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備戰營改增 仍懷顧忌擔憂財政收入減少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8月1日,營改增先行試點行業即將在全國推開。近日,各省紛紛成立營改增領導小組,布置具體改革事宜,不少省份已經制定并下發細致的時間表。但記者采訪了解,一些省份對于財政收入的減少仍有顧…
8月1日,營改增先行試點行業即將在全國推開。近日,各省紛紛成立營改增領導小組,布置具體改革事宜,不少省份已經制定并下發細致的時間表。
但記者采訪了解,一些省份對于財政收入的減少仍有顧忌,認為“營改增”實則是中央對地方財力的回收,地方希望改革的步子能小一點。雖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態,營改增將倒逼財稅體制改革,這給地方政府以希望,但他們表示未來收益仍不明朗。
地方政府一直希望中央能將更多財力或者財權下沉。但今年以來的現實是,地方財力有比較高的增速,但中央財力則為負增長——即中央財政的占比在下降。這使得財稅體制改革多了些不確定性。
各地積極準備
2012年營改增試點,已經覆蓋東部主要省份,試點省份的GDP占比超過半壁江山。營改增,能減少重復征稅現象,促進產業分工,進而優化產業機構,提高經濟增長效益。
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以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召開多次會議,重申營改增是推進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擴大試點是大勢所趨。
5月9日,全國“營改增”擴大試點工作動員布置會在廣州召開,動員各地必須講政治、顧大局,以高度的責任意識,推動和做好營改增擴大試點的各項準備工作。
如5月14日,山西省國稅局召開了全系統營改增試點工作動員會,對與地稅部門的納稅戶的交接工作、相關征管系統的聯調升級、防偽稅控系統的安裝等工作,都制定了具體時間表,以確保試點納稅人能在8月1日正常開票,9月1日能正常納稅申報。
5月16日,四川省國稅局下達了四川省營改增試點的公告,對試點涉及行業進行了解釋,并對試點納稅人應配合國稅局的相關工作進行了規定。要求試點納稅人6月10日前,到國稅局辦理稅務登記、確定涉稅基礎信息等;在5、6月份期間,試點納稅人能接受免費培訓。
青海、湖南、河北、河南、新疆等地,也召開了國稅系統內動員大會,開始部署具體改革事項。
還有些省份進度稍慢一些。內蒙古財政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期自治區政府剛召開營改增試點動員會,未來將逐步部署下去。
地方政府的擔憂
各地在積極響應的背后,另有隱情。接近西部某省財政廳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中央層面要求推動營改增,地方政府只好響應;但“地方政府其實是希望試點慢一些,只會緊跟中央政策走,步子不會邁得太大”。
癥結點在于營改增對地方財力的減收效應。雖然樓繼偉公開表態,“營改增將倒逼財稅體制改革”,上述人士表示,地方政府非常希望通過財稅體制改革,為地方爭取更多財力,但這句表態,“只是期許一個不太明朗的將來”。
營改增未來能帶來更好的效益,甚至擴大的稅源;但短期內,地方政府判斷會帶來稅收的短收。
如上海營改增試點,就帶來了積極的效益。根據對上海近2000戶試點企業抽樣調查,調查對象2012年的設備采購金額同比增長136%,就業人員數量同比增長3.04%,高于服務業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在市場銷售增速回落的情況下,試點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9.8%和19.3%。
湖北省國稅局貨物與勞務稅處處長王季華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前4個月湖北省“營改增”減稅凈額達4.77億元,但新增納稅企業7000多戶——即擴大的稅源,基本抵消減稅的影響。
不過,“政策洼地效應”,助推了先行試點省市的積極效益。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朝才表示,營改增對地方財政收入的影響,現在沒有確切的數據,這里既摻雜著“洼地政策”的影響,也有“營改增”促進產業分工帶來的效應,難以分清。
過渡政策難以為繼
現在試點,雖有過渡政策——營改增的收入仍歸地方財政,但隨著試點的推開,按照中央的部署,“十二五”期間將全面取消營業稅,這使得財稅體制改革變得異常迫切。
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表示,隨著營改增的推進,越來越多行業納入試點,會有更多的企業分離、兼并重組等現象,原增值稅納稅人與營改增試點企業間的區隔,會越發模糊;哪部分收入歸地方,哪部分收入為央地共享,也面臨難以區分的問題。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指出,現在只在部分行業試點,還能采用這種權衡的過渡辦法,但未來試點擴大后,若按行業進行區分,工業增值稅是央地共享稅,服務業的增值稅歸地方,會大大提高征收管理的成本。
現在對于財稅體制改革的問題,業內有不同的探討方案。有方案認為,應該將目前國內稅制由重視在生產環節征稅,改為在零售環節征稅,這樣能規范地方政府行為,使其更注重地方消費市場的培育,增加居民收入,改變現在地方政府重視招商引資,造成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的問題。
也有方案經過測算,認為現在屬于中央稅的車船稅和消費稅,能大致填補營改增對地方財力的減少,建議將這兩個稅種劃歸地方。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斌認為,如果僅僅是算賬,用來彌補地方政府的損失,可以有很多可選擇的辦法。但財稅體制改革,更多應該考慮財稅體制對地方政府行為的規范。他認為財稅體制改革,應該從事權劃分入手,梳理清各級政府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