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項目未通過環評 不供地不給貸款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大氣污染治理正成為環境治污的重點。6月14日,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目前突出的區域性復合型大氣污染問題是長期積累形成的,而治理大氣污染關乎經濟升級。會議提出了十條治污舉措,…
大氣污染治理正成為環境治污的重點。6月14日,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目前突出的區域性復合型大氣污染問題是長期積累形成的,而治理大氣污染關乎經濟升級。會議提出了十條治污舉措,包括提高重點行業排放標準、推進區域聯防聯控,以實現重點行業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等。
此次提到的排放強度下降指標與以往強調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相比,較為新穎。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過去只是在節能減排上使用了排放強度的概念,最近幾年重點行業的污染物排放強度也一直在下降,排放總量卻在不斷增加,對環境有直接影響還是絕對量的概念。”
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須降30%
會議認為,治理好大氣污染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付出長期艱苦不懈的努力。當前必須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多管齊下、科學施策,把調整優化結構、強化創新驅動和保護環境生態結合起來,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務,確保防治工作早見成效,促進改善民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會議明確提出減排途徑和目標:減少污染物排放,全面整治燃煤小鍋爐,加快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整治城市揚塵,提升燃油品質,限期淘汰黃標車;嚴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新增產能,提前1年完成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十二五”落后產能淘汰任務;大力推行清潔生產,重點行業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大力發展公共交通。
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法案室副巡視員王鳳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下一步,環保部等相關部門會發布一個目錄,規定哪些行業具體下降多少,并將指標分配到具體的企業當中。”
實際上,解決重點行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問題,一直是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的重點。2011年12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2015年與2010年相比,氨氮排放總量、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的增長分別下降10%,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的增長分別下降8%。
與之前對重點行業的排放要求相比,此次會議確定的防治工作措施中重點強調“排放強度”。駱建華認為,近年來,重污染行業的強度肯定是在不斷下降,但是產量增長得非常厲害,總的排放量仍在不斷增長,鋼鐵產業就是明顯例子。
駱建華解釋稱,強度下降了,不一定污染物的總量能下降,用強度指標能不能解決重點行業的排污問題還值得商榷,但作用肯定是有的。
高標準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會議還特別提出強化環評指標約束,用標準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會議指出,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加大天然氣、煤制甲烷等清潔能源供應;強化節能環保指標約束,對未通過能評、環評的項目,不得批準開工建設,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提供貸款支持,不得供電供水。
駱建華表示,環評是環保的主要手段,關鍵是現在執行得不是特別好,這也是造成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6月初,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向媒體通報,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聯合印發的《關于2013年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的通知》決定,2013年5月至11月在全國組織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要求各地環保專項行動領導小組進一步完善部門分工協作工作機制,健全聯合執法機制,對經整改仍不到位、突出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的,實施限批。
提高產業排放標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也是加強環保工作的重要措施。駱建華認為,將來環保問題還是依靠法治,標準要和當時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近期,環保部對鋼鐵、水泥等一些重污染行業的標準都在修訂,我們應該向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看齊。
會議提出,要推行激勵與約束并舉的節能減排新機制,加大排污費征收力度;加大對大氣污染防治的信貸支持;加強國際合作,大力培育環保、新能源產業。用法律、標準“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制定、修訂重點行業排放標準,建議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強制公開重污染行業企業環境信息;公布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加大違法行為處罰力度。
駱建華認為,制定更嚴格的標準,加快落后產業淘汰,促進產業發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這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抓手,是未來的發展思路。
會議特別提出,建立環渤海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加強人口密集地區和重點大城市PM2.5治理,構建對各省(區、市)的大氣環境整治目標責任考核體系。
一直以來,聯防聯控被業界專家認為是治理大氣污染的有效途徑之一。為了有效治理大氣污染問題,區域聯防聯控已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門間推進。
今年3月以來,北京市先后與天津、河北簽署區域合作協議,從多個方面推出一攬子計劃,加強經濟社會發展合作,其中促進空氣質量改善、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便是重要內容之一。
王鳳春認為,在目前情況下,區域聯防聯控工作比較復雜,中央政府必須強力介入,對地方政府履行聯防聯控工作進行監督,如果只是地方政府參與,效果會差一些。聯防聯控現在都只是一些原則性的規定,具體下一步怎么做,比較復雜,涉及到很多經濟層面的措施,環保部門只有環評這一項限制措施,發改委、財政部等部委共同參與可能手段更多一點。
部分防治措施
●嚴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新增產能,提前一年完成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十二五”落后產能淘汰任務
●大力推行清潔生產,重點行業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
●用法律、標準“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制定、修訂重點行業排放標準,建議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強制公開重污染行業企業環境信息,公布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