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國內經濟企穩的基礎還不夠穩固
來源:中國央行網站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人民銀行(PBOC)周三(2月6日)公布了2012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2012年中國經濟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但國內經濟企穩的基礎還不夠穩固,需要特別關注預期變化可能對未來物…
中國人民銀行(PBOC)周三(2月6日)公布了2012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2012年中國經濟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但國內經濟企穩的基礎還不夠穩固,需要特別關注預期變化可能對未來物價產生的影響。央行稱,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央行稱,2012 年,中國消費需求穩定,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農業生產形勢良好,工業生產緩中趨穩。物價漲幅總體回落,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國際收支更趨平衡。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51.9 萬億元,同比增長7.8%;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6%,經常項目順差占GDP 的比重降至2.6%。
報告指出,展望未來,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依然較強,推動內需增長的積極因素在增多,在宏觀政策的協調配合下,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態勢。同時也要看到,中國經濟發展還面臨著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全球經濟復蘇步伐緩慢,主要經濟體寬松貨幣政策的負面溢出效應加大。
但央行稱,國內經濟企穩的基礎還不夠穩固,部分領域投資沖動持續較強與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相對不足并存,結構不平衡問題仍比較突出,資源環境約束增強。當前物價對需求擴張仍比較敏感,需要特別關注預期變化可能對未來物價產生的影響。在經濟轉軌發展階段,金融宏觀調控需要始終強調防范通脹風險。
央行并表示,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控通脹、防風險的關系,把握好貨幣政策調控的重點、力度和節奏。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保持合理的市場流動性,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著力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加大存量信貸資產的結構調整力度。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提高金融體系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調控機制。進一步深化金融機構改革。堅持市場化取向,推動金融市場規范發展。有效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保持金融體系穩定。
央行稱,2012 年,中國消費需求穩定,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農業生產形勢良好,工業生產緩中趨穩。物價漲幅總體回落,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國際收支更趨平衡。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51.9 萬億元,同比增長7.8%;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6%,經常項目順差占GDP 的比重降至2.6%。
報告指出,展望未來,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依然較強,推動內需增長的積極因素在增多,在宏觀政策的協調配合下,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態勢。同時也要看到,中國經濟發展還面臨著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全球經濟復蘇步伐緩慢,主要經濟體寬松貨幣政策的負面溢出效應加大。
但央行稱,國內經濟企穩的基礎還不夠穩固,部分領域投資沖動持續較強與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相對不足并存,結構不平衡問題仍比較突出,資源環境約束增強。當前物價對需求擴張仍比較敏感,需要特別關注預期變化可能對未來物價產生的影響。在經濟轉軌發展階段,金融宏觀調控需要始終強調防范通脹風險。
央行并表示,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控通脹、防風險的關系,把握好貨幣政策調控的重點、力度和節奏。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保持合理的市場流動性,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著力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加大存量信貸資產的結構調整力度。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提高金融體系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調控機制。進一步深化金融機構改革。堅持市場化取向,推動金融市場規范發展。有效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保持金融體系穩定。
延伸閱讀
- 上一篇:人為炒作令“石頭”再度瘋狂 下一篇:資金出逃 鋼材期貨價跌至4100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