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高管大換血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來源: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投資者想知道礦業繁榮是否已見頂,而下面這一線索或許有助于他們找到答案:參與行業競賽的領跑者都已出局。 全球主要礦業公司正在進行高管大換血。力拓(Rio Tinto, RIO)首席執行長艾博年…
投資者想知道礦業繁榮是否已見頂,而下面這一線索或許有助于他們找到答案:參與行業競賽的領跑者都已出局。
全球主要礦業公司正在進行高管大換血。力拓(Rio Tinto, RIO)首席執行長艾博年(Tom Albanese)上周四突然宣布辭職。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 PLC)首席執行長Cynthia Carroll去年10月份已辭職,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BHP)正在在物色接替首席執行長高瑞思(Marius Kloppers)的人選。而與此同時,在完成與Glencore (GLEN.LN)的合并后,Xstrata (XTA.LN)的首席執行長Mick Davis也將離職。
這或許標志著持續了十幾年的礦業繁榮的終結。這期間,中國基金的崛起喚醒了一度瀕臨絕境的采礦業,并推動大宗商品價格走高。到2008年年中,即使是表現疲軟的英美資源集團的股價也較2000年年初上漲了三倍以上。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礦業公司管理層熱衷于大舉擴張,礦業公司投資者獲得的收益日益下降。據花旗(Citi)估算,1999-2007年期間,礦業公司新投資資本的年均收益為18%;而在2008-2011年期間,新資本投資收益的年均收益下降至負11%。
從礦業發展的歷史上看,曾經多次出現價格上漲引發過度投資并恰逢經濟放緩的情況,而這次也不例外,盡管人們普遍認為中國的出現代表著一種新的模式。
在大宗商品價格漲幅料將放緩的情況下,花旗現在預計,到2020年,礦業公司資本投資收益將為11%-13%,剛剛高于10%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成本和稅賦增加是這些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此外,事實證明,一些礦業公司的高管并不是什么高明的交易人。力拓2007年斥資380億美元收購Alcan是個災難性的錯誤。自收購Alcan后,力拓對其鋁資產進行了290億美元的沖銷。除了美國天然氣業務之外,必和必拓基本上避免了此類嚴重失誤,但未能與力拓和加拿大的Potash Corp. (POT) 結盟也成為高瑞思職業生涯中的敗筆。
也許正是這些投資和交易失誤,以及加大股東回報的呼聲,才是礦業公司更換管理層的原因,希望藉此將公司交給那些能夠關注于管理現有資產的人來經營。
英美資源集團以新首席執行長Mark Cutifani的礦業工程師背景引以為豪,而力拓新首席執行長Sam Walsh也因其通過技術手段控制鐵礦石生產成本而著名。不過,Glencore/Xstrata已選定的首席執行長Ivan Glasenberg則是個徹頭徹尾的生意人,這或許是個例外,但他也決心要縮減公司的投資計劃。
現在具有諷刺意義的可能是,什么時候這些礦業公司才真正最需要精明的生意人。以力拓為例,該公司一直未能實現業務多元化,目前公司80%的利潤來自鐵礦石業務;而隨著從2015年起鐵礦石供應將過剩,價格將面臨壓力,力拓似乎將很容易受到沖擊,這與必和必拓更為多元化的業務模式形成了對比。英美資源集團可能也需要采取根本措施,剝離其面臨政治挑戰的、經營虧損額鉑金業務。通常情況下,在價格不會大幅走高的情況下,調整業務組合、實現協同效應可以在提高利潤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全球能源市場面臨轉折,世界石油巨頭進行了業務調整。同樣,在主要礦業公司對管理層進行大規模調整時,也似乎正值鐵礦石價格周期面臨著轉折之際,礦業公司也許也要下大氣力挖掘自身的潛能。
全球主要礦業公司正在進行高管大換血。力拓(Rio Tinto, RIO)首席執行長艾博年(Tom Albanese)上周四突然宣布辭職。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 PLC)首席執行長Cynthia Carroll去年10月份已辭職,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BHP)正在在物色接替首席執行長高瑞思(Marius Kloppers)的人選。而與此同時,在完成與Glencore (GLEN.LN)的合并后,Xstrata (XTA.LN)的首席執行長Mick Davis也將離職。
這或許標志著持續了十幾年的礦業繁榮的終結。這期間,中國基金的崛起喚醒了一度瀕臨絕境的采礦業,并推動大宗商品價格走高。到2008年年中,即使是表現疲軟的英美資源集團的股價也較2000年年初上漲了三倍以上。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礦業公司管理層熱衷于大舉擴張,礦業公司投資者獲得的收益日益下降。據花旗(Citi)估算,1999-2007年期間,礦業公司新投資資本的年均收益為18%;而在2008-2011年期間,新資本投資收益的年均收益下降至負11%。
從礦業發展的歷史上看,曾經多次出現價格上漲引發過度投資并恰逢經濟放緩的情況,而這次也不例外,盡管人們普遍認為中國的出現代表著一種新的模式。
在大宗商品價格漲幅料將放緩的情況下,花旗現在預計,到2020年,礦業公司資本投資收益將為11%-13%,剛剛高于10%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成本和稅賦增加是這些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此外,事實證明,一些礦業公司的高管并不是什么高明的交易人。力拓2007年斥資380億美元收購Alcan是個災難性的錯誤。自收購Alcan后,力拓對其鋁資產進行了290億美元的沖銷。除了美國天然氣業務之外,必和必拓基本上避免了此類嚴重失誤,但未能與力拓和加拿大的Potash Corp. (POT) 結盟也成為高瑞思職業生涯中的敗筆。
也許正是這些投資和交易失誤,以及加大股東回報的呼聲,才是礦業公司更換管理層的原因,希望藉此將公司交給那些能夠關注于管理現有資產的人來經營。
英美資源集團以新首席執行長Mark Cutifani的礦業工程師背景引以為豪,而力拓新首席執行長Sam Walsh也因其通過技術手段控制鐵礦石生產成本而著名。不過,Glencore/Xstrata已選定的首席執行長Ivan Glasenberg則是個徹頭徹尾的生意人,這或許是個例外,但他也決心要縮減公司的投資計劃。
現在具有諷刺意義的可能是,什么時候這些礦業公司才真正最需要精明的生意人。以力拓為例,該公司一直未能實現業務多元化,目前公司80%的利潤來自鐵礦石業務;而隨著從2015年起鐵礦石供應將過剩,價格將面臨壓力,力拓似乎將很容易受到沖擊,這與必和必拓更為多元化的業務模式形成了對比。英美資源集團可能也需要采取根本措施,剝離其面臨政治挑戰的、經營虧損額鉑金業務。通常情況下,在價格不會大幅走高的情況下,調整業務組合、實現協同效應可以在提高利潤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全球能源市場面臨轉折,世界石油巨頭進行了業務調整。同樣,在主要礦業公司對管理層進行大規模調整時,也似乎正值鐵礦石價格周期面臨著轉折之際,礦業公司也許也要下大氣力挖掘自身的潛能。
延伸閱讀
- 上一篇:2013年電煤合同量創七年新高 下一篇:引咎辭職 力拓CEO為收購損失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