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證監局局長建議盡早推出鐵礦石期貨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遼寧證監局局長潘學先建議,盡早推出鐵礦石期貨,發揮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和消費國的優勢,改變我國鋼鐵企業當前在定價上面臨的不利現狀。潘學先表示,我國鐵…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遼寧證監局局長潘學先建議,盡早推出鐵礦石期貨,發揮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和消費國的優勢,改變我國鋼鐵企業當前在定價上面臨的不利現狀。
潘學先表示,我國鐵礦石消費一半以上需要從巴西、澳大利亞、南非等國家長途海運進口,運輸周期長,2010年鐵礦石貿易采用普氏指數定價后,價格波動周期變短,波動幅度加大,鋼鐵企業時刻面臨巨大的市場風險。以一個年產1000萬噸左右的鋼鐵企業為例,常備庫存按一個月計,礦價按1000元/噸折算,其每月承擔的最大價格風險達上億元。2012年12月下旬至2013年1月中旬,進口鐵礦石價格由115美元/噸上漲到159美元/噸,漲幅高達38%,企業面臨的價格風險巨大。如果我國推出實物交割方式的鐵礦石期貨,形成與我國鐵礦石國際貿易規模、庫存水平、生產狀況等基本要素相應的動態價格,將促進公正、合理鐵礦石定價模式的形成,有效規避企業經營風險。
潘學先稱,目前,無論是國際礦商還是國際其他市場買方都在積極布局,為爭奪定鐵礦石價權做準備。如國際三大礦商推出了新加坡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global-ore。我國有800多家鋼廠和眾多的貿易商,鐵礦石買方力量分散,在價格談判和定價上一直處于劣勢。
潘學先認為,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和消費國。2012年我國生鐵產量6.58億噸,折合鐵礦石消耗量10.52億噸,進口鐵礦石7.4億噸,港口庫存最高達1億噸。同時,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活躍的鐵礦石現貨貿易市場,2012年貿易商鐵礦石進口占比超過45%。此外,鐵礦石作為大宗散貨,商品化率高,市場避險需求大,在長期的國際貿易中,已經基本形成了相對統一的、市場普遍接受的品質和價值評價體系,各項條件均符合開發期貨的要求。
潘學先提出,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積極支持鐵礦石期貨穩妥上市,國際礦商對我國鐵礦石期貨也十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