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所相關負責人:國產焦煤70%符合交割標準
來源:中國證券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日,大商所工業品事業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焦煤期貨交割質量標準設計上,大商所做了很多創新,制定了焦煤交割質量標準,既滿足獨立焦化企業生產一級半焦和二級焦的需求,又…
近日,大商所工業品事業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焦煤期貨交割質量標準設計上,大商所做了很多創新,制定了焦煤交割質量標準,既滿足獨立焦化企業生產“一級半焦”和“二級焦”的需求,又兼顧大型鋼廠降低成本搭配使用“普通主流焦煤”的需求,據統計,國產焦煤70%以上滿足交割質量要求,可以滿足交割需求。
據悉,焦煤質量指標體系主要包括三個組成部分,一是傳統上使用的現貨貿易指標,包括灰分、硫分、揮發分、膠質層最大厚度、粘結指數以及水分;二是巖相分析指標,該指標用以判斷焦煤是否是同一煤層的煤,還可以判斷出摻混的煤種以及摻混的比例,國內有條件的焦化企業和幾乎所有大型鋼廠都已經配備了巖相分析的儀器,對煤源進行煤巖分析;三是小焦爐實驗指標,在焦煤的指標中,膠質層最大厚度和粘結指數是描述粘結性的指標,而焦煤小焦爐實驗生成焦炭反應后強度指標可以更準確地對焦煤的結焦性進行有效檢測。
大商所在市場調研的過程中,參考焦化企業的普遍做法和煤炭研究機構的意見,推廣使用小焦爐實驗指標來把握焦煤的結焦性,與國內煤炭領域權威的研究機構——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合作編制了40公斤小焦爐實驗的操作規范,并將于近年推動形成行業標準,使結焦性這一焦煤質量檢測的重要指標有了更加科學統一的度量方法,對于推動我國焦煤行業的品質標準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該負責人說,在焦煤質量指標設計過程中,如何平衡獨立焦化企業和大型鋼廠自有焦化廠的需求是合約設計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通常,與獨立焦化企業相比,鋼鐵企業下屬的焦化企業一般對焦煤的質量要求偏高,由于獨立焦化企業對焦煤的市場化采購量大,且來源無保障,因此,焦煤合約首先要保障獨立焦化企業的需求,同時,在指標設計上,又能保證鋼鐵企業的最低質量要求,兼顧雙方。
他同時介紹說,滿足大商所交割質量標準的肥煤也被納入可交割范圍,可作為替代品交割。主要是由于焦煤和肥煤同屬于強粘結性煤種,二者可通過膠質層最大厚度指標來嚴格區分,考慮到揮發分在28%以下的肥煤屬于優質肥煤,價格甚至不低于焦煤,因此把這部分肥煤納入交割體系,不僅擴大可供交割量,還可以減少檢驗爭議,而且因近年肥煤價格高于焦煤,不設置升水,有利于鼓勵買方參與交割。
據了解,大商所焦煤質量標準受到業內專家的普遍好評,認為該標準指標明確、清晰,易于檢測使用。曾在中國最大的獨立焦化企業——旭陽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任總經理的金濤說,大商所焦煤期貨在保證單一煤種的前提下,把灰分、硫分等工業分析指標與反映結焦性的CSR指標構成綜合指標體系,能夠較好地反映煤質差異和貼近現貨實際。首鋼技術研究院首席工程師李東濤說,小焦爐實驗一直沒有統一的操作方法,焦煤品質分析缺乏統一的參考基準,大商所借焦煤期貨上市契機,推動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制定了可供全行業推廣的40公斤焦爐煉焦操作規范,為推動行業標準化進程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