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事業“十二五”規劃對特鋼提出新挑戰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4月11日,國家海洋局發布了《國家海洋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下稱:<規劃>),明確提出發展目標,要大幅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其中,海上風能工程裝備、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裝備實現大…
4月11日,國家海洋局發布了《國家海洋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下稱:<規劃>),明確提出發展目標,要大幅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其中,海上風能工程裝備、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裝備實現大規模產業化,海水淡化原材料、裝備制造自主創新率達到70%以上。這意味著,“十二五”海洋事業的發展,對我國特殊鋼材的基礎支撐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挑戰。
特殊鋼材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用鋼最主要的鋼類,其對海洋工程、航天航空、環保裝備等高端裝備制造起到了基礎原料作用。
《規劃》指出,“十二五”是我國海洋事業加快調整、拓展和提升的關鍵時期。要實現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的發展目標。其中,深海油氣開發、深海資源勘探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取得實質性突破,海上風能工程裝備、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裝備實現大規模產業化,海水淡化原材料、裝備制造自主創新率達到70%以上。
《規劃》還明確提出,引導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海水綜合利用、海上清污和海洋能等科研成果加快轉化。大力推進深水油氣生產作業裝備、深海通用材料、基礎部件產業化開發。
但是,中國特鋼企業協會顧問胡名洋曾明確指出,現階段我國特殊鋼材的產量對先進裝備制造業支撐,在數量上保障力并不足;且特殊鋼的質量穩定性、性能特殊性需求保障力更顯不足。
據其介紹,當前我國特殊鋼方面,高端材料自給率不足,其中有25%的材料完全空白,關鍵的零部件依賴進口;45%的材料品質較低,其穩定性、可靠性、合格率都處在相對低位;剩余的成熟材料也存在能耗高、資源利用率不足等缺陷。
據悉,上述《規劃》涵蓋海洋資源、環境、生態、經濟、權益和安全等方面的綜合管理和公共服務活動。其規劃期至2015年,遠景展望到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