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首鋼海水淡化工程成本約為每噸6元
來源:經濟之聲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首鋼國際工程公司高級工程師張巖崗做客節目,解讀海水淡化技術,張巖崗表示,首鋼京唐公司海水淡化工程成本大概為每噸水6元多一點。 張巖崗:首鋼京唐公司的…
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首鋼國際工程公司高級工程師張巖崗做客節目,解讀海水淡化技術,張巖崗表示,首鋼京唐公司海水淡化工程成本大概為每噸水6元多一點。
張巖崗:首鋼京唐公司的海水淡化工程于2005年開始籌建,鑒于為冶金行業第一個海水淡化工程,鋼鐵廠為吹沙造地而成,對周邊海域的海水情況還不了解,其淡化成品水供應鋼鐵廠全廠除鹽水用戶。另外,結合鋼鐵廠有余熱的實際情況,我們設計選擇了低溫多效工藝,總的規模為5萬噸/天,共分4套裝置,每套海水淡化裝置可以根據供水量的變化進行調整,設備出水率可在額定能力的50~100%范圍內運行,使得其在運行中有了極大的靈活性,可以較好適應鋼鐵的實際生產需要,另外,還可以有效利用鋼鐵廠的富余蒸汽能源,避免夏季富裕蒸汽的放散。
當時建設4套機組是分了兩步走,第一步是引進法國SIDEM公司的兩套機組,二步兩套機組我們在消化吸收一步機組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充分發揮首鋼集團的優勢,由首鋼國際工程公司完成了全部的工廠設計及設備成套,由首鋼機電公司機械廠完成了主蒸發器的機械制造,由首鋼京唐公司完成了系統調試。
機組投產初期采用的是MED-TVC工況,就是使用較高壓力等級的富余蒸汽作為淡化裝置的主動力蒸汽,但是我們一直有一種想法,就是要降低主動力蒸汽的壓力及溫度,做到正真小于70℃的低溫運行。2009年我們著手進行海水淡化裝置前置汽輪發電機的工程改造。
該技術創新性地將低溫多效裝置與汽輪機組合,可直接利用汽輪機末端或其他低壓汽源的低溫、低壓蒸汽進行海水淡化,同時該工藝仍可利用其他壓力較高的富余蒸汽進行海水淡化,并且,系統還可以實現汽輪機排汽與其他壓力較高的富余蒸汽同時進汽進行海水淡化。即:不僅可以在TVC工況下運行,還可以在純MED工況及MED+TVC工況下運行。其中,在MED工況下,充分實現了能量的梯級利用,不僅大幅度降低了海水淡化的運行成本,還產生了額外的發電效益。
該海水淡化聯合發電系統于2011年10月份成功投產,該系統可有效調節鋼鐵廠的燃氣、蒸汽、電、水平衡,充分體現了鋼鐵廠“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的建廠理念,是我們首鋼京唐公司海水淡化項目最顯著的特點。
系統在該工況下運行,可以節約制水成本;目前我們的綜合制水(除鹽水)成本大概為每噸水6元多一點,同比我們外購水庫水再制成除鹽水每噸便宜了3元左右。
另外,我們最近在做通過系統和流程創新進一步降低海水淡化制水成本的工作。我們提出幾個字:熱膜耦合、水電共生;目前結合這個思路,正在設計二期5萬噸/天的海水淡化項目。
二期項目中,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創新力度,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在進一步優化海水淡化聯合發電技術的同時實現設備的大型化;二是利用電站直流冷卻海水進行熱法淡化;三是利用熱法濃鹽水進行膜法淡化;四是提取濃鹽水中的鈣鎂離子生產副產品;五是使濃鹽水達到一定濃度送外部堿廠實現增值;六是將海水淡化的不同產品水進行不同方面的應用,部分產品水進行礦化、消毒等處理制成生活水、瓶裝、桶裝飲用水進行銷售,實現產業鏈的延長。針對以上流程我們已經開展了一段時間的試驗工作,可以說也取得了一定效果。我們的目的就是一個,降低海水淡化的運行成本。
另外,首鋼集團還在首鋼京唐公司規劃了近期及遠期海水淡化規模,在確保企業自身需求的同時,考慮向首都北京及周邊城鎮供水,總規劃建設規模為400萬噸/天。希望為緩解中國特別是華北地區淡水緊缺的局面貢獻我們的力量。
張巖崗:首鋼京唐公司的海水淡化工程于2005年開始籌建,鑒于為冶金行業第一個海水淡化工程,鋼鐵廠為吹沙造地而成,對周邊海域的海水情況還不了解,其淡化成品水供應鋼鐵廠全廠除鹽水用戶。另外,結合鋼鐵廠有余熱的實際情況,我們設計選擇了低溫多效工藝,總的規模為5萬噸/天,共分4套裝置,每套海水淡化裝置可以根據供水量的變化進行調整,設備出水率可在額定能力的50~100%范圍內運行,使得其在運行中有了極大的靈活性,可以較好適應鋼鐵的實際生產需要,另外,還可以有效利用鋼鐵廠的富余蒸汽能源,避免夏季富裕蒸汽的放散。
當時建設4套機組是分了兩步走,第一步是引進法國SIDEM公司的兩套機組,二步兩套機組我們在消化吸收一步機組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充分發揮首鋼集團的優勢,由首鋼國際工程公司完成了全部的工廠設計及設備成套,由首鋼機電公司機械廠完成了主蒸發器的機械制造,由首鋼京唐公司完成了系統調試。
機組投產初期采用的是MED-TVC工況,就是使用較高壓力等級的富余蒸汽作為淡化裝置的主動力蒸汽,但是我們一直有一種想法,就是要降低主動力蒸汽的壓力及溫度,做到正真小于70℃的低溫運行。2009年我們著手進行海水淡化裝置前置汽輪發電機的工程改造。
該技術創新性地將低溫多效裝置與汽輪機組合,可直接利用汽輪機末端或其他低壓汽源的低溫、低壓蒸汽進行海水淡化,同時該工藝仍可利用其他壓力較高的富余蒸汽進行海水淡化,并且,系統還可以實現汽輪機排汽與其他壓力較高的富余蒸汽同時進汽進行海水淡化。即:不僅可以在TVC工況下運行,還可以在純MED工況及MED+TVC工況下運行。其中,在MED工況下,充分實現了能量的梯級利用,不僅大幅度降低了海水淡化的運行成本,還產生了額外的發電效益。
該海水淡化聯合發電系統于2011年10月份成功投產,該系統可有效調節鋼鐵廠的燃氣、蒸汽、電、水平衡,充分體現了鋼鐵廠“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的建廠理念,是我們首鋼京唐公司海水淡化項目最顯著的特點。
系統在該工況下運行,可以節約制水成本;目前我們的綜合制水(除鹽水)成本大概為每噸水6元多一點,同比我們外購水庫水再制成除鹽水每噸便宜了3元左右。
另外,我們最近在做通過系統和流程創新進一步降低海水淡化制水成本的工作。我們提出幾個字:熱膜耦合、水電共生;目前結合這個思路,正在設計二期5萬噸/天的海水淡化項目。
二期項目中,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創新力度,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在進一步優化海水淡化聯合發電技術的同時實現設備的大型化;二是利用電站直流冷卻海水進行熱法淡化;三是利用熱法濃鹽水進行膜法淡化;四是提取濃鹽水中的鈣鎂離子生產副產品;五是使濃鹽水達到一定濃度送外部堿廠實現增值;六是將海水淡化的不同產品水進行不同方面的應用,部分產品水進行礦化、消毒等處理制成生活水、瓶裝、桶裝飲用水進行銷售,實現產業鏈的延長。針對以上流程我們已經開展了一段時間的試驗工作,可以說也取得了一定效果。我們的目的就是一個,降低海水淡化的運行成本。
另外,首鋼集團還在首鋼京唐公司規劃了近期及遠期海水淡化規模,在確保企業自身需求的同時,考慮向首都北京及周邊城鎮供水,總規劃建設規模為400萬噸/天。希望為緩解中國特別是華北地區淡水緊缺的局面貢獻我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