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關系逆轉 同煤集團降價簽“長協”難保履約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從去年11月開始的2013年電煤談判已近半年,五大電力集團和各大煤炭集團的談判仍未結束。近日,大唐集團和同煤集團的直達電煤中長期談判協議達成,后者罕見接受降價。業內人士稱,過去5年,煤…
從去年11月開始的2013年電煤談判已近半年,五大電力集團和各大煤炭集團的談判仍未結束。近日,大唐集團和同煤集團的直達電煤中長期談判協議達成,后者罕見接受降價。業內人士稱,過去5年,煤炭企業簽訂的合同煤一直都是保持微漲或持平,降價的情況在今年的談判中首次出現,即便在2008~2009年,宏觀經濟不好時也未出現長協降價的情況。
日前,大唐集團河北某電廠燃料部主任對《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表示:“近日集團和同煤集團已經達成2013年中長期合同,在去年的重點合同煤基礎上降價20元/噸,此前和神華集團達成在合同煤基礎上漲20元~30元/噸,目前只剩下和中煤集團的平朔煤礦還在談判。”
昨日(4月8日),位居山西省五大煤業集團之首的同煤集團一位負責煤炭運銷的中層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和大唐集團的2013年電煤談判分為兩部分,下水煤談判長協談判還沒談完,占長協總量20%的直達電煤已經簽完,在去年的基礎上每噸降低20元,約為每噸500多元。”
隨著煤炭“黃金十年”的終結,2012年年中以來,煤價走低,煤企庫存高,利潤下滑,致使煤電關系發生反轉。電力企業在談判中的話語權上升,煤企無奈降價保量。
煤企無奈降價
“降價也是很正常的。”上述同煤集團人士表示,今年長協簽訂量大約為6000萬噸以上,下水煤占長協總量的80%,直達電煤占長協總量的20%。現在下水煤效益每噸同比降低了170元,所以給直達電煤部分的生產經營帶來壓力。另外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煤企利潤下滑,而電廠負荷不高,為了保證銷售量,所以直達電煤的中長期合同價降價。
2012年底談判初期,同煤集團的談判基調是,2013年同煤集團擬簽訂的電煤數量6600萬噸,直達電煤原計劃在2012年重點合同價每噸546元基礎上提價15~20元。2012年下水煤重點合同價每噸624.75元,下水煤擬在環渤海指數基礎上每噸降價5~10元。由于價格分歧,長協合同一直未簽訂。
長協合同漲價的訴求在電煤談判中并未實現,而且按照直達電煤占長協總量的20%計算,直達電煤價格每噸將降低20元,那么直達電煤長協合同收益將同比下滑約26000萬元。
在需求低迷,市場煤價下行,庫存高企的大背景下,煤企也只能選擇降價保量。山西五大煤炭集團之一的潞安集團新聞部人士并未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電煤長協談判細節,但他也表示,和電企的長協談判也會采取降價措施,現在談判已基本結束了,由于今年市場不好,煤價下跌,目前的提法是以增量保增長。
安邦咨詢陳哲表示,今年“兩會”之后,山西煤炭市場冷清,復產企業不多,產量也受到限制,社會庫存增加,銷售壓力較大,在這種行市下,為了保證銷售量,煤炭企業有了降價舉動。過去5年來,都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
分析師表示,通常煤炭企業跟五大電力集團中的一家達成談判協議,那么和其他四家的協議差別也不大。
受煤價下行影響,去年煤企利潤大幅下滑。同煤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大同煤業今年初發布2012年度業績預減公告稱,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煤炭市場整體下滑,導致公司煤炭銷售價格下滑,公司經營受到較大影響。預計2012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85%~95%。
數據統計,截至2013年4月7日午間,按照證監會行業分類,滬深兩市32家煤炭采選業上市公司中,共有25家公司發布了2012年年報、業績預警或快報,占比近80%。其中,22家公司凈利潤同比下降,占比88%,僅3家公司同比增長。
電廠話語權提升
上述大唐集團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只有和中煤的談判沒有結束,雖然煤企不愿意降價,但其也希望能和中煤達成降價的協議。不過,同煤集團的合同價還是高于市場價的,現在連環渤海指數價格也是高于市場實際成交價。
“如果簽訂的中長期合同高于市場價格,那么我們就不太愿意履約了。”華電國際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去年出現合同煤和市場煤倒掛的情況,我們就直接從市場買煤了。不過,和山西礦廠的履約率一直都不高,和山東的煤企履約情況好一點。去年以前,重點合同煤低于市場價的時候,煤企也不會完全兌現重點合同煤合同。”
相關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最新一期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617元/噸,比前一報告周期下降1元/噸。這是該地區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連續第14個報告周期下降。
據中能電力工業燃料公司統計,3月1日~20日,全國主要電力企業的平均煤炭日耗為368.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