配套建設1座135兆瓦煤氣綜合利用電廠。淘汰現有4座450立方米高爐和1臺132平方米燒結機,現有自備熱電站停運,作為冬季采暖備用設備:改造已停產的2800毫米中板廠以匹配產能。
據營口市政府網站轉載的一篇營口市老邊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朱國哲的采訪報道顯示,五礦營鋼這家冶金企業“是老邊區的工業標桿”,“在推進老企業走上內生增長和創新驅動的發展軌道的背景下,這家龍頭企業當仁不讓,逆水行船再強筋骨,總投資300億元的技改項目去年開工”,“原有的4座小高爐,年產能240萬噸,而技改項目新建兩座2300立方米高爐年產能為600萬噸。目前,一座高爐已經投產,企業鋼鐵產能實現了翻番,另一座預計明年3月投產。”
報道所描述的已經投產和將于明年3月份投產的高爐情況,與環保部對五礦營鋼“鐵前設備改造項目”的概況描述一致。因為目前五礦營鋼一方未就環保部“不予審批”的項目接受采訪,因此尚不能確認“鐵前設備改造項目”是否為上述總投資300億元技改項目(亦被稱為H型鋼項目)中的一部分。
公開信息顯示,五礦營鋼總投資達300億元的H型鋼項目為2011年度營口市開工建設的3個重點鋼鐵項目中投資額最高的項目。
在營口市政府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投資300億元的五礦(營口)中板大型H鋼項目的開工建設被列為政府在2011年工作回顧中“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實現新突破”的有力政績。2012年年初,營口市老邊區區委書記張子玉曾表示,包括上述技改項目在內的這些重大項目的建設,為老邊區打造1000億元的鋼鐵及深加工產業集群提供了保障。
營口環保局顯弱勢
一名營口當地機關單位中的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五礦營鋼的項目在環評沒通過的前提下“硬上馬”與地方政府的強力支持關系密切。這一說法未經五礦及營口方面證實。
不過,營口環保局在此事件中的弱勢是不爭的事實。日前,營口市環保局宣教中心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五礦營鋼因為是大型央企子公司,平常的監測都由省級環保監測中心站來做,而作為市局的單位“想去都不讓進去”。
環保部在針對五礦“鐵前設備改造項目”給出的“擬不予審批原因”中提到:擬建項目未經環評審批即擅自開工建設,主體工程已基本建成,煉鐵、煉鋼能力分別增加136萬噸和100萬噸,與國家發改委《關于五礦營口中板有限責任公司鐵前設備改造項目開展前期工作的復函》中“在不增加鋼鐵產能的前提下,實施鐵前設備改造項目”的要求不一致。
分析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鋼鐵行業,國家層面不允許新增產能,但是地方政府是默許的,“企業新投產的項目沒有特殊的情況基本上都可以順利投產。”
項目背景·集團篇
五礦營鋼成集團產業鏈重要一環
在鋼鐵行業近幾年的寒冬中,作為遼寧省地方骨干鋼鐵企業的五礦營口中板有限責任公司亦難幸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中所接觸的當地人在聊起五礦營口中板有限責任公司時,都會談起其工人待遇較前幾年已產生了巨大落差。有人向記者透露,在今年年初,因為運轉困難,該公司曾給員工休過一段假。不過,這些描述尚無法從五礦營口中板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五礦營鋼)那里獲得證實。如果確實如當地人所說,五礦營鋼為何仍一意擴充產能?
成五礦集團“重要平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五礦發展財報發現,2009年,五礦營鋼受市場調整影響嚴重,當年凈利潤為-32621萬元;2010年,五礦營鋼凈利潤為-49004萬元,為五礦發展主要控股公司及參股公司中虧損額度最大的企業;2011年,該公司扭虧為盈,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變為5130.72萬元。信息顯示,當時五礦營鋼由五礦集團下屬的五礦發展控股,目前五礦發展持有五礦營鋼50.40%的股份,投資額為277785.28萬元。
盡管鋼鐵行業境況不好,企業經營狀況不佳,五礦營鋼仍投巨資以擴大鋼鐵產能。分析師昨日(12月26日)向記者分析稱,五礦發展對于這樣一個項目的上馬,考慮“更多的還是為了豐富完善自己的產業鏈和上下游”,“五礦應該不會太去為這些鋼材賣不出去而發愁,他們更多的是國外的銷售渠道。”
據中國五礦集團官方網站資料顯示,2006年7月,五礦營鋼無償劃轉給五礦集團。據悉,當時,五礦以“零價”收購五礦營鋼,后者成為五礦在鋼鐵生產領域的重要平臺。此項收購亦符合五礦集團“做一個全產業鏈的服務商”意圖。2007年,五礦集團總裁周中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五礦接下來幾年主要主要構建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兩大產業鏈,上游抓資源開發,中游抓加工冶煉,下游抓營銷網絡。“五礦營口中板有限公司成為集團公司發展成為優勢金屬生產商的重要平臺,對推進集團公司轉型發展意義重大。”
布局工業產業園
在2006年五礦收購五礦營鋼之后,2007年,“五礦(營口)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在營口注冊成立,注冊資本4億元人民幣,中國五礦集團持股100%。該產業園位于營口市區南,沿海產業基地,總占地面積30.4平方公里,分三期開發,重點發展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應用四大主導產業,現代物流和現代商貿兩大支撐產業。
分析師告訴記者,五礦在營口產業園的布局,“主要是為了打通整個上下游,然后再完成整個鋼鐵行業的布局,然后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據五礦營口產業園官方網站信息顯示,依照園區發展規劃,五礦產業園總投資將達300億元以上,是中國五礦集團公司進行戰略轉型,進軍工業地產的核心項目。據其官方資料顯示,在該產業園剛成立之時,首次簽約入園的3家企業是五礦精心遴選出來的業界著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