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以積極的心態開啟新的經濟周期
來源:鋼聯資訊|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009年,鋼價指數從年初的145.7點快速回落121.3點,然后又迅速上漲至165.4點,再次回落到128.2點,然后反彈至143.2,兩度大起大落,不能說不是形勢最嚴峻的一年;2010年,鋼材價格指數反轉至…
2009年,鋼價指數從年初的145.7點快速回落121.3點,然后又迅速上漲至165.4點,再次回落到128.2點,然后反彈至143.2,兩度大起大落,不能說不是形勢最嚴峻的一年;
2010年,鋼材價格指數反轉至年內高點170.3點后,開始回落到143點,然后又反彈至年底的168點,是通脹與增長并存的一年,也是最復雜的一年;
2011年,雖然是通脹高起而導致最不確定的一年,但鋼價卻相對平穩,在154.7和178.7點之間,且保持高位運行;
已辭去的2012年,鋼價指數最高也就157.2點,最低只有124.3點,但只有4個月的盤整或上漲,跌了8個月,雖然沒有世界末日,但卻是最困難的一年;剛迎來的2013年,是新周期的拐點年,也是開始好轉的一年!
2012年,世界經歷了“大考”,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領導人順利完成換屆;歐洲債務問題雖然“雷聲不斷”但“雨點”不大,銀行資金緊張的問題得以緩解,完成“二次觸底”;中東內戰與亞洲領土爭端也沒有引發更大的世界性危機;美國雖然面臨“財政懸崖”但也在相互妥協中并有望阻止“墜崖”;中國高官薄熙來嚴重違紀但“十八大”順利召開。
盡管中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其它新興經濟體經濟全面減速,但美國經濟基本面向好,帶動全球經濟回暖,有望取得3.3%左右的增長。各國政府為緩解經濟困難,相繼采取了新一輪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資產價格還是被抬高,但國際原油價格卻走了一個向下調整通道。同屬于全球避險品種的黃金和美元,也走出了一個完美的負相關性,這或許預示著大宗商品市場黃金時代的終結?!
2012年是中國經濟減速比較明顯的一年。既有長期結構因素趨勢變動對供給面的影響,又有宏觀金融過度擴張的累計矛盾化解的訴求,還有2008年底一攬子刺激經濟措施導致未來收支發生透支的背景。上半年兩次降準和兩次降息,遠低于市場預期;而下半年主要通過公開市場逆回購進行謹慎操作。信貸已不再是判斷經濟的“晴雨表”,相對而言,社會融資規模更顯相關性。正是由于央行用政策的“有效性”取代了“靈活性”,中國經濟在四季度進入觸底回升通道。
困境必須突圍,突圍需要改革,改革催生創新,創新引領發展。2012年以來,由于產能過剩,下游需求沒有帶來“正能量”,鋼價長時間持續低迷且有一定幅度倒掛,加上銀行資金抽緊,鋼鐵企業“雪上加霜”。前10月,鋼鐵行業實現利潤1131億元,同比下降48.3%。其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利潤757億元,下降3.3%;鋼鐵冶煉及加工行業利潤322億元,下降73.7%。這是歷史上,鋼鐵行業最困難的一年!但“悲”中有“喜”的是,在這一年里,中國鋼鐵業發生一些明顯的變化:一是投資鋼鐵變得更為謹慎了;二是不再一味追求穩增長,而是“健增長”;三是比任何時候更重視緊貼市場決策,不再過于盲目地采購原料;四是積極壓縮庫存周期。筆者認為,觀念上的創新,這對中國鋼鐵業的長遠發展來講,邁出了非常理性的重要一步。
十八大以來,“改革”已成為最熱門的詞匯之一,也被認為是解決中國經濟問題最根本的舉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關鍵是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基礎的重要一年。因此,我國有望堅持穩增長的宏觀調控政策總基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穩中求進,有針對性地加大擴大內需的政策力度。也因此,我們應該對2013年抱有期待,且值得期待。
2012年12月前24天,有94個重大項目被放行。2012年獲批的軌道項目共計14條段,里程419.69公里、車站308座,批準投資共計2650.19億元;2013年城軌投資規模在2800億元左右。2013年鐵路計劃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將略有增長,預計在6000-6500億元。
此外,促進城鎮化的政策出臺正在提速。由發改委主導的《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2011-2020年)》初稿已編制完成。該規劃稱“城鎮化將在未來十年拉動40萬億投資”。
綜合各種因素,預計2013年中國經濟將增長8.1%,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目標可能為8.3萬億至8.5萬億元,社會融資總規模在16萬億至17萬億元,投資、消費和凈出口增速都將有小幅上升,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左右。
所以,2013年,鋼鐵需求將有望保持比2012年相對要高的增長,接近5%左右,鋼材價格也望走出前低后高的行情,鋼鐵行業的盈利狀況將隨著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好轉。
總之,無論從全球經濟的長周期來看,還是從中周期看;無論是從產業的周期看,還是從政治周期看,2013年都將是中國新經濟周期的元年,是值得我們去熱情擁抱的一年!
2010年,鋼材價格指數反轉至年內高點170.3點后,開始回落到143點,然后又反彈至年底的168點,是通脹與增長并存的一年,也是最復雜的一年;
2011年,雖然是通脹高起而導致最不確定的一年,但鋼價卻相對平穩,在154.7和178.7點之間,且保持高位運行;
已辭去的2012年,鋼價指數最高也就157.2點,最低只有124.3點,但只有4個月的盤整或上漲,跌了8個月,雖然沒有世界末日,但卻是最困難的一年;剛迎來的2013年,是新周期的拐點年,也是開始好轉的一年!
2012年,世界經歷了“大考”,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領導人順利完成換屆;歐洲債務問題雖然“雷聲不斷”但“雨點”不大,銀行資金緊張的問題得以緩解,完成“二次觸底”;中東內戰與亞洲領土爭端也沒有引發更大的世界性危機;美國雖然面臨“財政懸崖”但也在相互妥協中并有望阻止“墜崖”;中國高官薄熙來嚴重違紀但“十八大”順利召開。
盡管中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其它新興經濟體經濟全面減速,但美國經濟基本面向好,帶動全球經濟回暖,有望取得3.3%左右的增長。各國政府為緩解經濟困難,相繼采取了新一輪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資產價格還是被抬高,但國際原油價格卻走了一個向下調整通道。同屬于全球避險品種的黃金和美元,也走出了一個完美的負相關性,這或許預示著大宗商品市場黃金時代的終結?!
2012年是中國經濟減速比較明顯的一年。既有長期結構因素趨勢變動對供給面的影響,又有宏觀金融過度擴張的累計矛盾化解的訴求,還有2008年底一攬子刺激經濟措施導致未來收支發生透支的背景。上半年兩次降準和兩次降息,遠低于市場預期;而下半年主要通過公開市場逆回購進行謹慎操作。信貸已不再是判斷經濟的“晴雨表”,相對而言,社會融資規模更顯相關性。正是由于央行用政策的“有效性”取代了“靈活性”,中國經濟在四季度進入觸底回升通道。
困境必須突圍,突圍需要改革,改革催生創新,創新引領發展。2012年以來,由于產能過剩,下游需求沒有帶來“正能量”,鋼價長時間持續低迷且有一定幅度倒掛,加上銀行資金抽緊,鋼鐵企業“雪上加霜”。前10月,鋼鐵行業實現利潤1131億元,同比下降48.3%。其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利潤757億元,下降3.3%;鋼鐵冶煉及加工行業利潤322億元,下降73.7%。這是歷史上,鋼鐵行業最困難的一年!但“悲”中有“喜”的是,在這一年里,中國鋼鐵業發生一些明顯的變化:一是投資鋼鐵變得更為謹慎了;二是不再一味追求穩增長,而是“健增長”;三是比任何時候更重視緊貼市場決策,不再過于盲目地采購原料;四是積極壓縮庫存周期。筆者認為,觀念上的創新,這對中國鋼鐵業的長遠發展來講,邁出了非常理性的重要一步。
十八大以來,“改革”已成為最熱門的詞匯之一,也被認為是解決中國經濟問題最根本的舉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關鍵是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基礎的重要一年。因此,我國有望堅持穩增長的宏觀調控政策總基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穩中求進,有針對性地加大擴大內需的政策力度。也因此,我們應該對2013年抱有期待,且值得期待。
2012年12月前24天,有94個重大項目被放行。2012年獲批的軌道項目共計14條段,里程419.69公里、車站308座,批準投資共計2650.19億元;2013年城軌投資規模在2800億元左右。2013年鐵路計劃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將略有增長,預計在6000-6500億元。
此外,促進城鎮化的政策出臺正在提速。由發改委主導的《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2011-2020年)》初稿已編制完成。該規劃稱“城鎮化將在未來十年拉動40萬億投資”。
綜合各種因素,預計2013年中國經濟將增長8.1%,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目標可能為8.3萬億至8.5萬億元,社會融資總規模在16萬億至17萬億元,投資、消費和凈出口增速都將有小幅上升,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左右。
所以,2013年,鋼鐵需求將有望保持比2012年相對要高的增長,接近5%左右,鋼材價格也望走出前低后高的行情,鋼鐵行業的盈利狀況將隨著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好轉。
總之,無論從全球經濟的長周期來看,還是從中周期看;無論是從產業的周期看,還是從政治周期看,2013年都將是中國新經濟周期的元年,是值得我們去熱情擁抱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