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口港、日照港爭雄:鐵礦石定價權貼身“肉搏”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進入2013年,青島港董家口港區建設驟然提速。據青島市發改委公開信息,年內將在碼頭、疏港鐵路高速及產業園區建設三條戰線同時并舉,力爭董家口港區貨物吞吐能力達到1億噸大關。這令相距不到…
進入2013年,青島港董家口港區建設驟然提速。據青島市發改委公開信息,年內將在碼頭、疏港鐵路高速及產業園區建設三條戰線同時并舉,力爭董家口港區貨物吞吐能力達到1億噸大關。
這令相距不到20公里的日照市感受到壓力。日照市的擔心有二點:一是董家口港崛起將搶走日照港的大量貨源,這讓以港口立市的日照頗有危機感;二是董家口港區將在腹地建重化工業園區,是否將對以藍天碧水自豪的日照環境造成毀滅性打擊?
但對董家口港來講,目標并非奪回被日照港搶去的鐵礦石進口第一大港的位置,而是希望通過大量囤積鐵礦石“操控”環渤海乃至全國的鐵礦石價格,用董家口港管委會副主任管新波的話說:“我們要打造鐵礦石的董家口指數。”
日照港轉水貿易下降
董家口港鐵礦石碼頭建成,形勢可能會再次逆轉
日照港與青島港的競爭由來已久。
2008年之前,青島港連續多年雄踞國內鐵礦石進口第一大港的位置,從2004年的4114.5萬噸一路攀升至2009年的8513萬噸,翻了一番。但2006年才投入運營的日照港僅用兩年時間就超過青島港成為國內鐵礦石進口第一大港。到2009年,從日照港進口鐵礦石已達到9204萬噸。
但董家口港鐵礦石碼頭建成,形勢可能會再次逆轉。青島董家口港鐵礦石碼頭試運行一年半后,日照港已明顯感受到這座新碼頭的沖擊。
日照港(600017)2012年三季報稱:“完成內貿貨物吞吐量3781萬噸,同比下降19%。其下降主要原因系轉水礦石吞吐量大幅下降約36%。”而在半年報中,日照港轉水鐵礦石同比下降達54%。“轉水”即進口礦石卸船后再裝較小的船運往目的地港口。
董家口港鐵礦石碼頭到今年底將累計接卸鐵礦石超過1300萬噸,正在40萬噸鐵礦石碼頭作業的工人告訴記者,該碼頭接駁的礦石很大一部分轉水到外地。記者采訪時就有一艘武鋼訂購的25萬噸的鐵礦石船準備靠岸卸貨,隨后再轉運到武鋼。
腹地廣闊是董家口港的優勢,實際上自去年以來傳統意義上鐵礦石進口大港大多因鋼鐵企業不景氣壓港現象十分嚴重,日照港也不例外,這為董家口港提供了拓展業務的機會。兩相比較董家口港的優勢就可以看出,日照港鐵礦石堆場面積為1.9平方公里,而董家口港堆場占地接近9平方公里。
但日照港證券代表范守猛近日對本報記者說,轉口貿易占的量并不大。他告訴記者,相比較而言日照港綜合優勢明顯。“像鐵礦石堆場矛盾可能突出一點,但日照港在鐵道部可以直接報計劃,而且有兩條鐵路線直接面對中西部地區。而日照港將來也將通過錯位競爭保持優勢,比如加大油品的進口等。”
董家口港管委會副主任管新波也認為,董家口港與日照港更多的是一種“互補”關系。他說,像40萬噸的鐵礦石碼頭目前國內只有這一個,其他地方停靠不了的大船就可以停靠董家口港。用40萬噸大船一噸鐵礦石就能便宜近16美元。同時他不否認兩家確實存在競爭關系,“競爭不可避免”。
但也有港口業內人士稱,日照港的利用率高達80%,而嵐山港利用率更高達150%-200%,而國內港口利用率大約在50%-60%,這說明日照港目前所受沖擊并不明顯。
主要原因在于,董家口港尚處于試運行階段,目前受疏港鐵路、高速及航道和錨地“三大瓶頸”制約。但據2012年底召開的“青島港董家口港區疏港鐵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匯報會”傳出的消息,疏港鐵路最晚于2013年底開工(疏港鐵路將與動議中的青連鐵路相接)。日照港所受壓力將日漸俱增。
覆城之憂
“青島同意不同意都不影響我們反對青鋼搬遷董家口,這個影響無法彌補。”
董家口港區帶來的沖擊波還不僅于此。
青島市計劃在董家口港區腹地建設重化工產業園區。青島市發改委公開信息稱,年內新開工董家口港區12個碼頭泊位,使貨物吞吐能力達1億噸;同時還將啟動董家口中央商務區、石化循環經濟產業區等基地規劃建設。按照規劃,青鋼也將搬遷到董家口港區。
與董家口港區一界之隔便是日照市的森林公園。森林公園占地12000畝,其中長達7公里的黃金海岸線沙質細潤、海水潔凈,被譽為“中國沿海僅存未被污染的黃金海岸”,這里的沙灘被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稱為“夏威夷所不及”。
日照市區距董家口港區直線距離不到20公里。日照當地人士擔心有兩點,一是海洋污染對森林公園及沙灘造成永久性傷害;二是青鋼、化工園區投產后會產生的煙氣量和持續異味會飄落日照。此地冬季多刮東北風或西北風,董家口港區正好在日照市區上風口。
2012年9月,青島鋼鐵搬遷董家口公示出來后,日照市環保局隨即提出異議,認為這一搬遷工程將對日照市尤其是北部地區的環境造成毀滅性的破壞。實際上自董家口港開建以來,日照市已不止一次向山東省相關部門反映情況希望予以制止。山東省方面和國家部委層面目前未有對此事下明確結論。2010年3月國家環保部曾給董家口港下達《違法行為改正通知書》稱:“在未取得我部環評批復前,不得擅自恢復建設。”2011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核準青島港董家口港區礦石碼頭工程項目申請報告的第二個月,該碼頭即宣布“試運營”。
管新波坦言,“既然已經做過環評,再說有污染就沒有依據了。國家批了就說明沒問題。”
與此同時,針對山鋼在日照建精品鋼基地,青島也有企業表示擔憂,精品鋼基地環評公示期間有兩家原膠南市茶葉企業持反對意見,認為精品鋼投產將對膠南地區的茶葉生產造成污染。
2012年11月15日,山東省環保廳在濟南山東大廈召集兩地政府和環保局召開協調會,商議共同發展協同環保,會議期間兩地簽署了合作意向書。協調會并未消弭雙方的矛盾,會后,日照市環保局方面再次表示,青島同意不同意都不影響我們反對青鋼搬遷董家口,這個影響無法彌補。
“沒有取得全部手續”
“目前是只有幾個碼頭"試運營",正式運營可能還要幾年以后”
據2009年初步測算,董家口港建設需投入1000億元。港口業內資深人士介紹,董家口港區實際上屬于“未批先建”項目。該人士解釋說,國內建一座碼頭要蓋80多個公章,首先要在區國土、交通、環保、海洋、海事、港航、發改委等部門蓋章通過,然后要在市里同樣的部門再走一遍程序,市里通過了再到省里,最后還要到國務院相關部委最后審批。他稱,由于現在政府部門審批沒有公示,外界不清楚董家口港區現在公章蓋了多少個,程序走到哪一步。“但沒有取得全部手續卻是毋庸置疑。”
按照程序,碼頭建設需先行到交通部審批,隨后到發改委立項,之后再獲得海洋局用海指標,這期間要通過環評公示和環評驗收。記者查閱國家海洋局和山東省海洋漁業廳公告信息,只有位于董家口港的大唐碼頭一期工程于2011年10月31日獲得海域使用權,鐵礦石碼頭則是2012年12月31日進行海域使用權初始登記。而在環保部網站并未查到任何董家口港環評驗收信息。
對此,青島港港航部負責人介紹說,董家口港區“目前是只有幾個碼頭在"試運營",正式運營可能還要幾年以后,因為設計的總泊位近120個,要等全部建成。”對于董家口港區是否“未批先建”,該負責人解釋說,“試運營的幾個碼頭都有手續,在建的還在審批中。”
青島市建設董家口港除拉動經濟的內在動力外,環渤海地區鐵礦石等大宗散貨接卸能力不足是一個重要原因。即便反對者也認為“董家口港布局還算合理”。
中國港口協會副秘書長杜麒棟介紹說,2009年中國北方港口接卸進口鐵礦石4.18億噸,占全國進口總量的65.1%,但實際上北方港口接卸能力只有2.04億噸,缺口達2.1億噸,像天津港鐵礦石接卸能力為3000萬噸,實際接卸8383萬噸,日照港接卸能力3500萬噸,實際接卸9204萬噸,青島港接卸能力4210萬噸,實際接卸8513萬噸。
2010年起,環渤海主要港口掀起鐵礦石碼頭建設高潮。其中曹妃甸先后建設4座25萬噸鐵礦石碼頭,年通過能力高達6700萬噸;天津港也將在南疆港區建成30萬噸兼顧40萬噸接卸的鐵礦石碼頭;2010年3月,煙臺港宣布開工建設30萬噸級、20萬噸級礦石泊位各一個,建設工期24個月;而最靠近青島港和日照港的黃驊港也于2012年初確定將建設至少4座20萬噸鐵礦石碼頭。相比之下,2011年6月已開始試運行的董家口港鐵礦石碼頭可謂占盡先機。港口業內人士介紹,董家口港建成后將進一步降低濟南及膠濟線一帶鋼鐵企業的運輸成本,同時輻射范圍也將逐步放大到河北南部一帶,而河北正是國內鐵礦石進口大戶。
管新波說,依托國內目前最大的鐵礦石碼頭,董家口港的目標就是打造鐵礦石的董家口港指數。他認為,“鐵礦石源源不斷運到堆場,這么多的鐵礦石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左右市場價格。”記者在現場采訪看到,汽車駛進董家口港,還沒到碼頭,就已經看到十幾米高的綠色帷帳隔離出的鐵礦石堆場,綿延有數公里之遠。而在堆場的最北面,挖土機還在挖山平地。而在40萬噸礦石碼頭,6公里長的輸送帶正將鐵礦石源源不斷運送到后方空曠的堆場。
董家口港原為青島原膠南市泊里鎮的一處港灣,因具備天然良港的條件2008年由原膠南市政府主管港口開發;2009年5月港口建設升級,青島市政府成立港投集團作為市一級政府的派出機構全權負責董家口港開發。2012年5月,青島市政府將董家口港劃歸青島港管理,至此董家口港的定位清晰為以大宗散貨為主的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